产品分类
最新文章
- 减肥通脉胶囊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 一种外科护理用固定夹板的制作方法
- 新的椭圆玫瑰树碱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含有它们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 一种治疗斑秃的中药组合的制作方法
- 一种可折叠式视力架的制作方法
- 哮喘病药的制作方法
- 医院静脉配置中心专用容器的制造方法
- 一种治疗骨关节病的痛痹宁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眼药水滴入套的制作方法
- 藻酸双酯钠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治疗痛风中药外用足浴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艾草暖宫贴的制作方法
- 带冲洗的窥阴器的制作方法
- 一种带光源的窥阴器的制作方法
- 药物的制作方法
- 一种治疗仔猪黄白痢的中药提取物复方注射剂及制备方法
- 一种医用鼻胆引流管引导装置制造方法
- 腰椎牵引架的制作方法
- 一种自提血回收的压力控制管的制作方法
- 一种熏洗和外敷结合的用于治疗痔疮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一种纳米远红外智能化理疗装置制造方法
一种纳米远红外智能化理疗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纳米远红外智能化理疗装置,包括用于对人体待理疗部位进行加热理疗的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用于对所述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进行智能控制的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以及用于对所述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供电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所述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和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依次用导线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纳米远红外智能化理疗装置,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功能少、适用范围小、电池工作时间和使用寿命短等缺陷,以实现功能多、适用范围大、电池工作时间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纳米远红外智能化理疗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理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纳米远红外智能化理疗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当今社会由于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许多老年人甚至年轻人的腰椎、肩颈、和关节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女性深受小叶增生、痛经等疾病的困扰。本产品结合能发出对人体起到理疗作用的远红外线的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开发出一套新的供电和控制方式。
[0003]红外线是在所有太阳光中最能够深入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射线。由于远红外线与人体内细胞分子的振动频率接近,“生命光波”渗入体内之后,便会引起人体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的共振,透过共鸣吸收,分子之间摩擦生热形成热反应,促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并使微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有利于清除血管囤积物及体内有害物质,将妨害新陈代谢的障碍清除,重新使组织复活,促进酵素生成,达到活化组织细胞、防止老化、强化免疫系统的目的。所以远红外线对于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多种疾病均具有改善和防治作用。此外,对人体内的一些有害物质,例如食品中的重金属和其它有毒物质、乳酸、游离脂肪酸、脂肪和皮下脂肪、钠离子、尿酸、积存在毛细孔中化妆品残余物等,就能够藉助代谢的方式,不必透过肾脏,直接从皮肤和汗水一起排出,可避免增加肾脏的负担。一般来说,燃料燃烧、电热器具热源等放出的红外线多属于近红外线,由于波长较短,因此产生大量的热效应,长期照射人体后会产生灼伤皮肤及眼睛水晶体等伤害。波长更短的其它电磁波如紫外线、X射线及Y射线等,会使原子上的电子产生游离,对人体更有伤害作用。远红外线则不然,由于波长较长,能量相对较低,所以使用时相对较少烫伤之危害。远红外线也和家用电器所放射出的低频电磁波不同,家用电器所释出的低频电磁波可穿墙透壁及改变人体电流的特性,而被人们高度怀疑其危害性。远红外线在人体皮肤的穿透力仅有0.01至0.1厘米,人体本身也会放出波长约9微米的远红外线,所以和低频电磁波不可混为一谈。远红外线被用在许多疾病的辅助治疗上,例如筋骨肌肉酸痛、肌腱炎、颈肩酸痛、腰椎酸痛、乳腺增生、痛经等疾病,都可以利用远红外线促进血液循环的特性,而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0004]现有技术中的此类产品,在结构上比较简单,例如,现今社会上所销售的远红外保健马甲、腰带、鞋垫、文胸、腹部理疗仪和颈椎理疗仪,直接由锂离子电池和电热丝或者碳纤维发热芯片组成。
[0005]但是,只要一打开电池上的电源开关就开始发热工作,温度不均衡忽高忽低,直到电池电量耗尽,不具备温度智能控制功能。发热芯片需要引出一根大约30厘米的导线用接插件和电池连接。电池放置在外衣口袋,温度太高时需要拿出电池关闭电源,温度太低的时候需要拿出电池打开电源。这样操作不方便,而且电池拿进拿出,导线容易折断,导致故障率增高。由于电池采用持续供电的方式导致芯片发热时间很短(大概5小时左右)并且电池没有低电量保护功能,会引起电池过量放电,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会大幅减少。
[0006]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功能少、适用范围小、电池工作时间和使用寿命短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纳米远红外智能化理疗装置,以实现功能多、适用范围大和电池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纳米远红外智能化理疗装置,包括用于对人体待理疗部位进行加热理疗的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用于对所述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进行智能控制的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以及用于对所述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供电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所述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和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依次用导线连接。
[0009]进一步地,在所述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和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之间,还设有贴覆在所述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外表面的温度传感器。
[0010]进一步地,在所述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与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之间,设有电源输入通道;和/或,在所述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与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之间,设置有电源输出通道;和/或,所述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还具有USB充电接口。
[0011]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包括智能化温度采集、对比、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智能化温度采集、对比、控制模块连接的输入电源整流、电池电量检测和电池低电压保护模块、以及发射天线和遥控器对码模块,以及分别与所述智能化温度采集、对比、控制模块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和电源输出接口、聚合物电流输入电源接口、机械式电源开关、LED遥控器对码指示灯和USB充电接口 ;
[0012]所述LED遥控器对码指示灯与发射天线和遥控器对码模块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电源输出接口与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连接,所述聚合物电池输入电源接口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包括纳米远红外面状发热片基片,以及并行对称设置在所述纳米远红外面状发热片基片的上、下边缘之间的两条导电条;所述两条导电条通过导线与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出接口相连。
[0014]进一步地,所述纳米远红外面状发热片基片,包括PET基片,在所述PET基片表面靠近上、下两边边缘处设置有两条导电银浆涂层,PET基片中部涂覆有导电油墨涂层,导电油墨涂层的上、下两边边缘再涂上7mm宽的导电银浆带,所述两条导电条分别对应贴覆在两条导电银浆涂层外。
[0015]进一步地,所述PET基片,包括自上向下依次贴覆式设置的上表层、第一胶黏层、第一 FS保护膜层、第二胶黏层、远红外基片、第三胶黏层、第二 FS保护膜层、第四胶黏层和下表层。
[0016]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纳米远红外智能化理疗装置,由于包括用于对人体待理疗部位进行加热理疗的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用于对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进行智能控制的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以及用于对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供电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和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依次电连接;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功能少、适用范围小、电池工作时间和使用寿命短的缺陷,以实现功能多、适用范围大、电池工作时间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0017]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0018]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纳米远红外智能化理疗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纳米远红外智能化理疗装置中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的电气原理图,其中,(a)发射天线和遥控器对码芯片电路,(b)温度采集、控制和对比芯片电路,(c)模数转换电路电路,Cd)微功耗降压稳压芯片电路,(e) USB充电控制电路,(f) LED遥控对码指示灯电路和芯片工作电压电路;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纳米远红外智能化理疗装置中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理疗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PET基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b)为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理疗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3]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0024]1-温度传感器;2_上表层;3_第一胶黏层;4_第一 FS保护膜层;5_第二胶黏层;6-远红外基片;7_第三胶黏层;8_第二 FS保护膜层;9_第四胶黏层;10-下表层;11_导电条和银浆涂层;12_纳米远红外面状发热片基片(白色部分为发热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纳米远红外智能化理疗装置。
[0027]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纳米远红外智能化理疗装置,包括用于对人体待理疗部位进行加热理疗的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用于对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进行智能控制的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以及用于对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供电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和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依次用导线连接。在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和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之间,还设有贴覆在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外表面的温度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I )。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与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之间,设有电源输入通道;和/或,在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与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之间,设置有电源输出通道;和/或,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还具有USB充电接口。
[0028]参见图2,上述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包括智能化温度采集、对比、控制模块【如图2 (b)显示的温度采集、控制和对比芯片电路】,分别与智能化温度采集、对比、控制模块连接的输入电源整流、电池电量检测和电池低电压保护模块【如图2 (c)显示的模数转换电路电路、图2 (d)显示的微功耗降压稳压芯片电路、图2 (e)显示的USB充电控制电路、图2 Cf)显示的LED遥控对码指示灯电路和芯片工作电压电路】、以及发射天线和遥控器对码模块【如图2 (a)显示的发射天线和遥控器对码芯片电路】,以及分别与智能化温度采集、对t匕、控制模块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和电源输出接口、聚合物电流输入电源接口、机械式电源开关、LED遥控器对码指示灯和USB充电接口 ;LED遥控器对码指示灯与发射天线和遥控器对码模块连接,温度传感器和电源输出接口与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连接,聚合物电池输入电源接口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连接。
[0029]参见图3,上述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包括纳米远红外面状发热片基片,以及并行对称设置在纳米远红外面状发热片基片的上、下边缘之间的两条导电条;两条导电条通过导线与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出接口相连。纳米远红外面状发热片基片,包括PET基片,在PET基片表面靠近上、下两边边缘处设置有两条导电银浆涂层,PET基片表面涂覆有导电油墨涂层,导电油墨涂层的上、下两边边缘再涂上7mm宽的导电银浆带,两条导电条分别对应贴覆在两条导电银浆涂层外。PET基片,包括自上向下依次贴覆式设置的上表层、第一胶黏层、第一 FS保护膜层、第二胶黏层、远红外基片、第三胶黏层、第二 FS保护膜层、第四胶黏层和下表层。
[0030]上述实施例的纳米远红外智能化理疗装置,是主要由纳米远红外面状发热芯片、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组成和遥控器组成的理疗保健产品。在结构上比原系统多了一套智能化控制电路,在工作过程中采用无线连接和无线控制。
[0031]使用上述实施例的纳米远红外智能化理疗装置时,需要把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相连接,打开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上的机械电源开关,首次使用的用户在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上的指示灯闪烁期间长按遥控器上的对码键,当遥控器液晶显示屏上开始显示温度时说明遥控器和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之间建立了链接。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开始工作,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上的感温探头开始采集温度并实时反馈给遥控器。同时遥控器的液晶面板开始显示温度变化数值。由遥控器开始分档控制温度,指令发给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接收到遥控器发的温度区间指令并对比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开始自主工作。
[0032]上述实施例的纳米远红外智能化理疗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33]相对于原来持续供电的加热方式,新系统在原有系统上增加一套智能供电系统。新系统采用智能供电,利用连接在纳米远红外面状发热芯片上的感温探头进行实时温度感应探测。在达到设定温度最高值时自动切断电源停止供电,低于设定温度最低值是自动打开电源开始供电。这种方式能大幅增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时间(同样容量的聚合物电池,使用新系统后工作时间能延长2倍)。而且在温度控制方面,分三档控温区间(36—41°C,38—43°C,40—45°C)比传统方式来的更精确。传统加热方式没有智能温度控制功能,当人体感到燥热的时候才关闭电源,感觉不到热效的时候才打开电源,那样人体舒适度降低。新系统的感温探头10秒钟采集一次芯片表面温度并反馈给遥控器,可以做到把温度误差控控制在±1°C。持续保持设定温度,能更好的起到理疗保健作用,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耐热程度来设定温度范围,防止纳米远红外面状发热芯片过冷和过热对人体引起的不适感。由于采用遥控控制方式,电池可以做到和发热芯片集成在一起,不再需要电线引出避免电池的拿进拿出,这样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用户使用时更加简单易操作。由于遥控器采用数字化的屏显方式,能很直观的看到温度的数值,使用户能一目了然的知道温度设定数值。
[0034]在上述实施例中,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理疗芯片的结构参见图3,该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理疗芯片包括九层架构,自上向下依次为上表层2、第一胶黏层3、第一 FS保护膜层4、第二胶黏层5、远红外基片6、第三胶黏层7、第二 FS保护膜层8、第四胶黏层9和下表层10,红外基片(即纳米远红外面状发热片基片12)包括PET基片,PET基片表面靠近上、下两边边缘处设置有两条导电银浆涂层(即导电条和银浆涂层11),PET基片表面涂覆有导电油墨涂层,导电油墨涂层的上、下两边边缘再涂上7mm宽的导电银浆带,两条导电银浆涂层外贴覆有导电条,导电条通过导线与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出接口相连。
[003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纳米远红外智能化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人体待理疗部位进行加热理疗的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用于对所述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进行智能控制的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以及用于对所述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供电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所述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和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依次用导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远红外智能化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和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之间,还设有贴覆在所述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外表面的温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远红外智能化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与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之间,设有电源输入通道;和/或,在所述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与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之间,设置有电源输出通道;和/或,所述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还具有USB充电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纳米远红外智能化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包括智能化温度采集、对比、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智能化温度采集、对比、控制模块连接的输入电源整流、电池电量检测和电池低电压保护模块、以及发射天线和遥控器对码模块,以及分别与所述智能化温度采集、对比、控制模块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和电源输出接口、聚合物电流输入电源接口、机械式电源开关、LED遥控器对码指示灯和USB充电接口; 所述LED遥控器对码指示灯与发射天线和遥控器对码模块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电源输出接口与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连接,所述聚合物电池输入电源接口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纳米远红外智能化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远红外面状电热芯片,包括纳米远红外面状发热片基片,以及并行对称设置在所述纳米远红外面状发热片基片的上、下边缘之间的两条导电条;所述两条导电条通过导线与智能化温度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出接口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纳米远红外智能化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远红外面状发热片基片,包括PET基片,在所述PET基片表面靠近上、下两边边缘处设置有两条导电银浆涂层,PET基片表面涂覆有导电油墨涂层,导电油墨涂层的上、下两边边缘再涂上7mm宽的导电银浆带,所述两条导电条分别对应贴覆在两条导电银浆涂层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纳米远红外智能化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ET基片,包括自上向下依次贴覆式设置的上表层、第一胶黏层、第一 FS保护膜层、第二胶黏层、远红外基片、第三胶黏层、第二 FS保护膜层、第四胶黏层和下表层。
【文档编号】A61N5/06GK204121608SQ201420379529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9日
【发明者】张印青 申请人:张印青
产品知识
行业新闻
- 外科手术器械的弯转装置及外科手术器械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外科手术器械的弯转装置及外科手术器械,弯转装置的驱动组件包括:可绕其轴心线旋转地安装于固定手柄的驱动螺杆,驱动螺杆的轴心线与细长体轴心线平
- 专利名称:一种护理托盘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护理托盘。背景技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护理托盘主要为一长方形盘,主要用来存放各种护理工具,而用过的废物则一般也放置在护理托盘内,容易交叉感染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
- 一种医用支架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医用支架,包括托盘、底座和立杆,其特征是,所述立杆包括依次嵌套连接的第一立杆、第二立杆和第三立杆;所述第三立杆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立杆和第三立杆背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内壁设置有第一螺纹;
- 专利名称:一种提高畜禽疫苗免疫效果、减少免疫应激反应的保健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提高畜禽疫苗免疫效果、减少免疫应激反应的保健方法,关键是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力、增强疫苗免疫效果、确保免疫成功、减少疫苗应激反应的综合保健方案,属于药物
- 可移动式产前检查仪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可移动式产前检查仪,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检查仪主体,其特征是在检查仪主体上设有检查仪支撑腿、通电导线、移动滑道、胎心率声波检测箱、阴道检测成像盒和风动式消毒机,检查仪
- 一种可以全身按摩的按摩床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一种可以全身按摩的按摩床属于医疗设备;该按摩床设置在床体上的按摩块滑槽,设置在床体底部的导轨,与导轨垂直配置的滑杆横跨在导轨上并且以共同的速度沿导轨运动,所述的滑杆的数量为10~20个,且相邻两
-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银屑病的胶囊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特别涉及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成药。背景技术: 银屑病又称牛皮癣,传统中医称之为“白疣”,是以红斑覆有银白色鳞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慢性增殖性皮肤病,其发病率国际上统计为1-
- 专利名称:一种自异体表皮细胞混合悬液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皮肤创面修复作用的自异体表皮细胞混合悬液制备方法。属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背景技术:创面修复是烧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继各种皮片、皮瓣和微粒皮用于移植手术后,近年来又兴起
- 骨科捆绑包扎装置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捆绑包扎装置,包括夹板,夹板设置有上下两块,其中,夹板两侧边缘内设置有螺栓予以连接;夹板内侧上设置有气囊,气囊的一侧连接有供气管,供气管上固定连接有供气球;夹板内设置有多个加热管,加
- 专利名称::尼美舒利缓释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尼美舒利缓释组合物,该组合物涉及利用适当的辅料与尼美舒利组合,延缓尼美舒利药物的释出,可制成一天一次的剂型。背景技术::尼美舒利为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和镇痛活性。治疗作用主
- 专利名称:一种提高免疫力、抗辅射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辅射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辐射可直接造成组织细胞中核酸、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破坏及代谢障碍,特别是对DNA合成旺盛的组织器官,如骨髓、胸腺
- 专利名称:一种活性多糖产品加工工艺优化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天然产物制备方法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活性多糖产品加工工艺的优化方法。背景技术: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糖类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主要是作为能量源或作为结构材料, 但大量实验证明,多糖及其缀合
- 专利名称:抗粘连材料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用于防止活体组织相互粘连的抗粘连材料,更具体地涉及具有优异的生物适合性、生物吸收性以及缝合强度的抗粘连材料。背景技术: 在诸如心脏外科、整形外科、脑神经外科、腹部外科、妇产科等临床领域中存在
-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紫斑的中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紫斑的中药。背景技术:紫斑,也称之肌衄,多数指血液溢出肌肤之间,皮肤表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证。 西医的血液病、维生素缺乏症等所致皮下紫癜,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
- 专利名称:对乙酰氨基酚缓释滴丸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止痛、退热、镇静的药物对乙酰氨基酚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含有C8H9N02的苯酚乙醛胺类化合物,分子量为151. 170,化学名N-(4-羟基
- 专利名称:用于腹腔穿刺器的三瓣密封阀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用于腹腔穿刺器的三瓣密封阀,有效阻止在手术更换器械的过程中人体腹腔内C02气体的泄漏。背景技术:目前的腹腔镜微创手木,一般先是切开腹壁,后穿刺,建
- 一种温度传感装置及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度传感装置,包括相串联的恒流源电路和温度传感电路,所述温度传感电路包括热敏电阻、参考电阻和模拟开关,所述热敏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模拟开关的电流通道Y2,所述热敏电阻的第二
- 一种新型多功能骨科护理床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骨科护理床,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对腿部骨折病人腿部进行夹持的多功能骨科护理床,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骨科护理床,包括床板、床腿以及位于所述床板上床尾部位并行设置的两个
-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原料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糖尿病是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血糖过高,出现糖尿,进而引起脂肪
- 专利名称:一种双氯芬酸钾液体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医药制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氯芬酸钾液体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双氯芬酸钾是一种具有显著抗炎和镇痛作用的新型非留体抗炎药。其作用机理是 为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当关节肌肉扭伤
- 专利名称:一种内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内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配方。背景技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