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盈VI

油压机,油压机厂家

全国产品销售热线

15588247377

产品分类

您的当前位置:行业新闻>>吡咯烷酮的制作方法

吡咯烷酮的制作方法

发布时间:2025-04-26

专利名称:吡咯烷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的吡咯烷酮、含有这些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和它们在治疗过敏性及炎性疾病中和抑制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中的应用。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的疾病,它的特点是当受到外部刺激时,发生气管可逆性狭窄及呼吸道的过度反应。
现已明确慢性哮喘综合症表现为三种不同的过程1)对抗原的早期反应,2)对抗原的延迟的和晚期的反应,和3)慢性炎症和气管的过度反应(Cockcroft,Ann.Allergy 55∶857-862,1985;Larsen,Hosp.Practice 22∶113-127,1987)。
目前为控制这种疾病所采用的各种药物(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类固醇,甲基黄嘌呤,色甘酸二钠盐)都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它们中无一能减缓哮喘的三个阶段并且几乎全都有一定的付作用。并且更重要的是,上述药物中没有一个(类固醇可能是个例外)能改变慢性哮喘病的进程。
发现新的哮喘治疗剂是有困难的,这是因为许多介体和该病的进程有关。因之消除单一介体的作用似乎不可能对慢性哮喘的所有三个过程产生重大影响。代替“介体处理”的另一种方法是调节和该病的病理生理学有关的细胞的活性。
方法之一是提高cAMP(腺苷环状3′,5′-单磷酸酯)的量。环状AMP被证明是传递各类激素、神经介质和药物的生物学反应的另一个信使(Robison等,Cyclic AMP,Academic Press,New York,Pgs.17-47,1971;Krebs,Endocrinology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Excerpta Medica,Pgs.17-29,1973)。当适当的兴奋剂结合到特定的细胞表面受体上时,腺苷酸环化酶就被活化,这能加速把Mg2+-ATP转化成cAMP。cAMP的作用会被环状核苷酸磷酸二酯酶(PDEs)中止,后者水解3′-磷酸二酯键形成5′-AMP-一种无活性的代谢产物。
环状AMP能调节大部分的(即使不是全部)对外源的(过敏性的)哮喘病的病理生理学起作用的细胞的活性。因之,提高cAMP的量可能产生好的效果,包括1)气管平滑肌松弛,2)抑制乳头细胞介体释放,3)抑制中性白细胞脱粒,4)抑制嗜碱细胞脱粒,及5)抑制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活化。因之,活化腺苷酸环化酶或抑制PDE的化合物能有效地抑制气管平滑肌及各种炎性细胞的不恰当的激活。cAMP失活的主要的细胞学机理是3′-磷酸二酯键被一族或多族被称为环状核苷酸磷酸二酯酶(PDEs)的同功酶所水解。
已经证明,特殊的环状核苷酸磷酸二酯酶(PDE)同功酶PDE IV使气管平滑肌及炎性细胞中的环状AMP断裂(Torphy,“Phosphodiesterase IsozymesPotential Targets for Novel Antiasthmatic Agents”,New Drugs forAsthma,Barnes,等,IBC Technical Services Ltd.(1989))。研究指出,这种酶的抑制作用不仅能使气管平滑肌松弛,也能抑制乳头细胞,嗜碱细胞及中性白细胞的脱粒,同时抑制单核细胞和中性白细胞的活化作用。而且,如在体内试验中,当靶细胞的腺苷酸环酯酶活性被适当的激素或内分泌物提高时,PDE IV抑制剂的有益作用是十分有效的。因之,PDE IV抑制剂对治疗哮喘肺是有效的,此时,前列腺素E2和前列腺环素(腺苷酸环化酶的活化剂)的量被提高了。这类化合物对于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提供了唯一的方法,并且比市场上通用的药物具有极大的治疗优点。
本发明的化合物也抑制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一种血清糖蛋白。过量的或无规律的产生TNF与引起或者加重许多疾病有关系。这些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脊椎炎,骨关节炎,痛风关节炎及其它关节炎症;脓毒病,脓毒性休克,内毒素休克,革兰阴性脓毒病,毒性休克综合症,成人呼吸痛苦综合症,大脑疟,慢性肺炎,硅肺,肺Sacroidosis,骨吸收病,reperfusion损伤,对宿主移植的反应,同种排异反应,由于感染(如流感)引起的高烧和肌痛,感染或恶性癌的继发性恶病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的继发性恶病质,AIDS,ARC(AIDS相关综合症),瘢痕瘤,伤疤组织生成,节段性回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或peresis。
TNF以各种方式和人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有关系。AIDS是由于T淋巴细胞感染上了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已经发现,单核因子(特别是TNF)是通过起着维持T淋巴细胞活性的作用而与T淋巴细胞被HIV感染有关的。而且,一旦活化的T淋巴细胞被HIV感染,T淋巴细胞就必须继续维持在活化状态以便允许HIV基因表达和/或HIV复制。也已经发现,单核因子(特别是TNF)是通过起着维持T淋巴细胞活性的作用而和被活化了的T-细胞调解的HIV蛋白质表达和/或病毒复制有关。因此,在HIV-感染的个体中,干扰单核因子的活性,如通过抑制单核因子(特别是TNF)的产生,有助于限制T-细胞活性的维持,因之可减少还未被感染细胞感染HIV的程度,这样就可以减慢或消除由于HIV感染引起的免疫机能障碍的进程。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其它有关细胞(如枯否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也和维持HIV感染有关系。这些细胞(如T细胞)是病毒复制的目标,并且病毒复制的水平依赖于这些细胞的活化状态。〔见Rosenberg等,The Immunopathogenesis of HIV Infection,Advances in Immunology,Vol 57,(1989)〕。已经证明,单核因子(如TNF)在单核细胞和/或巨噬细胞中能活化HIV的复制〔见Poli等,Proc.Natl.Acad.Sci.,87∶782-784,(1990)〕,因之,如上文对于T细胞所述,抑制单核因子的产生或活性有助于限制HIV的发展。
现在已经发现,单核因子与某些疾病有关的难题如恶病质及肌肉退化有关。因之,例如通过抑制TNF产生,干扰单核因子的活性,在HIV-感染的个体中将有助于通过减少与单核因子引起的疾病有关的难题(如恶病质和肌肉退化)的严重程度,来提高HIV-感染的病人的生命力。
TNF也和酵母菌及真菌感染有关。特别是在体外试验中已证明,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能在人体单核细胞及天然杀伤细胞中诱发TNF的产生〔见Riipi等,Infection and Immunity,Vol 58,No.9,p2750-54,(1990);Jafari等,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Vol164,P.389-95(1991);Wasan等,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Vol.35,No.10,P.2046-48(1991);Luke等,Journal of Infecfious Diseases,Vol.162,P.211-214(1990)〕。
抑制TNF产生的一类化合物的发现将提供一种治疗与过量的或不规则的产生TNF有关的疾病的方法。
本发明包括式(Ⅰ)表示的苄基吡咯烷酮及含这类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还包括抑制动物体内(包括人体)的磷酸二酯酶IV的方法,该方法是对需要治疗的动物给有效量的式(Ⅰ)化合物。磷酸二酯酶IV抑制剂用于治疗各种过敏性及炎性疾病,包括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特异反应性皮炎,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嗜曙红细胞肉芽瘤,牛皮癣,类风湿关节炎,脓毒性休克,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回肠炎,心肌和脑的reperfusion损伤,慢性肾小球性肾炎,内毒素休克,成年人呼吸痛苦综合症,除此,PDE IV抑制剂还用于治疗尿崩症(Kidney Int,37∶362,1990;Kidney Int.35∶494,1989)及中枢神经系统失调如抑郁症及多一梗死性痴呆。
本发明还包括抑制在动物体中(包括人体)产生TNF的方法,它包括对需要治疗的动物给有效量的式(Ⅰ)化合物。
本发明还涉及治疗被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AIDS综合症(ARC)及任何其它与HIV感染有关的疾病折磨的病人的方法,它包括对患者给有效TNF抑制量的式(Ⅰ)化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通过预防性地给有效量的式(Ⅰ)化合物,预防动物(包括人)的TNF-引起的疾病的方法。
本发明的化合物还可用于治疗其它的病毒感染,这些病毒是对TNF的增加敏感的,或是在体内将引起TNF产生。这种治疗所关注的病毒是通过施用式(Ⅰ)的TNF抑制剂,直接或渐接地,如通过减少复制作用,对抑制作用敏感的那些病毒,这些病毒包括,但不限于HIV-1,HIV-2及HIV-3,巨细胞病毒(CMV),流感病毒,腺病毒及疱疹类的病毒如带状疱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
式(Ⅰ)化合物也可用于治疗酵母菌和真菌感染,这些酵母菌和真菌是对TNF的增加敏感的或者将引起TNF在体内的产生。
推荐治疗的疾病是真菌脑膜炎。另外,对于全身的酵母菌及真菌感染,可以将式(Ⅰ)化合物和选择的其它药物或者同时,或者相继地联合给药。对于真菌感染所选择的药物包括(但不限于)被称为多粘菌素的一类化合物,如多链丝霉素B;被称为咪唑的一类化合物,如克霉唑,益康唑,霉康唑及酮康唑;称为三唑的一类化合物,如氟康唑及itranazole以及称为两性霉素的一类化合物,特别是两性霉素B及脂质两性霉素B。
推荐治疗的微生物是念珠菌属微生物。式(Ⅰ)化合物可以类似的方式与抗病毒剂或抗菌剂联合给药。
通过对需要治疗的哺乳动物给有效量的式(Ⅰ)化合物,式(Ⅰ)化合物还可用于抑制和/或减少抗真菌剂、抗菌剂或抗病毒剂的毒性。式(Ⅰ)化合物被用来抑制或减低两性霉素类化合物的毒性较好,特别是两性霉素B。
本发明的化合物用式(Ⅰ)表示
其中R1是未取代的或被1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12烷基,未取代的或被1-3个甲基或1个乙基取代的C3-6环烷基,含1或2个不饱和键的C4-6环烷基,C7-11的多环烷基,(CR14R14)nC(O)-O-(CR14R14)m-R10,(CR14R14)nC(O)-O-(CR14R14)r-R11,(CR14R14)xOH,(CR14R14)sO(CR14R14)m-R10,(CR14R14)sO(CR14R14)r-R11,(CR14R14)n-(C(O)NR14)-(CR14R14)m-R10,(CR14R14)n-(C(O)NR14)-(CR14R14)r-R11,(CR14R14)y-R11,或(CR14R14)z-R10;
X1是O或S;
X2是O或NR14;
X3是H或X;
X是YR2,卤素,硝基,NR14R14或甲酰氨基;
Y是O或S(O)m;
R2是-CH3或-CH2CH3,每个是未取代的或被1-5个氟取代;
R3是氢,卤素,CN,C1-4烷基,卤代的C1-4烷基,未取代的或被R9取代的环丙烷基,OR5,-CH2OR5,-NR5R16,-CH2NR5R16,-C(O)OR5,-C(O)NR5R16,-CH=CR9R9,-C≡CR9或-C(=Z)H;
R3′是氢,卤素,C1-4烷基,卤-代C1-4烷基,未取代的或被R9取代的环丙烷基,-CH2OR5,-CH2NR5R16,-C(O)OR5,-C(O)NR5R16或-C(=Z)H;
A是
(C)未取代的或被1个或多个氟或1个或2个R4基取代的C1-3烷基;
m是0-2的整数;
n是1-4的整数;
q是0-1的整数;
r是1-2的整数;
s是2-4的整数;
x是2-6的整数;
y是1-6的整数;
z是0-6的整数;
R4分别是氢,Br,F,Cl,-NR5R6,-NR6R16,NO2,-C(Z)R7,-S(O)mR12,CN,OR16,-OC(O)NR5R16,1-或2-咪唑基,-C(=NR16)NR5R16,-C(=NR5)-SR12,-OC(O)CH3,-C(=NCN)NR5R16,-C(S)NR5R16,-NR16-C(O)-R15,C(O)R15,噁唑基,噻唑基,吡唑基,三唑基或四唑基;或者当R5和R16是NR5R16时,它们可以和氮一起形成任意含至少一个另外选自O,N或S杂原子的5-7元环。
R5分别是氢,或未取代的或被1-3个氟取代的C1-4烷基;
R6是H,R12,-C(O)R12,-C(O)C(O)R7,-C(O)NR5R16,-S(O)mR12,-S(O)mCF3,-C(=NCN)SR12,-C(=NCN)R12,-C(=NR16)R12,-C(=NR16)SR12或-C(=NCN)NR5R16;
R7是OR5,-NR5R16或R12;
R8是氢,C(O)R7,2-,4-或5-咪唑基,3-,4-,或5-吡唑基,4-,或5-〔1,2,3〕三唑基,3-或5-〔1,2,4〕三唑基,5-四唑基,2-,4-,或5-噁唑基,3-,4-,或5-异噁唑基,3-或5-〔1,2,4〕噁二唑基,2-〔1,3,4〕噁二唑基,2-〔1,3,4〕噻二唑基,2-,4-,或5-噻唑基,2-,4-,或5-噁唑烷基,2-,4-或5-噻唑烷基或2-,4-或5-咪唑烷基;
R9是氢,F,或R12;
R10是氢,甲基,羟基,芳基,卤代芳基,芳氧基C1-3烷基,卤代芳氧基C1-3烷基,2,3-二氢化茚基,茚基,C7-11多环烷基,呋喃基,吡喃基,噻吩基,噻喃基,C3-6环烷基,或含1或2个不饱和键的C4-6环烷基,其中的环烷基或杂环烷基部分可以是未取代的或被1-3个甲基或1个乙基取代。
R11是2-四氢吡喃基,或2-四氢噻喃基,2-四氢呋喃基或2-四氢噻吩基,可以是未取代的或是被1-3个甲基或1个乙基取代;
R12是未取代的或被1-3个氟取代的C1-4烷基;
R14分别是氢或未取代的或被氟取代的C1-2烷基;
R15是未取代的或被1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4烷基;
-C(O)C1-4烷基,它是未取代的或被1或多个卤素取代;噁唑烷基,噁唑基,噻唑基,吡唑基,三唑基,四唑基,咪唑基,咪唑烷基,噻唑烷基,异噁唑基,噁二唑基,噻二唑基,吗啉基,哌啶基,哌嗪基或吡咯基,上述每个杂环可以是未取代的或被1-2个C1-2烷基取代;
R16是OR5或R5;
Z是O,-NR12,-NOR5,NCN,-C(-CN)2,
-CR5NO2,-CR5C(O)OR12,-CR5C(O)NR5R5,-C(-CN)NO2,-C(-CN)C(O)OR12或-C(-CN)C(O)NR5R5;
本发明化合物也可是式(Ⅰ)化合物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限定条件是当(CR14R14)n-C(O)O-(CR14R14)m-R10,(CR14R14)n-(C(O)NR14)-(CR14R14)m-R10或(CR14R14)sO(CR14R14)mR10中的R10是OH时,m是2;并且进一步的限定条件是当q是O,R3,R3′,R8和X3是H,X是OR2,X2是O及X1是O或S时,(a)或(b)中的R4或R14中至少一个不是氢。
能形成盐的本发明化合物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复合物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所有定义的烷基可以是直链的或支链的。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含有1或多个不对称碳原子并能以外消旋体及光学活性体形式存在。所有这些化合物都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卤素”一词指氯,氟,溴或碘;烷基可以被1或多个卤素取代,直至是全卤代的。
此处所用“环烷基”一词是指3-6个碳原子的基团,如环丙基,环丙甲基,环戊基或环己基。
此处所用“芳基”或“芳烷基”一词,除另有说明以外,是指6-10个碳原子的芳环或环体系,如苯基,苄基,苯乙基或萘基。优选的芳基是单环芳基,即苯基。
C7-11多环烷基的例子是双环〔2.2.1〕庚基,双环〔2.2.2〕辛基,双环〔3.2.1〕辛基,三环〔5.2.1.02,6〕癸基等。这种取代基的其它实例公开在Saccamano等人的专利中(WO87/06576,1987.11.5公开),此处作为参考。
当-NR5R16中的R5和R16和其所连的氮原子一起形成任意含有至少一个选自O,N和S杂原子的5-7元环时,该环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1-咪唑基,1-吡唑基,1-三唑基,2-三唑基,四唑基,2-四唑基,吗啉基,哌嗪基或吡咯基。
本发明还提供了新的式(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提供了抑制PDE IV的方法,它包括对需要治疗的对象施用式(Ⅰ)化合物。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治疗过敏性和炎性疾病的方法,它包括对需要治疗的对象给有效量的式(Ⅰ)化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哮喘病的方法,它包括对需要治疗的对象给有效量的式(Ⅰ)化合物。
式(Ⅰ)化合物在预防学和治疗学上用于治疗人体由于过量地或不规律地产生TNF引起的或加重的疾病。
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抑制动物体(包括人)中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方法,该方法是对需要治疗的动物给有效量的式(Ⅰ)化合物。
术语“抑制TNF产生”是指a)在体内减少人体中过剩的TNF的量,在体内通过抑制所有细胞(包括但不限于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释放TNF,使其达到正常水平或正常水平以下;
b)在翻译和转录水平上,在体内将人体中过剩的TNF下调到正常水平或正常水平以下;或c)在翻译之后,通过抑制TNF的直接合成将其下调。
术语“TNF引起的疾病”是指任何及所有或者是通过产生TNF本身,或者是通过TNF引起的其它细胞活素(如但不限于IL-1或IL-6)的释放,而其中是TNF起作用的疾病。例如,一种疾病,其中IL-1是主要因素,并且在对TNF的反应中它的产生和作用被加重或者其被分泌,因此,我们把这种疾病看作TNF引起的疾病。
此处所用“细胞活素”一词是指任何被分泌的多肽,它影响其它细胞的功能,并且在免疫和炎性反应中是一种调解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细胞活素包括但不限于单核因子和淋巴因子,不管什么细胞产生它们。例如,一般认为单核因子是由单核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或单核细胞)产生和分泌出来的,但是许多其它细胞也产生单核因子,如中性杀伤细胞,成纤细胞,嗜碱细胞,中性白细胞,内皮细胞,脑星形细胞,骨髓基质细胞,表皮角质化细胞和β-淋巴细胞。淋巴因子一般被认为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本发明中细胞活素的实例包括(但不限定于)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
优选的一小类式(Ⅰ)化合物是式(Ib)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其中R1是未取代的或被1-3个甲基或乙基取代的C4-6环烷基;未取代的或被1-3个氟取代的C1-7烷基;
-(CH2)sC(O)O-(CH2)mCH3;-(CH2)sO(CH2)mCH3;
-(CH2)sOH;-CH2-环戊基;-CH2-环丙基或3-四氢呋喃基;
s是2-4;
m是0-2;
X是-YR2,卤素,硝基,氨基,C1-2二烷基氨基,C1-2单烷基氨基或甲酰氨基;
Y是O或S(O)m;
R2是-CH3或-CH2CH3,每个可以是未取代的或被1-4个氟取代;
R3是H,CH3,CN,F,OH,-C≡CR9或CF3;
X1是O或S;
q是0或1;
R4分别是H,Br,F,Cl,-NR5R16,NO2,-C(Z)R7,-S(O)mC1-3烷基,CN,OR16,
-OC(O)NR5R16,1-或2-咪唑基,-C(=NR16)NR5R16,-C(=NR5)-SR12,-C(O)R15,-OC(O)CH3,-C(=NCN)NR5R16,-C(S)NR5R16或-NH-C(O)-R15;
R5分别是H或未取代的或被1-3个氟取代的C1-4烷基;
R6是H,R12,-C(O)R12,-C(O)C(O)R7,-C(O)NR5R16,S(O)mCR12,-S(O)mCF3,-C(=NCN)SR12,-C(=NCN)NR5R16,-C(=NCN)R12,或-C(=NR16)R12;
R7是OR5,NR5R16或R12;
R8是H或-C(O)R7;
R9是H,F或R12;
R12是未取代的或被1-3个氟取代的C1-4烷基;
R14是H或未取代的或被1或多个氟取代的C1-2烷基;
R15是未取代的或被1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4烷基,-C(O)C1-4烷基,它是未取代的或被1或多个卤素取代,噁唑烷基,噁唑基,噻唑基,吡唑基,三唑基,四唑基,咪唑基,咪唑烷基,噻唑烷基,异噁唑基,噁二唑基,噻二唑基,吗啉基,哌啶基,哌嗪基或吡咯基,每个杂环可以是未取代的或被1或2个C1-2烷基取代;
R16是OR5或R5。
优选的化合物是下列化合物其中的R1是-CH2-环丙基,-CH2-C5-6环烷基,C4-6环烷基,四氢呋喃基,环戊烯基,任意被一或多个氟或氯取代的C1-7烷基以及-(CH2)2-4OH;X1和X2是氧,X是YR2及Y是氧;R2是任意被1或多个卤素(优选氟或氯)取代的C1-2烷基;一个R3是氢且另一个R3是氢,-C≡CR9,CN,C(=Z)H,CH2OH,CH2F,CF2H,或CF3;Z是O,NCN,或NOR5;R3′是氢;X3是氢;A是(a);R4是H,Br,OR16,CN,NR5R6,NO2,C(O)R7,S(O)mR12,1-或2-咪唑基,-OC(O)CH3或NHC(O)R15;R8是C(O)OH,H或C(O)OEt;R14是氢,CH3,NH2或NHC(O)CH3。
更优选的是下列化合物,其中的R1是被1或多个氟取代的C1-4烷基,CH2-环丙烷基,CH2-环戊烷基,环戊烷基或环戊烯基;R2是甲基或氟取代的C1-2烷基;R3是氢,C≡CH或CN;R4是氢,Br,NH2,-NHC(O)CH3,C(O)OH,-NHC(NCN)SCH3,-NHC(O)NH2,-N(CH3)2,NHC(O)C(O)OCH3,-NHC(O)C(O)OH,-NHS(O)2CH3,-C(O)OCH3,S(O)2CH3,SCH3,-NHC(O)C(O)CH3,S(O)CH3,-NHC(O)C(O)NH2,CN,C(O)NH2,NHS(O)2CF3,C(NH)NH2,O-C(O)CH3,-C(O)N(CH3)2,1-或2-咪唑基,-NHC(O)CH2Cl,-NHC(O)-噁唑烷基,-NHC(O)-4,4-二甲基噁唑烷基或OH。
最优选的是下列化合物,其中的R1是环戊烷基,CF3,CH2F,CHF2,CF2CHF2,CH2CF3,CH2CHF2,CH3,CH2-环戊烷基,CH2-环丙烷基,或环戊烯基;R2是CF3,CHF2,或CH2CHF2;一个R3是氢而另一个R3是氢,C≡CH,或CN并且是在4一位;一个R4是氢而另一个是NHC(O)CH3,NH2,NH-C(=NCN)SCH3,NHC(O)CO2CH3,C(O)OCH3,NHC(O)NH2,NHC(O)C(O)CH3或NHC(O)C(O)NH2;或者其中两个R4都是NH2或NHC(O)CH3;R8是氢;R14是氢。
特别优选的是下列化合物1-(4-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
1-(4-乙酰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
1-(4-草酰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
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1-(2,4-二乙酰氨基苄基)-2-吡咯烷酮;
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1-(2,4-二氨基苄基)-2-吡咯烷酮;
1-(4-甲氧羰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
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1-(4-N′-〔N-2-氰基-S-甲基-异硫脲基〕苄基)-2-吡咯烷酮;
1-(4-N-甲氧羰基脲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
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1-(4-N-〔脲基〕苄基)-2-吡咯烷酮;和
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1-(4-丙酮酸酰氨基苄基)-2-吡咯烷酮;
最特别优选的化合物是(S)-1-(4-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
(R)-1-(4-乙酰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
(S)-1-(4-乙酰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
一般的合成方法式(Ia)化合物
能用下述方法制备,该方法包括a)对于其中R3是H,R12或未取代的或被R9取代的环丙基;X及X3是除了S(O)mR2(其中m=1或2),Br,I,NO2或甲酰氨基以外的其它基团的式(Ia)化合物,使式(2)化合物
(其中X2R1,X及X3分别代表如式(Ⅰ)中所定义的X2R1、X和X3或者代表能转化成X2R1,X和X3的基团,X1是H)在适当溶剂如苯和甲苯中,在有或无适当的催化剂(例如四氯化钛或带或不带加成酸的叔胺碱)存在下,与合适的丙二酸酯衍生物,如丙二酸二甲酯一起回流,和/或于惰性气氛下共沸去水,得到式(3)化合物
(其中R17是烷基或芳基,R18是COOR17)。
在适当溶剂如含水乙醇中,于25-90℃下,将上述式(3)化合物与氰化物如氰化钠,氰化钾或四烷基氰化铵反应,得到式(4)化合物
(其中R3′是H或COOR17,通常是一混合物)。
另一方法是,使式(2)化合物和例如烷氧羰基或芳氧羰基-亚甲基三烷基或三芳基正膦反应,得到其中R18是H的式(3)化合物,再将这个式(3)化合物于合适溶剂如含水乙醇中,于25-90℃下和氰化物如氰化钠,氰化钾或四烷基氰化铵反应得到其中R3′是H的式(4)化合物。
另一方法是,其中R18是H的式(3)化合物与由适当碱或在适当催化剂(如醇盐,四烷基胍或季铵卤化物)存在下产生的硝基甲烷阴离子,在适当溶剂如乙醇或硝基甲烷中进行反应,得到式(5)的酯类化合物。
(其中R3′是COOR17),该化合物被水解或脱羧,可得到其中R3′是H的式(5)化合物。同样,其中R3′是H的式(5)化合物可用下述方法得到1)首先使式(2)化合物和如上所述的硝基甲烷反应,得到式(6)化合物
2)然后将式(6)化合物进一步和在适当温度(如-78℃)下产生的乙酸烷基酯或乙酸芳基酯阴离子在适当溶剂(如四氢呋喃)中反应,在反应中使用适当的碱(如二异丙基氨基化锂或六甲基二硅叠氮化锂)。
另一方法是,式(9)化合物(如下文所述,其中R20是H;R3是H,R12,未取代的或被R9取代的环丙基)和强碱反应,随后和适当的烷基或芳基α-卤化羧酸酯(如α-溴代乙酸甲酯)反应,得到式(4)化合物(其中R3是H,R12或未取代的或被R9取代的环丙基)。使上述式(4)化合物的氰基或者上述类似式(5)化合物的硝基进行反应,得其中R19是H的式(7)化合物
将其中R19是H的式(7)的胺和醛在合适溶剂如氯仿中,于回流温度下反应,随后用例如氰基硼氢钠,在有酸的甲醇溶液存在下还原上述亚胺,得到其中R19是CH2(CH2)mA的式(7)化合物。然后环化上述的式(7)化合物得到相应的式(Ia)化合物。另外,在有或无催化剂存在下,在适当溶剂中,用适当活化的烷基化剂(如烷基卤化物,甲磺酸酯或甲苯磺酸酯)处理其中R19是H的式(7)化合物,可得到R19是CHR3(O)q(CH2)mA的式(7)化合物,它可以如上述那样被环化,得到相应的式(Ia)化合物。除此,环化R19是H的上述式(7)化合物,可得到R19是H的式(8)化合物。
R19是H的适当的式(8)化合物和强碱如氢化钠反应,随后将得到的酰胺阴离子和适当活化的烷基化剂(如烷基卤化物,甲磺酸酯,甲苯磺酸酯)反应,也可得到式(Ia)化合物。
b)对于R3是CN,X和X3是除了S(O)mR2(m=1或2),Br,I,NO2或甲酰氨基以外的其它基团的式(Ia)化合物,将其中R3是H的式(2)化合物在适当溶剂中连续地与卤化锂和甲硅烷基卤化物反应,然后用适当的还原剂如硅氧烷还原,得到式(9)化合物,
(其中X4是氯或溴,R3和R20是H);另一方法是,R3是H的式(2)化合物用例如氢硼化钠在甲醇中还原,得到X4是OH,并且R3和R20是H的式(9)化合物。后者和例如三氯化磷,亚硫酰氯,三溴化磷,溴化铜或三苯基膦-四溴化碳反应,也得到X4是氯或溴及R3和R20是H的式(9)化合物。然后卤素被氰基取代得X4是CN及R3和R20是H的式(9)化合物,后者与强碱如丁基锂在低温及惰性气氛下反应,随后可以a)例如用无水溴化镁处理,然后与例如三甲基甲硅烷基异氰酸酯反应并适当处置,得到其中R3是CONH2,R20是H及X4是CN的式(9)化合物,或者b)例如与烷基或芳基卤代甲酸酯例如氯代甲酸甲酯反应,得到其中R3是COOR17,R20是H及X4是CN的式(9)化合物。上述化合物中的COOR17基团可以在此步或后续步骤中,通过本技术领域中任何已知的标准技术方法,如和浓氢氧化铵反应,将其转变成CONH2基团。
另外,R3是COOR17,R20是H及X4是CN的式(9)化合物也可以通过使R3和R20是H及X4是CN的式(9)化合物和金属氢化物例如氢化钠,在二烷基或二芳基碳酸酯例如碳酸二甲酯的存在下反应而被制得。同时,这种化合物也可通过任何已知方法,如和甲基亚磺酰甲基硫化甲基及碱例如氢氧化钠反应,随后用醇酸处理,使R3是H的式(2)化合物同系化成R3是COOR17及X4和R20是H的式(9)化合物而得到。产生的式(9)化合物的阴离子和适当的碱,随后再和例如氯化氰或2-氯苄基硫氰酸酯反应,得到R3是COOR17,R20是H及X4是CN的式(9)化合物。产生的式(9)化合物(其中R20是H,X4是CN及R3是CONH2或COOR17)的阴离子,在适当的溶剂中和合适的碱反应,随后再和烷基或芳基α-卤代羧酸酯反应得到其中R3是CONH2或COOR17的式(4)化合物。还原这个化合物的氰基部分,例如用贵金属或阮内镍催化氢化,得到R19是H及R3是CONH2或COOR17的式(7)化合物。式(7)化合物的氨基部分(式(7)化合物中R19是H及R3是CONH2)被保护得到其中R19是保护基例如叔丁氧羰基和R3是CONH2的式(7)化合物。酰胺用例如三氟乙酸酐脱水,随后除去保护基,得到R19是H及R3是CN的式(7)化合物,然后后者如上文对式(7)的其它化合物所述,可以被转化成式(Ia)化合物,其中的R3是CN,X和X3是除了S(O)mR2(其中m=1或2),Br,I,NO2或甲酰氨基以外的基团。
c)式(Ⅰ)化合物(其中R3是OR5或F,X和X3是除了S(O)mR2(其中m=1或2),Br,I,NO2或甲酰氨基以外的基团)可从氰醇(其中的羟基被适当保护为甲硅烷基醚,乙缩醛或酯例如t-BOC)开始进行反应而制备。式(2)化合物(其中R3是H,R12或未取代的或被R9取代的环丙基)用例如氢氰酸衍生物处理得到其中R3是H,R20是OH及X4是CN的式(9)的氰醇。随后用合适的保护试剂(如三甲基甲硅烷基氯化物,二叔丁基碳酸酯)及合适的碱或甲基乙烯醚处理式(9)化合物,或者用三甲基甲硅烷基氰化物和路易斯酸直接处理式(2)化合物,可得到式(9)的被保护的氰醇化合物,其中R3是H,R20是被保护的羟基,X4是CN。该被保护的氰醇用强的受阻碱如LDA,于低温及惰气氛下处理,随后和例如溴代乙酸酯反应,并适当处置,可得到其中R3是被保护的羟基,R3′是H的式(4)化合物。例如用阮内镍催化剂加氢将上述化合物的氰基部分还原,可得R19是H及R3是保护的或未保护的羟基的式(7)化合物。这些式(7)化合物在氮原子上被烷基化并如上文所述环化,然后用二乙氨基三氟化硫处理,得到R3是F的式(Ia)化合物。
d)R3代表式(Ia)中其余R3基团的式(Ia)化合物,可以通过保护酰氨基和其它敏感的官能团,并转化CN官能团,例如还原CN(R3)部分为CHO,并且用本技术领域中已知的任何标准方法将CHO进行官能团转换,从式(8)化合物或其中R3是CN的式(Ia)化合物得到。
某些式(Ia)化合物可以从另一些式(Ia)化合物通过适当处理存在于A,X,X1,X2R1,R3或R3′部分中的官能团或其本身来制备。
R3是CF3,CHF2或CH2F的式(Ia)化合物可以从相应的式(2)化合物使用上述方法制备。其中R3是CF3的式(2)化合物可通过Shono等人所述电化学方法(J.Org.Chem.Vol.56,P.204(1991))从R3是H的式(2)化合物得到。
R3是CF3或CF2H的式(2)化合物可以于-78℃用金属化试剂,随后用三氟乙酸或二氟乙酸处理式(10)化合物的方法制得(Nad等,Izvest,(1959)P71;Chem.Abstr.Vol.53,No.14977;及Vol.53,No.17933(1959))。
R3是CH2F的式(2)化合物可按照Rozen等人的方法(Synthesis(6)665(1985)),通过处理R3是CH3的式(2)化合物制备。
对于X是S(O)mR12及m是0或1的化合物,最终化合物是在合成步骤中的适当的CONH2部分经脱水成为氰基以后,通过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条件下氧化中间体-SR12,而由-SR12部分制备的。对于其中X和/或X3是Br,I,硝基,氨基或甲酰氨基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合成是通过任何上述步骤,使用被适当保护的氨基作为X和/或X3来完成的。这种保护基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并且是充分公开的(Greene,T.,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Wiley Publishers,NY(1981)其内容收编在此作为参考)。脱去保护基的氨基然后适当被酰化成甲酰氨基,氧化成NO2,或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重氮化并取代,得到所需的Br或I取代基。
适当地处理并保护任何化学官能团,其它式(Ⅰ)化合物的合成可按照类似于上述的方法及实施例部分所述的方法来完成。
为了用式(Ⅰ)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治疗病人和其它哺乳动物,通常要按照标准药物学方法,将其配制成药物组合物。
式(Ⅰ)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对于治疗上述指出的疾病能以标准方式给药。例如口服,非肠道给药,舌下给药,表皮下给药,直肠给药,通过吸入或通过口腔给药。
式(Ⅰ)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当口服给药时,它们是有活性的)能配制成糖浆,片剂,胶囊及锭剂。糖浆制剂通常是该化合物或其盐在液体载体如乙醇,花生油、橄榄油,甘油或水中的悬浮液或溶液,并加入调味剂或着色剂。当组合物是片剂时,可以采用通常制备固体制剂的任何药物载体。这些载体的例子包括硬脂酸镁,白土,滑石粉,明胶,琼脂,果胶,阿拉伯胶,硬脂酸,淀粉,乳糖及蔗糖。当组合物是胶囊形式时,任何常用的胶囊化方法都是适用的。例如,在硬的明胶胶囊壳中,使用上述载体;当组合物被制备成软明胶壳胶囊形式时,可考虑使用制备分散液或悬浮液时通常采用的任何药物载体,例如可将含水树胶,纤维素,硅酸盐或油类加入到软胶囊壳中。
典型的非肠道给药组合物是该化合物或其盐在无菌的水或非水载体中的溶液或悬浮液,上述载体选择性地含有药学上可接受的油类,例如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卵磷脂,花生油或芝麻油。
典型的吸入剂形式的组合物可采用溶液,悬浮液或乳液的形式,它们能以干粉形式给药,或采用常规气化剂如二氯二氟甲烷或三氯一氟甲烷的气雾剂形式给药。
典型的栓剂制剂是式(Ⅰ)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当以此种方式给药时,它们是有活性的),并加入粘合剂和/或润滑剂,例如聚合的二元醇,明胶,可可油,其它低熔点植物蜡或脂肪或其它合成的类似物。
典型的皮下给药制剂包括常规的水或非水赋形剂,例如乳膏,油膏,洗剂或糊剂,或者是药用的硬膏剂,膏药或药膜的形式。
这些组合物的单位剂量形式是优选的,例如片剂,胶囊剂或计量的气雾剂,以便患者可以自己给药。
对于口服给药,每个剂量单位适宜含0.001mg-100mg/kg,优选0.01mg-30mg/kg;对于非肠道给药,每个剂量单位适宜含0.001mg-40mg/kg的式(Ⅰ)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依游离基底计算)。对于鼻内给药或口服吸入剂,每个剂量单位适宜为每一患者1-400mg,优选每个患者10-200mg。表皮给药制剂适宜含0.01-1.0%的式(Ⅰ)化合物。直肠给药的每个剂量单位适宜含0.01mg-100mg的式(Ⅰ)化合物。
对于口服给药,日剂量规定适宜为约0.01-40mg/kg的式(Ⅰ)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依游离基底计算),对于非肠道给药,日剂量规定适宜为约0.001mg/kg-40mg/kg的式(Ⅰ)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依游离基底计算)。对于鼻内给药及口腔内吸入给药,日剂量规定适宜为约10-1200mg/每个患者。活性组份可每日给药1-6次,即足以表现出抗炎活性。假如作为TNF抑制剂使用,活性组份以足以抑制产生TNF的量给药,以便其达到足以改善或预防疾病的正常或稍低于正常的水平。
式(Ⅰ)化合物作为PDE IV抑制剂的生物学活性用以下试验说明。
式(Ⅰ)化合物对PDE IV的抑制作用Ⅰ PDE同功酶的离析用一组五种不同的PDE同功酶测定化合物的磷酸二酯酶抑制活性和选择性。这些PDEs的特性见表1。各种同功酶取自下述组织1)PDE Ia,犬的气管肌;2)PDE Ib,猪的主动脉;3)PDE Ic,几内亚猪的心脏;4)PDE III,几内亚猪的心脏;及5)PDE IV,人体单核细胞。PDE Ia,Ib,Ic和Ⅲ部分地用标准色谱技术提纯(Torphy and Cieslinski,Mol.Pharmacol.37206-214,1990);PDE IV是通过连续采用阴离子交换及肝素-Sepharose层析法(Torphy等,J.Biol.Chem.,2671798-1804,1992)提纯的,使达到动力学均一性。
表1 PED同功酶的特性aPeak 同功酶 Km(mM)cAMP cGMPⅠa cGMP-特异的 135 4Ⅰb Ca2+/钙调蛋白质- 50 5刺激的Ⅰc Ca2+/钙调蛋白质- 1 2刺激的Ⅲ cGMP-抑制的 0.4 8Ⅳ Ro 20-1724-抑制的 4 38
a 数据摘自Torphy和Cieslinski,同上;
b 术语来自Beavo,Adv.Second Messenger Phosphoprotein Res.221-38,1988Ⅱ PDE试验如Torphy和Cieslinski所述方法(Mol.Pharmacol.37206-214,1990)检测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本发明化合物的IC50值为25nM-500uM。
Ⅲ 在U-937细胞中cAMP的积累检测选择的PDE IV抑制剂增加完整组织中cAMP蓄集的能力是采用U-937细胞-一种人体单核细胞株,它含有大量的PDE IV。为了检测在完整细胞中PDE IV抑制活性,相同的U-937细胞(nondifferentiated U-937 cells)(大约每个试管105细胞)同各种浓度(0.01-100μM)的PDE抑制剂一起孵化1分钟,并且用1μM前列腺素E2再孵化4分钟。开始反应后5分钟加入1M碳酸钾使细胞溶解,并用RIA检测cAMP含量。该试验的一般方法已被报导(Brooker等,Radioimmunassag of Cyelic AMP and Cyclic GMP,Adv.Cyclic Nucleotide Res.101-33,1979)。数据被表示为两个EC50,用对由10mM试验化合物产生的环戊苯吡酮的最大反应的百分比说明cAMP积蓄的增加。本发明化合物的EC50值为0.030μM至大于10μM。
式(Ⅰ)化合物对TNF产生的抑制作用Ⅰ.在体外试验中,式(Ⅰ)化合物通过人体单核细胞对TNF产生的抑制作用。
式(Ⅰ)化合物在体外试验中通过人体单核细胞对TNF产生的抑制作用可通过Badger等人及Hanna所述的方法进行测定(EPO公开的申请,0411754A2,1991,2,6;WO 90/15534,1990,12,27)。
Ⅱ.体内活性采用两个内毒素休克模型测定式(Ⅰ)化合物在体内的TNF活性。这些模型中使用的试验方案已经发表(Badger等,EPO公开的申请,0411754A2,1991,2,6;Hanna,WO 90/15534,1990,12,27)。
当按照本发明的方法施用本发明化合物时,未发现不能接受的毒理学效应。
本发明的化合物用下述实施例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R-(+)-和S-(-)-1-(4-溴代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a)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甲醛氩气氛、100℃下,将3-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40g,0.26mol),碳酸钾(40g,0.29mol)和溴代环戊烷(32ml,0.31mol)于二甲基甲酰胺(0.25l)中的混合物加热。4小时后,再加入另一部分溴代环戊烷(8ml,0.08mol)并继续加热4小时。使混合物冷却并过滤。减压下将滤液浓缩,使剩余物在乙醚和碳酸钠水溶液之间分配。有机萃取物用碳酸钠水溶液洗涤并干燥(碳酸钾)。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用闪式色谱提纯,用2∶1的己烷/乙醚洗脱,得到浅黄色油状物的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甲醛(52g,89%)。
元素分析C13H16O3计算值C70.89;H7.32实验值C70.71;H7.33b)(3-环戊氧基-4-甲氧基亚苄基)丙二酸二甲酯氩气氛下,将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甲醛(22.3g,101mmol),丙二酸二甲酯(17ml,101mmol),哌啶(0.5ml,0.861mmol)和乙酸(0.3ml,0.861mmol)的混合物在苯(50ml)中的溶液在回流下搅拌,共沸除去水。6小时后,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在乙醚和饱和碳酸钠溶液之间分配并萃取。将有机萃取物干燥(碳酸钾)并浓缩,得到一橙色油状物的标题化合物(33.5g,100%),不需进一步纯化即可使用。
c)3-氰基-3-(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丙酸甲酯将(3-环戊氧基-4-甲氧基亚苄基)丙二酸二甲酯(33.5g,101mmol)溶于甲醇(250ml)中,并用氰化钾(6.7g,101mmol)的水溶液(5ml)处理。将混合物加热至回流。5小时后,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在乙醚和碳酸氢钠(5%)间分配并萃取三次。将有机萃取物干燥(碳酸钾),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的油状物经闪式色谱提纯,用25-40%的乙酸乙酯/己烷洗脱,得到白色固体状的标题化合物(13.2g,43%)。
d)4-氨基-3-(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丁酸甲酯将3-氰基-3-(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丙酸甲酯(6.0g,19.8mmol)和70%的高氯酸(1.95ml)加入到10%钯碳催化剂(0.9g)的甲醇(100ml)悬浮液中。在50psi压力下将混合物氢化1.5小时,用二氯甲烷稀释,通过硅藻土过滤,然后蒸发。剩余物在二氯甲烷和稀的碳酸氢钠水溶液间分配并萃取三次。将有机层干燥(碳酸钾)。蒸去溶剂后得到胺(6.0g,100%),是一黄色油状物。
e)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将4-氨基-3-(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丁酸甲酯(6.0g,19.8mmol)的甲苯(100ml)溶液和催化量的氰化钠一起回流20小时。真空下除去溶剂,令得到的剩余物在二氯甲烷和水间分配并萃取二次。将有机层干燥(碳酸钾)并蒸发,得到一固体。经闪式色谱纯化,用95∶5的氯仿/甲醇洗脱得到一固体(3.7g,67%)m.p.130℃。
f)R-(+)-和S-(-)-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用制备HPLC完成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的手性分离,条件是用1.0kg E.Merck三乙酸纤维素(15-25m)装填的8cm×55cm柱,室温下以1g/30ml的量注射,流动相是95∶5乙醇/水,以20ml/分的流速洗脱。在254nm处进行,洗脱物的紫外检测。S-(+)异构体的保留时间是68分钟,R-(-)异构体的保留时间是86分钟,其回收率分别是88%(>99%ee)和87%(>98%ee)。
g)R-(+)-和S-(-)-1-(4-溴代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在分离反应中,在氩气氛及室温下,用氢化钠(62mg的80%分散体,2.04mmol)将具有手性的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510mg,1.85mmol)的无水二甲基甲酰胺(10ml)溶液处理45分钟。向混合物中加入对一溴代苄基溴(509mg,2.04mmol)的二甲基甲酰胺(1ml)溶液并搅拌3小时。加入水,用乙醚萃取混合物三次。将合并的萃取物干燥(碳酸钾),并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经闪式色谱纯化,用9∶1的乙醚/二氯甲烷洗脱,得到固体的标题化合物(630mg,76.5%)m.p.100-102℃。
元素分析C23H26NO3Br计算值C62.17;H5.90;N3.15;Br17.98实验值R-(+)C62.01;H5.88;N3.16;
S-(-)C.62.14;H.5.96;N.3.16;Br.18.21〔a〕25D(Cl,甲醇)=+50.4℃〔a〕25D(Cl,甲醇)=-48.1℃实施例2
1-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氩气氛下,将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689mg,2.5mmol)加入到氢化钠(90mg,3.0mmol的80%分散体,用己烷洗涤过3次)的无水二甲基甲酰胺(12ml)悬浮液中并搅拌。2.5小时后,加入苄基溴(360ml,3.03mmol),并在室温下将反应混合物搅拌16小时。将水加入到反应混合物中,用二氯甲烷萃取。将有机萃取物干燥(碳酸钾)并浓缩。经闪式色谱提纯,用9∶1的乙醚/二氯甲烷洗脱,得到浅黄色油状物的标题化合物(548mg,60.0%)。
元素分析C23H27NO3·1/2 H2O计算值C.73.77;H.7.54;N.3.74实验值C.73.52;H.7.18;N.3.72。
实施例31-(4-羧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将如实施例1制备的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200mg,0.73mmol)加入到含有15-冠-5醚(100ml)的氢化钠(90mg的80%分散体,3mmol)的无水二甲基甲酰胺(5ml)悬浮液中。在氩气氛室温下搅拌悬浮液直到气体的放出减慢,然后将其加热到50℃持续5分钟,得到一钠盐溶液。在另一烧瓶中,将氯代甲基苯甲酸(183mg,1.08mmol)溶于无水四氢呋喃(3ml)中并冷却到-78℃。将正丁基锂(440ml的2.5N溶液,1.08mmol)滴加到酸中并使溶液温热至0℃。将钠盐溶液慢慢加到酸的锂盐中,并使混合物温热至室温。将得到的溶液倾入冰水中,用3M盐酸酸化,并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萃取物用水洗涤两次并干燥(硫酸钠)。剩余物经闪式色谱提纯,用含有1%乙酸的1∶1的乙醚/二氯甲烷洗脱。用乙醇/乙醚重结晶得到标题化合物(94mg,32%),是一固体m.p.173.5-175.5℃。
元素分析C24H27NO5计算值C.70.40;H.6.65;N.3.42实验值C.70.26;H.7.63;N.3.40。
实施例4S-(-)-1-(4-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a)S-(-)-1-(4-硝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将如实施例1中制备的S-(+)-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1.8g,6.5mmol)加入到含有15-冠-5醚(1.28ml)的氢化钠(196mg,6.53mmol的80%分散体)的无水二甲基甲酰胺(65ml)悬浮液中。在氩气氛室温下将悬浮液搅拌过夜,然后加热到50-60℃持续90分钟,得到一钠盐溶液。将4-硝基苄基溴(2.79g,12.9mmol)溶于无水四氢呋喃(70ml)中并加入钠盐溶液。将反应混合物搅拌过夜,在真空下除去四氢呋喃。将得到的溶液倾入冰水中,用3M盐酸酸化,并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萃取物用水洗涤六次,干燥(硫酸钠)并在真空下蒸发。剩余物经两次闪式色谱纯化,第一次用1-2%的甲醇/氯仿洗脱,然后用3∶1的乙酸乙酯/己烷洗脱,得到黄色树脂状的标题化合物(505mg,19%)。
〔a〕25D(0.61,甲醇)=-48.5℃。
b)S-(-)-1-(4-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用甲酸铵(1.04g,16.4mmol)和10%钯碳催化剂(127mg)的甲醇(25ml)悬浮液处理S-(-)-1-(4-硝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450mg,1.1mmol)的无水四氢呋喃(9ml)溶液。将悬浮液搅拌3小时,然后反应物通过硅藻土过滤,并用甲醇洗涤。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在二氯甲烷和水间分配。萃取后,有机层用水洗涤两次,干燥(碳酸钾)并真空浓缩。树脂状物经闪式色谱提纯,用50-75%的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梯度液洗脱,得到无色树脂状的标题化合物(342mg,81%)。
元素分析C23H28N2O3·1/5 H2O计算值C.71.92;H.7.45;N.7.29实验值C.71.97;H.7.60;N.7.28〔a〕25D(0.63,甲醇)=-72.5℃。
实施例5
R-(+)-1-(4-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sb201158a)R-(+)-1-(4-硝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将如实施例1中制备的R-(-)-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1.81mg,6.57mmol)加入到含有15-冠-5醚(1.28ml)的氢化钠(202mg的80%分散体)的无水二甲基甲酰胺(65ml)悬浮液中。在氩气氛室温下将悬浮液搅拌过夜,然后加热到50-60℃持续90分钟,得到一钠盐溶液。将4-硝基苄基溴(2.79g,12.9mmol)溶于无水四氢呋喃(70ml)中,并加入钠盐溶液。将反应混合物搅拌过夜并在真空下除去四氢呋喃。将得到的溶液倾入冰水中,用3M盐酸酸化,并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萃取物用水洗涤六次,干燥(硫酸钠)并在真空下蒸发。剩余物经闪式色谱提纯,用1-3%的甲醇/氯仿洗脱,得到一黄色树脂状物(570mg,21%)。
〔a〕25D(0.63,甲醇)=+43.8°。
b)R-(+)-1-(4-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用甲酸铵(1.2g,19mmol)和10%钯碳催化剂(120mg)的甲醇(18ml)悬浮液处理R-(+)-1-(4-硝基苄基氨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503mg,1.23mmol)的无水四氢呋喃(6ml)溶液。在氩气氛将悬浮液搅拌2小时。反应物通过硅藻土过滤并用甲醇洗涤。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用冷水处理后用二氯甲烷萃取两次。有机层用水洗涤两次,干燥(碳酸钾)并真空浓缩。树脂状物经闪式色谱提纯,用50-100%的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梯度液洗脱,得到无色油状物的标题化合物(396mg,82%)。
元素分析C23H28N2O3·1/5 H2O计算值C.71.92;H.7.45;N.7.29实验值C.71.99;H.7.54;N.7.31。
〔a〕25D(0.56,甲醇)=+72.5°。
实施例61-(4-乙酰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在氩气氛下,将4-氨基-3-(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丁酸甲酯(650mg,2.12mmol)和4-乙酰氨基苯甲醛(346mg,2.12mmol)在氯仿(35ml)中的溶液加热回流30分钟。蒸馏出10ml氯仿,补加新鲜的溶剂。再回流1小时后重复上述过程。将混合物冷却,真空下除去溶剂,将剩余物再溶于四氢呋喃中,并加入无水盐酸的乙醚溶液(1.0M,1.6ml),将溶液蒸发至干,剩余物再溶于无水甲醇中,在冰浴上冷却,并加入氰基硼氢化钠(200mg,3.2mmol)的甲醇溶液。室温下将混合物搅拌2小时,令其在10%乙酸乙酯/乙醚和冰冷却的5%氢氧化钠之间分配,然后将有机层干燥(硫酸钠)。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在乙酸乙酯和水之间分配,并萃取两次。将有机层干燥(硫酸钠)并蒸发。经闪式色谱提纯,用0-1%的甲醇/乙酸乙酯洗脱,从乙酸乙酯/乙醚中结晶,得到一灰白色固体状的标题化合物(415mg,46%)m.p.116-118℃。
元素分析C25H30N2O4·1/8 H2O计算值C.70.69;H.7.18;N.6.59实验值C.70.52;H.6.95;N.6.53。
实施例7S-(-)-1-(4-乙酰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在0℃下,逐滴用乙酸酐(90ml,0.95mmol)处理如实施例4中制备的S-(-)-1-(4-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77mg,0.2mmol)的无水吡啶(3ml)溶液。氩气氛下将反应物搅拌过夜,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溶于乙酸乙酯,用冷盐酸,水,5%的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最后再用水洗涤。将有机层干燥(硫酸钠)并真空蒸发,得到的剩余物经闪式色谱提纯,用0-2%的甲醇/乙酸乙酯梯度液洗脱,得到树脂状的标题化合物(85.5mg,100%)。
元素分析C25H30N2O4·1/H2O计算值C.70.32;H.7.20;N.6.56实验值C.70.14;H.7.22;N.6.51。
〔α〕25D(0.49,甲醇)=-56.8℃。
实施例8
R-(+)-1-(4-乙酰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在0℃下,逐滴用乙酸酐(125ml,1.3mmol)处理如在实施例5中制备的R-(+)-1-(4-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115mg,0.3mmol)的无水吡啶(3ml)溶液。氩气氛下将反应物搅拌过夜,真空下除去溶剂得到剩余物,经闪式色谱提纯,用0-2%的甲醇/乙酸乙酯梯度液洗脱,得到一树脂状的标题化合物(59.5mg,47%)。
元素分析C25H30N2O4·1/4 H2O计算值C.70.32;H.7.20;N.6.56实验值C.70.28;H.7.17;N.6.44。
〔α〕25D(0.46,甲醇)=+56.9℃。
实施例91-〔4-N-(N′-氰基-S-甲基-异硫脲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氩气氛下,将1-(4-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219mg,0.59mmol)和N-氰基二硫代亚氨基碳酸二甲酯(90%,194mg,1.19mmol)的吡啶(2.5ml)溶液加热回流3小时。将混合物冷却,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经闪式色谱提纯,用40-75%的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洗脱标题化合物,得到浅黄色油状物(139mg,49%)。
元素分析C26H30N4O3S·1/2 H2O计算值C.64.04;H.6.41;N.11.49;S.6.57实验值C.64.09;H.6.39;N.11.15;S.6.57。
实施例101-〔4-N-(N′-氰基胍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氩气氛下,将1-〔4-N-(N′-氰基-S-甲基-异硫脲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100mg,0.21mmol)的乙醇溶液用氨饱和并在95℃加热24小时。将混合物冷却,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经闪式色谱提纯,用加有0-5%的甲醇的5%异丙醇/二氯甲烷洗脱,得到玻璃状固体的标题化合物(48.5mg,51.7%)。
元素分析C25H29N5O3·1/2 CDCl3计算值C.62.39;H.5.99;N.14.36实验值C.62.48;H.6.06;N.14.26。
实施例111-〔4-N-(脲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氩气氛下,逐滴用氰化钠的水溶液(223mg,3.4mmol溶于4ml水中)处理1-(4-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350mg,1.05mmol)的乙酸水溶液(1∶1的冰醋酸/水)。室温下搅拌30分钟后,将反应物倾入冰水中,用二氯甲烷萃取,用水洗涤三次并干燥(硫酸钠)。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经闪式色谱提纯,用含有7-10%甲醇的80%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洗脱,得到固体状的标题化合物,令其从二氯甲烷/乙醚中重结晶(258mg,58%)m.p.113-115.5℃。
元素分析C24H29N3O4计算值C.68.06;H.6.90;N.9.92;
实验值C.67.70;H.6.89;N.9.95。
实施例121-(4-二甲基氨基苄基)-4-(3,4-二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a)氩气氛下,将3,4-二甲氧基苯甲醛(20.0g,120mmol),丙二酸二甲酯(16.4g,120mmol),哌啶(0.3ml,0.517mmol)和乙酸(3.0ml,0.861mmol)的混合物溶于甲苯溶液(100ml),搅拌回流共沸除去水。回流2小时后,于室温下过夜,加入环己烷,将混合物冷却到5℃并过滤。从氯仿/己烷中重结晶,得到一固体(11.9g,35%),不需进一步纯化即可使用。
b)3-氰基-3-(3,4-二甲氧基苯基)丙酸甲酯将(3,4-二甲氧基亚苄基)丙二酸二甲酯(11.7g,42mmol)溶于甲醇(70ml)中,并用氰化钾(2.7g,42mmol)和水(10ml)处理。氩气下将混合物搅拌18小时。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在乙醚和碳酸氢钠(5%)间分配,并用乙酸乙酯萃取六次。将有机萃取物干燥(硫酸钠),真空下除去溶剂,得到一黄色油状物(3g,29%)。
c)4-氨基-3-(3,4-二甲氧基苯基)丁酸甲酯将3-氰基-3-(3,4-二甲氧基苯基)丙酸甲酯(3.0g,12mmol)和70%的高氯酸(1.9g)加入到10%钯碳催化剂(0.6g)的甲醇(100ml)悬浮液中。50psi压力下将混合物氢化1.25小时,用二氯甲烷稀释,通过硅藻土过滤并蒸发。剩余物在二氯甲烷和稀的碳酸氢钠水溶液间分配,并加入碳酸钠调PH大于9。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将有机相合并干燥(碳酸钾)。蒸发溶剂后得到一胺(3.0g,100%),是一黄色油状物。
d)1-(4-二甲基氨基苄基)-4-(3,4-二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氩气氛下,将4-氨基-3-(3,4-二甲氧基苯基)丁酸甲酯(1.0g,4.0mmol)和4-二甲基氨基苯甲醛(0.6g,4.0mmol)的氯仿溶液加热回流,蒸馏出几乎所有的溶剂。再加入氯仿并继续回流,蒸馏出大部分的溶剂。将混合物冷却,真空下除去溶剂,将剩余物再溶于四氢呋喃中,加入无水盐酸的乙醚溶液(1.0M,4.0ml)。将溶液蒸发至干,剩余物再溶于无水甲醇中,在冰浴上冷却,并加氰基硼氢化钠(0.5g,8.0mmol)的溶液。在0℃时将混合物搅拌1小时,温热至20℃,真空下浓缩,剩余物在25%乙酸乙酯/乙醚和稀的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之间分配。萃取水层,合并了的有机相用水洗涤并干燥(硫酸钠)。真空下除去溶剂,将剩余物溶于甲苯并加入催化量的氰化钠,回流7小时。真空下除去溶剂,将剩余物溶于乙酸乙酯中,用水洗涤两次。将有机层干燥(硫酸钠)并蒸发。经闪式色谱提纯,用75-100%的乙酸乙酯/己烷洗脱,得到树脂状的标题化合物(572mg,40%)。
元素分析C21H26N2O3·1/3 H2O计算值C.69.98;H.7.46;N.7.77实验值C.70.08;H.7.34;N.7.72。
实施例131-(4-乙酰氨基苄基)-4-(3,4-二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氩气氛下,将4-氨基-3-(3,4-二甲氧基苯基)丁酸甲酯(1.01g,4.0mmol)和4-乙酰氨基苯甲醛(0.65g,4.0mmol)的氯仿溶液加热回流2.5小时。将混合物冷却,真空下除去溶剂,将剩余物再溶于四氢呋喃中并加入无水盐酸的乙醚溶液(1.0M,4.1ml)。将溶液蒸发至干,剩余物再溶于无水甲醇中并加入氰基硼氢化钠(0.50g,8.0mmol)。在0℃时将混合物搅拌1小时,温热至20℃,真空浓缩,使剩余物在10%乙酸乙酯/乙醚和稀的冷的氢氧化钠之间分配。将水层萃取,合并的有机相用水洗涤并干燥(硫酸钠)。真空下除去溶剂,将剩余物溶于甲苯并加入催化量的氰化钠,回流6小时。真空下除去溶剂,将剩余物溶于乙酸乙酯,用水洗涤两次。将有机层干燥(硫酸钠)并蒸发。经闪式色谱提纯,用0.5-8%的甲醇于1∶1乙酸乙酯/氯仿中的梯度液洗脱,得到固体状的标题化合物,其从乙酸乙酯/乙醚中重结晶(445mg,30%)m.p.88.5-90.5℃。
元素分析C21H23N2O4·1/2 H2O计算值C.67.01;H.6.43;N.7.44实验值C.67.20;H.6.59;N.7.53。
实施例141-(4-硝基苄基)-4-(3,4-二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氩气氛下,将4-氨基-3-(3,4-二甲氧基苯基)丁酸甲酯(1.01g,4.0mmol)和4-硝基苯甲醛(0.60g,4.0mmol)的氯仿溶液加热回流2.5小时。将混合物冷却,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再溶于四氢呋喃中,并加入无水盐酸的乙醚溶液(1.0M,4ml)。将溶液蒸发至干,剩余物再溶于无水甲醇中,在冰浴中冷却,并加入氰基硼氢化钠(0.50g,8.0mmol)的甲醇溶液。在0℃时将混合物搅拌1小时,温热至20℃,真空浓缩,使剩余物在10%乙酸乙酯/乙醚和稀的冷的氢氧化钠之间分配。将水层萃取,合并的有机相用水洗涤并干燥(硫酸钠)。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经闪式色谱提纯,用40-80%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洗脱,得到固体状的标题化合物(560mg,39%)m.p.100-101℃。
元素分析C19H20N2O5计算值N.7.86实施例151-(4-氨基苄基)-4-(3,4-二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用甲酸铵(1.06g,16.8mmol)和10%钯碳催化剂(140mg)处理1-(4-硝基苄基)-4-(3,4-二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500mg,1.40mmol)的甲醇(20ml)和无水四氢呋喃(10ml)溶液。氩气下将悬浮液搅拌2小时。然后反应物通过硅藻土过滤并用甲醇洗涤。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在二氯甲烷和水间分配。萃取后将有机层干燥(硫酸钠)并真空浓缩,得到标题化合物(303mg,64%)。
元素分析C19H22N2O3·5/8 H2O计算值C.67.59;H.6.94;N.8.29实验值C.67.48;H.6.90;N.8.19。
实施例161-(4-二甲基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氩气氛下,将4-氨基-3-(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丁酸甲酯(0.5g,1.5mmol)和4-二甲基氨基苯甲醛(0.27g,1.8mmol)的氯仿溶液加热回流2.5小时。将混合物冷却,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再溶于四氢呋喃中,在冰浴中冷却,并加入无水盐酸的乙醚溶液(1.0M,3.8ml)。将溶液蒸发至干,剩余物再溶于无水甲醇中,并加入氰基硼氢化钠(0.43g,6.9mmol)。在0℃时将混合物搅拌3小时,在5℃时搅拌16小时,然后温热至20℃,真空下浓缩,使剩余物在10%乙酸乙酯/乙醚和稀的冷的氢氧化钠之间分配。将水层萃取,合并的有机相用水洗涤并干燥(硫酸钠)。真空下除去溶剂,将剩余物溶于甲苯并加入催化量的氰化钠,回流过夜。真空下除去溶剂,将剩余物溶于乙酸乙酯并用水洗涤两次。将有机层干燥(硫酸钠)并蒸发。经闪式色谱提纯,用67-75%的乙酸乙酯/己烷洗脱,得到树脂状的标题化合物(366mg,60%)。
元素分析C25H32N2O3·1/4 H2O计算值C.72.70;H.7.93;N.6.78实验值C.72.76;H.7.80;N.6.74。
实施例171-(4-N-甲酯基脲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在0℃下,逐滴用甲基草酰氯(54ml,0.58mmol)处理1-(4-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0.2g,0.53mmol)的无水二氯甲烷和N-甲基吗啉(70ml,0.64mmol)的溶液。搅拌过夜后,再加入甲基草酰氯(108ml),令反应混合物在冰冷的碳酸氢钠水溶液和二氯甲烷之间分配,有机相用水洗涤,并在真空下浓缩,得到标题化合物的粗产物固体,将其从乙酸乙酯/乙醚中重结晶(210mg,85%);m.p.134-136℃。
元素分析C26H30N2O6·1/8 H2O计算值C.66.62;H.6.50;N.5.98实验值C.66.54;H.6.57;N.5.95。
实施例181-(4-羧基脲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用粉沫状的氢氧化锂-水合物(26mg,0.6mmol)处理如实施例17中制备的1-(4-N-甲酯基脲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95mg,0.2mmol)的甲醇溶液,并在氩气氛下搅拌1.5小时。真空下除去溶剂,将剩余物加入到冰和3N盐酸的混合物中,沉淀出白色固体状的标题化合物(73mg,81%)m.p.167.5-170℃(分解)。
元素分析C25H28N2O6·5/8 H2O计算值C.64.75;H.6.36;N.6.04实验值C.64.83;H.6.43;N.6.02。
实施例191-(4-甲基磺酰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氩气氛下,逐滴用甲基磺酰氯(60ml,0.79mmol)处理1-(4-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200mg,0.53mmol)的无水吡啶(3ml)溶液,将溶液在60℃加热30分钟,然后回流2小时。使反应物在冰冷的酸水溶液和乙酸乙酯之间分配,并将有机层干燥(硫酸钠)。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经闪式色谱提纯,用75-90%的乙酸乙酯/己烷洗脱,得到乳色泡沫状的标题化合物(107mg,44%)。
元素分析C24H30N2O2S·1/3 H2O计算值C.62.05;H.6.65;N.6.03实验值C.62.11;H.6.62;N.6.04实施例201-(4-甲酯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氩气氛室温下,将4-氨基-3-(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丁酸甲酯(1.57g,4.9mmol)和4-甲酯基苯甲醛(0.82g,5.0mmol)的氯仿溶液搅拌过夜,第二天加热回流2小时。将混合物冷却,真空下除去溶剂,将剩余物再溶于四氢呋喃中,并加入无水盐酸的乙醚溶液(1.0M,6.5ml)。将溶液蒸发至干,剩余物再溶于在冰浴中冷却的无水甲醇中,并加入氰基硼氢化钠(0.47g,7.4mmol)。在0℃时将混合物搅拌2小时,5℃时保持16小时,然后温热至20℃,在真空下浓缩,剩余物在二氯甲烷和稀的冷的氢氧化钠之间分配。水层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的有机相用水洗涤并干燥(硫酸钠)。真空下除去溶剂,将剩余物溶于甲苯中加入催化量的氰化钠,回流过夜。真空下除去溶剂,将剩余物溶于乙酸乙酯中,用水洗涤两次。将有机层干燥(硫酸钠)并蒸发。经闪式色谱提纯,用40-75%的乙酸乙酯/己烷洗脱,得到固体状的标题化合物(1.1g,53%)m.p.98-99℃。
元素分析C25H29NO5计算值C.70.90;H.6.90;N.3.31实验值C.70.69;H.6.89;N.3.35实施例211-(4-甲基磺酰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将1-(4-甲硫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0.5g,123mmol)的二氯甲烷溶液冷却到0℃,并用间-氯代过氧苯甲酸(80%,0.43g,2.4mmol)处理。氩气氛下将反应物搅拌3.5小时。反应物用二氯甲烷稀释,并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二次,再用水和盐水各洗涤一次。将有机层干燥(碳酸钾),真空下除去溶剂,得到标题化合物(0.5g,92%),该物在真空下呈泡沫状。
元素分析C24H29NO5S·1/2 H2O计算值C.63.69;H.6.68;N.3.09;
S.7.08实验值C.63.69;H.6.42;N.3.12;
S.6.91。
实施例221-(3,4-二甲氧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氩气氛下,将4-氨基-3-(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丁酸甲酯(1.5g,4.9mmol)和3,4-二甲氧基苯甲醛(0.85g,5.1mmol)的氯仿溶液加热回流2小时,然后在室温下搅拌过夜。真空下除去溶剂,将剩余物再溶于四氢呋喃中,并加入无水盐酸的乙醚溶液(1.0M,5ml)。将溶液蒸发至干,剩余物再溶于无水甲醇中,并加入氰基硼氢化钠(0.5g,8.0mmol)。室温下将混合物搅拌4.5小时,使其在1∶1乙酸乙酯/乙醚和5%的氢氧化钠之间分配,将有机层干燥(硫酸钠)。真空下除去溶剂,向油状物中加入甲苯和催化量的氰化钠。室温下将反应物搅拌过夜,然后加热回流6小时。减压下除去甲苯,剩余的油状物在二氯甲烷和水之间分配。将有机层干燥(硫酸钠)。剩余物经闪式色谱提纯,用95∶5氯仿/甲醇洗脱,得到油状的标题化合物(1.6g,75%)。
元素分析C24H31NO5·1/4 SiO2计算值C.68.16;H.7.09;N.3.18实验值C.68.12;H.6.96;N.3.05。
实施例231-(4-甲硫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氩气氛下,将4-氨基-3-(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丁酸甲酯(1.5g,4.9mmol)和4-甲硫基苯甲醛(0.78g,5.1mmol)的氯仿溶液加热回流2小时,然后在室温下搅拌过夜。真空下除去溶剂,将剩余物再溶于四氢呋喃中,并加入无水盐酸的乙醚溶液(1.0M,5ml)。将溶液蒸发至干,剩余物再溶于无水甲醇中,并加入氰基硼氢化钠(0.5g,8.0mmol)。室温下将混合物搅拌4.5小时,使其在1∶1乙酸乙酯/乙醚和5%的氢氧化钠之间分配,并将有机层干燥(硫酸钠)。真空下除去溶剂,向油状物中加入甲苯和催化量的氰化钠。将反应物在回流温度下搅拌过夜,然后在室温下搅拌6小时。减压下除去甲苯,剩余的油状物在二氯甲烷和酸水溶液之间分配,将有机层干燥(硫酸钠)。剩余物经闪式色谱提纯,用98∶3的氯仿/甲醇洗脱,得到油状物的标题化合物(1.7g,85%)。
元素分析C24H29NO3S·1/4 SiO2计算值C.67.57;H.6.85;N.3.28实验值C.67.42;H.6.82;N.3.19。
实施例241-(4-甲基亚硫酰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氩气氛下,向冰冷却的高碘酸钠(201mg,0.94mmol)和水的溶液中加入1-(4-甲硫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352mg,0.86mmol)的甲醇(8ml)溶液。使反应混合物温热至室温,然后搅拌过夜。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在二氯甲烷和水之间分配。并萃取三次。将有机层干燥(碳酸钾),除去溶剂后得到油状的标题化合物(370mg,71%)。
元素分析C24H29NO4S·1/4SiO2计算值C.65.13;H.6.60;N.3.16实验值C.65.26;H.6.66;N.3.14。
实施例251-(2-乙酰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a)1-(2-硝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氩气氛下,将4-氨基-3-(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丁酸甲酯(0.5g,1.65mmol)和2-硝基苯甲醛(0.26g,1.72mmol)的氯仿溶液加热回流9小时。将混合物冷却,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再溶于四氢呋喃中,并加入无水盐酸的乙醚溶液(1.0M,1.72ml)。将溶液蒸发至干,剩余物再溶于无水甲醇,用冰浴冷却,并加入氰基硼氢化钠(0.21g,3.3mmol)的甲醇溶液。混合物在5℃下保持18小时,然后温热至20℃,真空下浓缩,剩余物在含有乙酸乙酯的乙醚和冷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之间分配,并将有机层干燥(碳酸钾)。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溶于甲苯中,加入催化量的氰化钠,并回流15小时。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在乙酸乙酯和水之间分配,有机层用水洗涤两次。将有机层干燥(硫酸钠)并蒸发。剩余物经闪式色谱提纯,用1∶1的乙酸乙酯/己烷洗脱,得到产物(468mg,69%)。
b)1-(2-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用甲酸铵(0.95g,15.1mmol)和10%钯碳催化剂(110mg)处理1-(2-硝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0.47g,1.14mmol)的甲醇(20ml)和无水四氢呋喃(5ml)溶液。氩气下将悬浮液搅拌18小时。然后使反应物通过硅藻土过滤并用甲醇洗涤。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在二氯甲烷和冰水之间分配。萃取后,有机层用水洗涤,干燥(硫酸钠)并真空浓缩,得到一无色油状物(434mg,100%)c)1-(2-乙酰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逐滴用乙酸酐(216ml,2.28mmol)处理冷却到0℃的1-(2-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0.43g,1.14mmol)的无水吡啶溶液。搅拌过夜后,使反应混合物在冰冷的盐酸水溶液和乙酸乙酯之间分配,将水相萃取,合并的有机层用盐酸水溶液,水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并干燥(硫酸钠)。真空下浓缩溶液,得到泡沫状的标题化合物(293mg,60%)。
元素分析C25H30N2O4计算值C.70.07;H.7.21;N.6.54实验值C.70.07;H.7.02;N.6.40。
实施例26
1-(3-乙酰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a)1-(3-硝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氩气氛下,将4-氨基-3-(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丁酸甲酯(0.5g,1.65mmol)和3-硝基苯甲醛(270mg,1.79mmol)的氯仿溶液加热回流9小时。将混合物冷却,真空下除去溶剂,将剩余物再溶于四氢呋喃中,并加入无水盐酸的乙醚溶液(1.0M,1.65ml)。将溶液蒸发至干,剩余物再溶于无水甲醇中,在冰浴中冷却,并加入氰基硼氢化钠(0.24g,3.8mmol)的甲醇溶液。将混合物在5℃下保持18小时,然后温热至20℃,真空下浓缩,使剩余物在含有乙酸乙酯的乙醚和冷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之间分配,并将有机层干燥(碳酸钾)。真空下除去溶剂,将剩余物溶于甲苯中,加入催化量的氰化钠并回流40小时。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在乙酸乙酯和水之间分配,有机层用水洗涤两次。将有机层干燥(硫酸钠)并蒸发。剩余物经闪式色谱提纯,用40-66%的乙酸乙酯/己烷洗脱,得到黄色油状物(0.44g,64%)。
b)1-(3-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用甲酸铵(1.0g)和10%钯碳催化剂(110mg)处理1-(3-硝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0.44g,1.06mmol)的甲醇(20ml)和无水四氢呋喃(5ml)的溶液。氩气氛下将悬浮液搅拌2小时。然后使反应物通过硅藻土过滤并用甲醇洗涤。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在二氯甲烷和水之间分配。萃取后,将有机层干燥(硫酸钠)并真空浓缩,得到一无色油状的标题化合物(403mg,100%)。
c)1-(3-乙酰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在0℃下,逐滴用乙酸酐(200ml,2.12mmol)处理1-(3-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0.40g,1.06mmol)的无水吡啶溶液。搅拌过夜后,使反应混合物在冰冷的盐酸水溶液和乙酸乙酯之间分配,将水层萃取,合并的有机层用盐酸水溶液,水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并干燥(硫酸钠)。真空下将溶液浓缩,得到固体状的标题化合物(332mg,69%)m.p.145-146.5℃。
元素分析C25H30N2O4·1/8 H2O计算值C.70.69;H.7.18;N.6.59实验值C.70.72;H.7.27;N.6.49实施例271-(4-三氟甲基磺酰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逐滴用三氟甲磺酸酐(triflic anhydride)(106ml,0.63mmol)处理冷却到-78℃的1-(4-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224mg,0.57mmol)和三乙胺(160ml,1.15mmol)的无水二氯甲烷(4ml)溶液。5分钟后,因还有部分原料物,所以再加入一些三氟甲磺酸酐(35ml,0.21mmol)。真空下除去溶剂,使树脂状物在碳酸氢钠水溶液和乙酸乙酯之间分配,并萃取。有机层用稀的冷酸水溶液,水洗涤并干燥(硫酸钠)。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经闪式色谱提纯,用75∶25的乙酸乙酯/己烷洗脱,得到泡沫状的标题化合物(133mg,46%)。
元素分析C24H27N2O5F3S计算值C.56.24;H.5.31;N.5.47实验值C.56.54;H.5.62;N.5.47。
实施例281-(4-羧基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将1-(4-甲酯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如实施例20中制备,300mg,0.71mmol)的甲醇溶液与氰化钠(13mg,0.27mmol)一起在一个封闭的玻璃弹中被冷却到0℃,然后用氨饱和。在50-55℃时将反应物慢慢加热6天。真空下除去溶剂,得到粗产物,其经闪式色谱提纯,用4-6%的甲醇/二氯甲烷洗脱,得到白色固体状的标题化合物(174mg,60%)m.p.164-165℃。
元素分析C24H28N2O4计算值C.70.57;H.6.91;N.6.86实验值C.70.47;H.6.81;N.6.90。
实施例291-(2,4-二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a)1-(2,4-二硝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氩气氛下,将4-氨基-3-(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丁酸甲酯(1.52g,4.95mmol)和2,4-二硝基苯甲醛(0.98g,5.0mmol)的氯仿溶液加热回流2小时。将混合物冷却,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再溶于四氢呋喃中,并加入无水盐酸的乙醚溶液(1.0M,6.5ml)。将溶液蒸发至干,剩余物再溶于无水甲醇中,然后向这个冷却在冰浴中的溶液中加入氰基硼氢化钠(0.44g,7.0mmol)。室温下将混合物搅拌15小时,真空下浓缩,使剩余物在含有乙酸乙酯的乙醚和冷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之间分配,并将有机层干燥(碳酸钾)。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溶于甲苯中,加入催化量的氰化钠,并回流15小时。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溶于乙酸乙酯中,并用水洗涤两次。将有机层干燥(硫酸钠)并蒸发。剩余物经闪式色谱提纯,用40-60%的乙酸乙酯/己烷洗脱,并从乙酸乙酯中重结晶,得到褐色固体(1.09g,48%)m.p.125.5-127℃。
b)1-(2,4-二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用甲酸铵(0.4g)和10%钯碳催化剂(40mg)处理1-(2,4-二硝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0.1g,0.22mmol)的甲醇(7ml)和无水四氢呋喃(2.5ml)溶液,氩气氛下将悬浮液搅拌2小时。然后使反应物通过硅藻土过滤并用甲醇洗涤。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在氯仿和水之间分配。萃取后,将有机层干燥(碳酸钾)并真空下浓缩。剩余物经闪式色谱提纯,用0-2%的甲醇/乙酸乙酯洗脱,得到树脂状的标题化合物(70mg,79%)。
元素分析C23H29N3O3·0.29 H2O计算值C.68.97;H.7.44;N.10.49实验值C.69.26;H.7.36;N.10.09。
实施例301-(4-草酰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用氯代甲酸异丁基酯230ml,1.8mmol)处理1-(4-羧基脲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458mg,0.99mmol)的二甲氧基乙二醇和N-甲基吗啉(200ml,1.82mmol)溶液。在一分离瓶中将液氨(5ml)冷凝,并向其中加入二甲氧基乙二醇(10ml)。向瓶中加入氯代甲酸异丁基酯后约10分钟,再向反应瓶中加入部分氨/乙二醇二甲醚溶液(约2-5ml)。45分钟后,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溶于氯仿中,并用冷的酸水溶液洗涤两次,再用水洗涤两次。将有机层干燥(硫酸钠)并真空下浓缩,得到一树脂状物,经闪式色谱提纯,用70-100%的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梯度液洗脱,最后用99∶1的乙酸乙酯/甲醇洗脱。标题化合物(190mg,43%)是一白色固体m.p.180-182℃。
元素分析C25H29N3O5计算值C.66.50;H.6.47;N.9.31实验值C.66.66;H.6.47;N.9.57。
实施例311-(2,4-二乙酰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0℃下,逐滴用乙酸酐(209ml,2.20mmol)处理1-(2,4-二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如实施例29中制备,0.22g,0.55mmol)的无水吡啶溶液。搅拌过夜后,反应混合物在冰冷的盐酸水溶液和乙酸乙酯之间分配,将水层萃取,合并的有机层用盐酸水溶液,水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并干燥(硫酸钠)。真空下将溶液浓缩,得到一树脂状物,其经闪式色谱提纯,用1∶99的甲醇/乙酸乙酯洗脱,得到树脂状的标题化合物(167mg,63%)。
元素分析C27H33N3O5·1/4 H2O计算值C.66.99;H.6.98;N.8.68实验值C.66.73;H.6.93;N.8.52。
实施例321-(4-氰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氩气氛下,将4-氨基-3-(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丁酸甲酯(2.1g,6.8mmol)和4-氰基苯甲醛(1.1g,8.2mmol)的氯仿溶液在室温下搅拌72小时,然后加热回流1.25小时。将混合物冷却,真空下除去溶剂,将剩余物再溶于四氢呋喃中,并加入无水盐酸的乙醚溶液(1.0M,9.0ml)。将溶液蒸发至干,剩余物再溶于无水甲醇中,并向该冷却到0℃的溶液中加入氰基硼氢化钠(0.6g,9.5mmol)。室温下将混合物搅拌过夜,使其在二氯甲烷和稀的冷的氢氧化钠之间分配。将水层萃取,合并的有机层用水洗涤并干燥(碳酸钾)。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溶于乙酸乙酯中,并用水洗涤两次。将有机层干燥(硫酸钠)并蒸发。经闪式色谱提纯,用75%的乙酸乙酯/己烷洗脱,得到固体状的标题化合物(1.4g,44%)m.p.92-93℃。
元素分析C24H26N2O3计算值C.73.82;H.6.71;N.7.17实验值C.73.78;H.6.95;N.7.12。
实施例331-〔4-(1-咪唑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氩气氛下,将4-氨基-3-(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丁酸甲酯(0.46g,1.4mmol)和4-(1-咪唑基)苯甲醛(0.29g,1.7mmol)的氯仿溶液加热回流1小时。将混合物冷却,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再溶于四氢呋喃中,并加入无水盐酸的乙醚溶液(1.0M,2.0mmol)。将溶液蒸发至干,剩余物再溶于无水甲醇中,在冰浴中冷却,并加入氰基硼氢化钠(0.15g,2.3mmol)的甲醇溶液。将混合物温热至20℃持续1.5小时,然后在5℃保持16小时,并真空浓缩。剩余物在二氯甲烷和稀的冷的氢氧化钠之间分配。有机层用水洗涤并干燥(碳酸钾)。浓缩后将剩余物溶于甲苯,加入催化量的氰化钠并回流24小时。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溶于乙酸乙酸并用水洗涤两次。将有机层干燥(硫酸钠)并蒸发。经连续闪式色谱提纯,先用2-10%甲醇/氯仿的梯度液洗脱,然后用-=2%甲醇于氯仿中的梯度液(用氢氧化铵平衡并经碳酸钾干燥)洗脱,得到脆性树脂状的标题化合物(159mg,26%)。
元素分析C26H29N3O3·1/2 H2O计算值C.70.89;H.6.86;N.9.53实验值C.70.91;H.7.12;N.9.29。
实施例341-(4-羟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氩气氛下,将4-氨基-3-(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丁酸甲酯(2.1g,6.6mmol)和4-羟基苯甲醛(0.94g,7.5mmol)的氯仿溶液加热回流1.5小时。将混合物冷却,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再溶于四氢呋喃中,并加入无水盐酸的乙醚溶液(1.0M,7.4ml)。将溶液蒸发至干,剩余物再溶于无水甲醇中,在冰浴中冷却,并加入氰基硼氢化钠(0.55g,8.7mmol)。将混合物温热至室温过夜,真空下浓缩,剩余物在二氯甲烷和稀的冷的氢氧化钠之间分配,有机层用水洗涤并干燥(硫酸钠)。将剩余物溶于甲苯中,加入催化量的氰化钠并回流1.5小时。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溶于二氯甲烷中并用水洗涤两次。将有机层干燥(碳酸钾)并蒸发。经闪式色谱提纯,用50-90%的乙酸乙酯/己烷洗脱,并从乙醚中结晶,得到固体状的标题化合物(934mg,37%)m.p.118-120℃。
元素分析C23H27NO4计算值C.72.42;H.7.13;N.3.67实验值C.72.33;H.7.17;N.3.59。
实施例351-〔2-(4-氨基苯基)乙酸乙酯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a)4-〔N-(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1-乙酯基苄基)氨基〕-3-(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丁酸甲酯向3-氰基-3-(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丙酸甲酯(484mg,1.6mmol)的甲醇(20ml)溶液中加入70%的高氯酸(155ml,1.7mmol)和10%的钯碳催化剂(12mg)。在50psi压力下将得到的混合物氢化2小时,然后通过硅藻土垫板过滤。真空下将滤液浓缩,使固体剩余物在二氯甲烷和碳酸钠水溶液之间分配,用碳酸氢钠水溶液再洗一遍,将有机层干燥(硫酸钠)。真空下除去溶剂,将剩余物溶于二甲基甲酰胺(5ml)中,并用2-氯代-2-(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苯基)乙酸乙酯(503mg,1.6mmol),碘化钠(240mg,0.32mmol)和三乙胺(225ml,1.6mmol)处理。氩气氛室温下搅拌1小时后,剩余物在乙醚和水之间分配,并萃取几次。将有机萃取物干燥(硫酸镁)并蒸发。经闪式色谱提纯,用3∶7的乙酸乙酯/己烷洗脱,得到产物(718mg,77%)。
b)1-〔2-(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苯基)乙酸乙酯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用催化量的氰化钠和二甲基氨基吡啶(378mg,3.1mmol)处理4-〔N-(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1-乙酯基苄基)氨基〕-3-(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丁酸甲酯(1.8g,309mmol)的二甲基甲酰胺(30ml)溶液,并在95-100℃下加热20小时。使反应混合物在乙醚和水之间分配几次,将有机萃取物干燥(硫酸镁)并蒸发。经闪式色谱提纯,用4∶6的乙酸乙酯/己烷洗脱,得到黄色泡沫体(840mg,49%)。
c)1-〔2-(4-氨基苯基)乙酸乙酯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将1-〔2-(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苯基)乙酸乙酯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920mg,1.67mmol)的二氯甲烷(20ml)溶液冷却到0℃,用三氟乙酸(20ml)处理,并在室温下搅拌24小时。加入固体碳酸氢钠使反应停止,令反应混合物在二氯甲烷和水之间分配。将有机萃取物干燥(碳酸钾)并蒸发。经闪式色谱提纯,用4∶6的乙酸乙酯/己烷洗脱,得到产物(647mg,86%)。
元素分析C26H32N2O5·1 H2O计算值C.66.36;H.7.28;N.5.95实验值C.66.11;H.6.89;N.5.66。
实施例361-〔2-(4-乙酰氨基苯基)乙酸乙酯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逐滴用乙酸酐(35ml,0.36mmol)的二氯甲烷(1ml)和吡啶(3滴)的溶液处理1-〔2-(4-氨基苯基)乙酸乙酯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53.4mg,0.12mmol)的二氯甲烷(0.25ml)溶液。氩气氛下搅拌3小时后,反应混合物经闪式色谱提纯,用7∶3的乙酸乙酯/己烷洗脱,得到油状物的标题化合物(55.1mg,94%)。
元素分析C28H34N2O6计算值C.68.00;H.6.93;N.5.66实验值C.67.91;H.7.18;N.5.54。
实施例371-〔2-(4-乙酰氨基苯基)乙酸〕-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用氢氧化锂-水合物(55mg,1.29mmol)处理1-〔2-(4-氨基苯基)乙酸乙酯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212mg,0.43mmol)的乙醇(5ml)溶液,并搅拌1小时。真空下除去溶剂,树脂状物溶于水中,并用10%的盐酸水溶液酸化。用95∶5的二氯甲烷/甲醇萃取产物,将有机层干燥(硫酸镁)并蒸发,得到标题化合物(174mg,88%)。
元素分析C26H30N2O6·3/8 H2O计算值C.65.98;H.6.55;N.5.92实验值C.65.94;H.6.54;N.5.79。
实施例381-(4-氨基硫代羰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将1-(4-氰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如实施例32中制备,850mg,2.18mmol)的甲醇(25ml)溶液置于一高压容器中,用亚硫酸铵(15ml,53mmol的23.9%溶液)处理。将容器封闭,并在65-75℃下将反应物搅拌1小时。真空下将反应混合物浓缩,加入水,并用二氯甲烷将水相萃取三次。萃取物用水洗涤两次,干燥(硫酸钠)并蒸发,得到一黄色剩余物。该物用乙醇/水结晶。经闪式色谱提纯,用60-75%的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洗脱,然后再从乙酸乙酯/乙醚中结晶,得到黄色固体(682mg,74%)m.p.85.5-87.5℃。
元素分析C25H28N2O3S计算值C.67.90;H.6.65;N.6.60实验值C.67.63;H.6.81;N.6.38。
实施例391-(4-甲硫基碳酰亚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氢碘化物用甲基碘(100ml,1.61mmol)处理1-(4-氨基硫代羰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由实施例38制备,290mg,0.68mmol)的丙酮(4ml)溶液。将反应物封闭,并在室温下搅拌18小时。加入乙醚,以形成乳色固体,过滤分离出该固体并用乙醚洗涤(336mg,87%)m.p.170-172℃。
元素分析C25H30N2O3S·HI计算值C.53.01;H.5.52;N.4.95实验值C.52.99;H.5.51;N.4.68。
实施例401-(4-甲脒鎓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乙酸盐在氩气氛、90-95℃下,将1-(4-甲硫基碳酰亚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氢碘化物(如实施例39中制备,350mg,0.62mmol)和乙酸铵(151mg,1.95mmol)的乙醇(1.8ml)悬浮液加热1小时。使反应混合物冷却,收集白色晶体并依次用甲醇和乙醚洗涤(234mg,78%)m.p.186-188℃。
元素分析C24H29N3O3·C2H4O·H2O计算值C.64.31;H.7.26;N.8.65实验值C.64.63;H.7.32;N.8.56。
实施例41
1-〔4-(2-咪唑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用10%的氢氧化钠和冰处理实施例40的1-(4-甲脒鎓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乙酸盐(183mg,0.38mmol)的氯仿溶液。混合物用氯仿萃取,将有机层干燥(碳酸钾)并蒸发,得到剩余物甲脒。氩气氛下将该剩余物溶于氯仿(20ml)中,并用氯代乙醛(113ml,0.28mmol的50%水溶液)和三乙胺(119ml,0.86mmol)处理,将混合物加热回流5小时,然后在室温下搅拌86小时。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经闪式色谱提纯,用0.5-1%的甲醇/氯仿洗脱。将剩余物溶于乙酸乙酯/乙醇中,并用冷的10%盐酸水溶液萃取。酸萃取物用乙酸乙酯洗涤4次,用碳酸钠水溶液使水层呈碱性,并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将合并的二氯甲烷相干燥(碳酸钾)并蒸发,得到脆性树脂状物(44mg,27%)。
元素分析C26H29N3O3·1/2 H2O计算值C.70.89;H.6.86;N.9.54实验值C.70.95;H.6.75;N.9.21。
实施例421-(4-二甲基氨基羰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氩气氛下,逐滴加入N-甲基吗啉(112ml,1.02mmol)处理实施例3的1-(4-羧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225mg,0.62mmol)的四氢呋喃(15ml)溶液。在第二个烧瓶中,使二甲胺(15ml)鼓泡进入-78℃的无水四氢呋喃溶液(15ml)中。然后在氩气氛下用氯代甲酸异丁基酯(135ml,10.2mmol)处理该酸和N-甲基吗啉溶液,并搅拌7分钟。通过套管将混酐悬浮液转移到含有胺的烧瓶中,并移去冷浴。15分钟后,将反应物在真空下浓缩,并在乙酸乙酯和碳酸钠水溶液之间分配。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的有机萃取物用水洗涤,干燥(硫酸钠)并蒸发。经闪式色谱提纯,用4-6%甲醇的乙酸乙酯液洗脱,得到一树脂状物(104mg,38%)。
元素分析C26H32N2O4·1/5 H2O计算值C.70.95;H.7.42;N.6.36实验值C.70.94;H.7.26;N.6.31。
实施例431-(4-乙酰氧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氩气氛下,0℃时,逐滴加入乙酸酐(160ml,1.7mmol)处理1-(4-羟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如实施例34中制备,239mg,0.63mmol)的吡啶(2ml)溶液并搅拌72小时。将反应物倾入到冰冷的盐酸水溶液中,用乙酸乙酯萃取两次。有机萃取物用冷的稀盐酸,冷水和冷的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将萃取物干燥(硫酸钠)并蒸发。经闪式色谱提纯,用60%的乙酸乙酯/己烷洗脱,得到树脂状物(148mg,55.5%)。
元素分析C25H29NO5计算值C.70.90;H.6.90;N.3.31实验值C.70.71;H.7.00;N.3.25。
实施例441-(4-乙酰氨基-2-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a)1-(4-氨基-2-硝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和1-(2-氨基-4-硝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用亚硫酸铵(共1.67g,23.9%的乙醇溶液,共5.9mmol)分三次处理实施例29的1-(2,4-二硝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426mg,0.94mmol)的乙醇(60ml)悬浮液,每次加完后加热至回流10分钟,接着在室温及氩气氛下搅拌18小时。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经闪式色谱提纯,用50~60%的乙酸乙酯/己烷洗脱,得到2-氨基-4-硝基异构体(140mg,35%),继续用70-90%的乙酸乙酯/己烷洗脱,得到4-氨基-2-硝基异构体(180mg,45%)。
b)1-(4-乙酰氨基-2-硝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逐滴用乙酸酐(105ml,1.1mmol)处理冷却到0℃的1-(4-氨基-2-硝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180mg,0.42mmol)的吡啶溶液。在氩气氛室温下,将反应物搅拌18小时。将反应物倾入冰冷的盐酸水溶液中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两次。有机萃取物用冷的稀盐酸,冷水和冷的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将萃取物干燥(硫酸钠)并蒸发。经闪式色谱提纯,用60%的乙酸乙酯/己烷洗脱,得到一树脂状物(200mg,100%)。
c)1-(4-乙酰氨基-2-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用10%钯碳催化剂(43mg)和甲酸铵(400mg,6.35mmol)处理1-(2-硝基-4-乙酰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814mg,0.42mmol)的甲醇(4ml)和四氢呋喃(3ml)溶液。氩气下将反应物搅拌5小时,然后通过硅藻土过滤。真空下除去溶剂,并使剩余物在冷的碳酸钠水溶液和氯仿之间分配。有机萃取物用水洗涤,干燥(碳酸钾)并蒸发。经闪式色谱提纯,用75-100%的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洗脱,接着用温热的乙酸乙酯重结晶并用乙醚洗涤,得到橙色晶体(35mg,20%)m.p.184-186℃。
元素分析C25H31N3O4·1/4 H2O计算值C.67.93;H.7.18;N.9.51实验值C.68.08;H.7.13;N.9.22。
实施例451-(2-乙酰氨基-4-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逐滴用乙酸酐(100μl,1.1mmol)处理冷却到0℃的实施例44的1-(2-氨基-4-硝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140mg,0.33mmol)的吡啶溶液。氩气氛室温下将反应混合物搅拌24小时,并再用乙酸酐(200μl,2.2mmol;400μl,4.4mmol)进行两次重复性处理。将反应物倾入冰冷的盐酸水溶液中并用二氯甲烷萃取两次。有机萃取物用冷的稀盐酸,冷水和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洗涤。将萃取物干燥(碳酸钾)并蒸发,得到一油状物(114mg,74%)。1-(2-乙酰氨基-4-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用10%钯碳催化剂(32mg)和甲酸铵(246mg,3.9mmol)处理1-(4-硝基-2-乙酰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114mg,0.24mmol)的甲醇(10ml)和四氢呋喃(1.5ml)溶液。氩气下将反应物搅拌4小时,然后通过硅藻土过滤。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在冷的碳酸钠水溶液和二氯甲烷之间分配。有机萃取物用水洗涤,干燥(碳酸钾)并蒸发,得到一玻璃体(75mg,71%)。
元素分析C25H31N3O4计算值C.68.63;H.7.14;N.9.60实验值C.68.63;H.7.25;N.9.40。
实施例461-〔3-(2-氯代乙酰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在氩气氛室温下,向1-(3-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0.23g,0.6mmol)和粉沫状碳酸钠(0.13g,1.21mmol)于无水丙酮(4ml)中的混合物中滴加氯代乙酰氯(0.09ml,1.13mmol)。搅拌4小时后,在氩汽流下除去溶剂,并使剩余物在二氯甲烷和含有稀盐酸的冰水之间分配。水层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将合并的有机萃取物干燥(硫酸钠)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分两部分经闪式色谱提纯,一半用1∶1的乙醚/二氯甲烷洗脱,另一半用45-60%的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洗脱,得到泡沫状的标题化合物(0.22g,80%)。
元素分析C25H29ClN2O4计算值C.65.71;H.6.40;N.6.13实验值C.65.72;H.6.40;N.5.99。
实施例471-〔4-(2-氯代乙酰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在氩气氛室温下,向1-(4-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0.35g,0.92mmol)和粉沫状碳酸钠(0.195g,1.84mmol)于无水丙酮(8ml)中的混合物中滴加氯代乙酰氯(0.132ml,1.66mmol)。搅拌1.5小时后,除去溶剂,使剩余物在二氯甲烷和含有稀盐酸的冰水之间分配。有机萃取物用水洗涤两次,干燥(硫酸钠)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经闪式色谱提纯,用45-60%的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洗脱,并用乙醚研磨产物,得到白色固体状的标题化合物(0.35g,83%)m.p.138-139℃。
元素分析C25H29ClN2O4计算值C.65.71;H.6.40;N.6.13实验值C.65.74;H.6.36;N.6.06。
实施例48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1-〔4-(4,4-二甲基-2-噁唑啉-2-基羰基氨基)苄基〕-2-吡咯烷酮a)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1-〔4-(N-1-羟基-2-甲基-2-丙基脲基脲基苄基〕-2-吡咯烷酮向1-(4-N-甲酯基脲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0.125g,0.27mmol)的经氧化铝处理的氯仿(10ml)溶液中加入2-氨基-2-甲基丙醇(0.051ml,0.54mmol),并在氩气氛下将混合物搅拌过夜。再加入一些2-氨基-2-甲基丙醇(0.037ml,0.27mmol)并继续搅拌8小时。氯仿液用稀盐酸萃取,用水洗涤并干燥(硫酸钠)。算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经闪式色谱提纯,用2%的甲醇氯仿液洗脱,得到一油状物(0.106g,79%)。
b)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1-〔4-(4,4-二甲基-2-噁唑啉-2-基羰基氨基)苄基〕-2-吡咯烷酮在氩气氛、-45℃下,用40分钟向二乙基氨基三氟化硫(0.054ml,0.4mmol)的无水二氯甲烷(15ml)溶液中滴加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1-〔4-(N-1-羟基-2-甲基-2-丙基脲基脲基)苄基〕-2-吡咯烷酮(0.106g,0.2mmol)的无水二氯甲烷(2.5ml,然后用6ml洗)的溶液。在-45℃下0.75小时后,加入5%的碳酸钠水溶液(5ml),使混合物温热至室温,分出有机层,干燥(碳酸钾)并蒸发。剩余物经闪式色谱提纯,用2%的甲醇氯仿液洗脱,得到树脂状的标题化合物(0.071g,70%)。
元素分析C29H35N3O5计算值C.68.89;H.6.98;N.8.31实验值C.68.56;H.6.94;N.8.18。
实施例49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1-〔4-(2-噁唑啉-2-基羰基氨基)苄基〕-2-吡咯烷酮a)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1-〔4-(N-2-羟基乙基脲基脲基苄基〕-2-吡咯烷酮向1-(4-N-甲酯基脲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0.185g,0.4mmol)的经氧化铝处理的氯仿(10ml)溶液中加入乙醇胺(0.049ml,0.81mmol),并在氩气氛下将混合物搅拌过夜。真空下除去溶剂,剩余物经闪式色谱提纯,用2-3%的甲醇氯仿液洗脱,产物用乙醚研磨,得到一白色固体(0.175g,89%);m.p.133-134℃。
b)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1-〔4-(2-噁唑啉-2-基羰基氨基)苄基〕-2-吡咯烷酮在氩气氛、-40℃下,向二乙基氨基三氟化硫(0.052ml,0.39mmol)的无水二氯甲烷(15ml)溶液中用40分钟滴加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1-〔4-(N-2-羟基乙基脲基脲基)苄基〕-2-吡咯烷酮(0.13g,0.26mmol)的无水二氯甲烷(10ml)溶液。1小时后,在-40℃下,再加入一些二乙基氨基三氟化硫(0.02ml,0.15mmol)。1小时后,加入5%的碳酸钠水溶液(4ml)使混合物温热至室温,分离出有机层,干燥(碳酸钾)并蒸发。剩余物经闪式色谱提纯,第一次用20%的丙酮二氯甲烷液洗脱,第二次用2.5%的甲醇氯仿液洗脱,得到白色固体状的标题化合物(0.05g,40%)m.p.164-165℃。
元素分析C27H31N3O5计算值C.67.91;H.6.54;N.8.80实验值C.67.75;H.6.53;N.8.62。
实施例50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1-(4-丙酮酰氨基苄基)-2-吡咯烷酮氩气氛室温下,向1-(4-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0.183g,0.48mmol)的无水二氯甲烷(7ml)溶液中滴加丙酮酰氯溶液(39.1%的四氯化碳溶液,0.1ml,0.48mmol)。搅拌4小时后,将混合物倾入冰冷的5%的碳酸氢钠水溶液中,并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将有机萃取物干燥(硫酸钠),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将剩余物与另一批处理1-(4-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54mg,0.12mmol)类似反应的产物合并,经闪式色谱提纯,用20-25%的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洗脱。产物用乙醚研磨,得到固体状的标题化合物(0.20g,72%)m.p.95-97℃。
元素分析C26H30N2O5计算值C.69.31;H.6.71;N.6.22实验值C.69.02;H.6.59;N.6.29。
用上文给出的方法,制备下列化合物实施例51S-(-)-1-(4-氨基-3,5-二甲氧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一树脂状物元素分析C25H32N2O3·1/2 H2O计算值C.71.91;H.7.97;N.6.71实验值C.71.88;H.7.92;N.6.57。
实施例52S-(-)-1-(4-乙酰氨基-3,5-二甲氧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一固体,m.p.166-169℃。
元素分析C27H34N2O4·1/4 H2O
计算值C.71.26;H.7.64;N.6.16实验值C.71.27;H.7.54;N.6.04。
实施例531-(4-氨基苄基)-4-(3,4-双一二氟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一树脂状物元素分析C19H18F4N2O3·1/4 H2O计算值C.56.65;H.4.63;N.6.95实验值C.56.71;H.4.62;N.6.80。
实施例541-(4-乙酰氨基苄基)-4-(3,4-双-二氟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一固体,m.p.131-132℃。
元素分析C21H20F4N2O4计算值C.57.27;H.4.58;N.6.36实验值C.57.15;H.4.64;N.6.21。
实施例551-(4-氨基-3,5-二甲氧基苄基)-4-(3,4-双-二氟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一树脂状物元素分析C21H22F4N2O3·1/2 H2O计算值C.57.93;H.5.32;N.6.48实验值C.58.15;H.5.16;N.6.31。
实施例561-(4-乙酰氨基-3,5-二甲氧基苄基)-4-(3,4-双-二氟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一树脂状物元素分析C23H24F4N2O4·1/2 H2O计算值C.57.85;H.5.28;N.5.87实验值C.58.03;H.5.23;N.5.69。
实施例57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1-甲氧基甲基-2-吡咯烷酮一油状物。元素分析C18H25NO4计算值C.67.69;H.7.89;N.4.39实验值C.67.50;H.7.77;N.4.34。
实施例581-苄氧基甲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一油状物。元素分析C24H29NO4·1/4 H2O计算值C.72.07;H.7.43;N.3.50实验值C.71.93;H.7.28;N.3.40。
实施例59含有本发明化合物的药用组合物可以与多种赋形剂一起制成各种剂型。下文给出了这类组合物的实例。
吸入剂一种式Ⅰ化合物(1μg-100mg)从一计量剂量吸入器中呈烟雾状散出,施放出每次使用所需的药量。
片剂成分 每片1.活性成分(式Ⅰ化合物) 40mg2.谷物淀粉 20mg3.藻酸 20mg4.藻酸钠 20mg5.硬脂酸镁 1.3mg101.3mg片剂的制备步骤1将第1,2,3,4号成分在一适当的混合器中混合。
步骤2向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中分批加入足够量的水,每次加完后要进行小心的混合。这些水的加入和混和要直到使物料呈粘稠状以使其能转化成湿的颗粒。
步骤3令该湿物料通过一个8号目(2.38mm)筛子的振动成粒器,转化成颗粒。
步骤4然后将该湿颗粒在一烘炉中,在140°F(60℃)下干燥至干。
步骤5用第5号成分使干颗粒润滑。
步骤6在一适当的压片机上将润滑的颗粒压片。
肠胃外用药剂型肠胃外施用的药物组合物可以这样制备将适当量的一种式Ⅰ化合物加热溶于聚乙二醇,然后用欧洲药典(Ph Eur.)注射剂用水将溶液稀释(至100ml),最后令溶液通过一个0.22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过滤灭菌并密封在无菌容器中。
权利要求
1.制备式(Ⅰ)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方法
其中R1是未取代的或被1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12烷基,未取代的或被1-3个甲基或1个乙基取代的C3-6环烷基,含1或2个不饱和键的C4-6环烷基,C7-11多环烷基,(CR14R14)nC(O)-O-(CR14R14)m-R10,(CR14R14)nC(O)-O-(CR14R14)r-R11,(CR14R14)xOH,(CR14R14)sO(CR14R14)m-R10,(CR14R14)sO(CR14R14)r-R11,(CR14R14)n-(C(O)NR14)-(CR14R14)m-R10,(CR14R14)n-(C(O)NR14)-(CR14R14)r-R11,(CR14R14)y-R11,或(CR14R14)z-R10;X1是O或S;X2是O或NR14;X3是H或X;X是YR2,卤素,硝基,NR14R14或甲酰氨基;Y是O或S(O)m;R2是-CH3或-CH2CH3,每个可以是未取代的或被1-5个氟取代;R3是氢,卤素,CN,C1-4烷基,卤素取代的C1-4烷基,未取代的或被R9取代的环丙基,OR5,-CH2OR5,NR5R16,-CH2NR5R16,-C(O)OR5,C(O)NR5R16,-CH=CR9R9,-C≡CR9,或-C(=Z)H;R3′是氢,卤素,C1-4烷基,卤代C1-4烷基,未取代的或被R9取代的环丙基,-CH2OR5,-CH2NR5R16,-C(O)OR5,-C(O)NR5R16或-C(=Z)H;A是
(C)未取代的或被1或多个氟或1或2个R4基团取代的C1-3烷基;m是0-2的整数;n是1-4的整数;q是0-1的整数;r是1-2的整数;s是2-4的整数;x是2-6的整数;y是1-6的整数;z是0-6的整数;R4分别是氢,Br,F,C1,NR5R6,NR6R16,NO2,-C(Z)R7,-S(O)mR12,CN,OR16,-OC(O)NR5R16,1-或2-咪唑基,-C(=NR16)NR5R16,-C(=NR5)-SR12,-OC(O)CH3,-C(=NCN)NR5R16,-C(S)NR5R16,-NR16-C(O)-R15,C(O)R15,噁唑基,噻唑基,吡唑基,三唑基或四唑基;或者当R5和R16是以NR5R16出现时,它们可以和氮原子一起形成任意含至少1个选自O,N或S的另一个杂原子的5-7元环;R5分别是氢或未取代的或被1-3个氟取代的C1-4烷基;R6是H,R12,-C(O)R12,-C(O)C(O)R17,-C(O)NR5R16,-S(O)mR12,-S(O)mCF3,-C(=NCN)SR12,-C(=NCN)R12,-C(=NR16)R12,-C(=NR16)SR12,或-C(=NCN)NR5R16;R7是OR5,-NR5R16或R12;R8是氢,C(O)R7,2-,4-或5-咪唑基,3-,4-或5-吡唑基,4-或5-[1,2,3]三唑基,3-或5-[1,2,4]三唑基,5-四唑基,2-,4-,或5-噁唑基,3-,4-,或5-异噁唑基,3-或5-[1,2,4]噁二唑基,2-[1,3,4]噁二唑基,2-[1,3,4]噻二唑基,2-,4-或5-噻唑基,2-,4-或5-噁唑烷基,2-,4-或5-噻唑烷基,或2-,4-或5-咪唑烷基;R9是氢,F或R12;R10是氢,甲基,羟基,芳基,卤代芳基,芳氧基C1-3烷基,卤代的芳氧基C1-3烷基,2,3-二氢化茚基,茚基,C7-11多环烷基,呋喃基,吡喃基,噻吩基,噻喃基,C3-6环烷基,或含1或2个不饱和键的C4-6环烷基,其中的环烷基或杂环烷基部分可以是未取代的或被1-3个甲基或1个乙基取代;R11是2-四氢呋喃基,2-四氢噻喃基,2-四氢呋喃基或2-四氢噻吩基,可以是未取代的或被1-3个甲基或1个乙基取代;R12是未取代的或被1-3个氟取代的C1-4烷基;R14分别是氢或未取代的或被氟取代的C1-2烷基;R15是未取代的或被1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4烷基,未取代的或被1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O)C1-4烷基,噁唑烷基,噁唑基,噻唑基,吡唑基,三唑基,四唑基,咪唑基,咪唑烷基,噻唑烷基,异噁唑基,噁二唑基,噻二唑基,吗啉基,哌啶基,哌嗪基或吡咯基,每个杂环基或以是未取代的或被1或2个C1-2烷基取代;R16是OR5或R5;Z是O,-NR12,-NOR5,NCN,-C(-CN)2,-CR5NO2,-CR5C(O)OR12,-CR5C(O)NR5R5,-C(-CN)NO2,-C(-CN)C(O)OR12,或-C(-CN)C(O)NR5R5;其条件是当(CR14R14)n-C(O)O-(CR14R14)m-R10,(CR14R14)n-(C(O)NR14)-(CR14R14)m-R10,或(CR14R14)sO(CR14R14)mR10中的R10是OH时,m是2;另一个条件是当q是o,R3,R3′,R8和X3是H,X是OR2,X2是O及X1是O或s时,(a)或(b)上的R4或R14至少一个不是氢;该方法包括a)使式(7)化合物
其中R19是H,R17是烷基或芳基,R3′是H或C(O)OR17,R3是H,R12或未取代的或被R9取代的环丙烷基,R1,X2,X和X3如式(Ⅰ)所定义或者是能转化成这种基团的基团;和适当的醛反应,随后还原该亚胺得到其中R19是CH2(CH2)mA的式(7)化合物,后者进一步环化得式(Ⅰ)化合物;或(b)R19是H的式(7)化合物在有或无催化剂存在下用适当活化的烷基化剂处理,得R19是CHR8(O)q(CH2)mA的式(7)化合物,后者被环化成式(Ⅰ)化合物;或者(c)R19是H的式(7)化合物环化成R19是H的式(8)化合物
后者进一步和强碱反应,再和适当活化的烷基化剂反应,得到式(Ⅰ)化合物,或者(d)对于R19是H及R3是C(O)NH2的式(7)化合物,首先用合适的保护基保护R19,随后进行酰胺脱水,再除去保护基,得到R19是H及R3是CN的式(7)化合物,后者环化可得R3是CN,X和X3是除了S(O)mR2,Br,I,NO2或甲酰氨基以外的其它基团的式(Ⅰ)化合物,或者(e)对于R3是OR5的式(Ⅰ)化合物,R19是H及R3是被保护的或未被保护的羟基的式(7)化合物在氮上烷基化并环化;或(f)对于R3是F的化合物,(e)中的化合物用二乙氨基三氟化硫处理,得所需的化合物;或(g)其中R3代表式(Ⅰ)中其余R3基的式(Ⅰ)化合物,可以通过保护酰氨基及其它敏感官能团从其中R3是CN的式(Ⅰ)或式(8)化合物得到,然后还原R3的CN基团为CHO,再进一步将CHO转变成所需的基团,得式(Ⅰ)化合物。
2.按照权利要求1制备式(Ⅰ)化合物的方法,其中X1和X2是氧;A是(a);X是Y R2;Y是O及R1是CH2-环丙烷基,CH2-C5-6-环烷基,C4-6环烷基,四氢呋喃基,环戊烯基,未取代的或被1或多个氟或氯取代的C1-7烷基,或-(CH2)2-4OH;R2是任意被1或多个卤素,优选氟和氯取代的C1-2烷基;一个R3是氢;另一个R3是氢,C≡CR9,CN,C(=Z)H,CH2OH,CH2F,CF2H,或CF3;R3′是氢;Z是O,NCN或NOR5;X3是氢;R4是H,Br,OR16,CN,NR5R6,NO2,C(O)R7,S(O)mR12,1-或2-咪唑基,-OC(O)CH3,或NHC(O)R15;R3是C(O)OH,H或C(O)OEt及R14是氢,CH3,NH2或NHC(O)CH3。
3.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R1是被1或多个氟取代的C1-4烷基,CH2-环丙烷基,CH2-环戊烷基,环戊烷基或环戊烯基;R2是甲基或氟取代的C1-2烷基;R3是氢,C≡CH或CN;R4是氢,Br,NH2,NHC(O)CH3,C(O)OH,NHC(NCN)SCH3,NHC(O)NH2,N(CH3)2,NHC(O)CO2CH3,NHC(O)C(O)OH,NHS(O)2CH3,C(O)OCH3,S(O)2CH3,SCH3,NHC(O)C(O)CH3,SOCH3,NHC(O)C(O)NH2,CN,C(O)NH2,NHS(O)2CF3,C(NH)NH2,O-OC(O)CH3,-C(O)N(CH3)2,1-或2-咪唑基,-NHC(O)CH2Cl,-NHC(O)-噁唑烷基,-NHC(O)-4,4-二甲基噁唑烷基或OH。
4.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R1是环戊烷基,CF3,CH2F,CHF2,CF2CHF2,CH2CF3,CH2CHF2,CH3,CH2-环戊烷基,CH2-环丙烷基或环戊烯基;R2是CF3,CHF2,CH2CHF2;一个R3是氢;另一个R3是氢,C≡CH,或CN,并且处在4-位;一个R4是氢;另一个是NHC(O)CH3,NH2,NH-C(NCN)SCH3,NHC(O)C(O)OCH3,C(O)OCH3,NHC(O)NH2,NHC(O)C(O)CH3,NHC(O)C(O)NH2;或者其中两个R4基团是NH2或NHC(O)CH3;R8是氢及R14是氢。
5.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制备下述化合物(S)-1-(4-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R)-1-(4-乙酰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S)-1-(4-乙酰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R)-1-(4-乙酰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1-(4)-草酰氨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1-(2,4-二乙酰氨基苄基)-2-吡咯烷酮;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1-(2,4-二氨基苄基)-2-吡咯烷酮;1-(4-甲氧羰基苄基)-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1-(4-N′-〔N-2-氰基-S-甲基-异硫脲基〕苄基)-2-吡咯烷酮;1-(4-N-甲氧羰基脲基苄基)-4-(3-环戊氧基-4-乙氧基苯基)-2-吡咯烷酮;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1-(4-N-〔脲基〕苄基)-2-吡咯烷酮;及4-(3-环戊氧基-4-甲氧基苯基)-1-(4-丙酮酸酰氨基苄基)-2-吡咯烷酮。
6.使用如权利要求1定义的式(Ⅰ)化合物制备用于抑制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或预防TNF引起的疾病的药物。
7.使用如权利要求1定义的式(Ⅰ)化合物制备用于抑制磷酸二酯酶Ⅳ的药物。
8.使用如权利要求1定义的式(Ⅰ)化合物制备用于治疗过敏性或炎性疾病的药物。
全文摘要
新的吡咯烷酮化合物,它能抑制PEDIV及TNF。
文档编号A61K31/40GK1067244SQ9210438
公开日1992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1992年5月1日 优先权日1991年5月2日
发明者P·E·本德, S·B·克里斯滕森 申请人:史密丝克莱恩比彻姆公司

  • 一种防溢性吻合器钉仓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溢性吻合器钉仓,包括一个本体,所述本体的上表面是钉仓面,钉仓面上设置有钉仓孔,钉仓孔排布成若干排,钉仓本体一端设有钉仓滑块,一端设有定位针,钉仓滑块的前端抵入钉仓上的滑块凹槽中
  • 专利名称:苞菊(胎菊)茶及其加工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苞菊俗称胎菊茶及其加工方法,属于菊花茶的技术领域。背景技术:现有技术菊花茶中的菊花为完全开放后采摘加工而成的,由于新鲜菊花的含水量较高,含水量要达到80%以上,其中,花辨部分含水量
  • 一种辅助凉暖奶装置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辅助凉暖奶装置,包括瓶身部、瓶颈部,瓶身上设置有开口的空腔,空腔内盛放凉水或者热水,瓶颈部的外部设置有橡胶圈,瓶颈部插入奶瓶内,从而将装置与奶瓶成为一体,空腔的开口位置处设置有密封盖
  •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鱼病的中草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草药,具体是一种治疗鱼病的中草药。背景技术:观赏鱼容易换的病有烂腮、烂尾、烂鳍、竖麟、水霉、肠类、痘疮、出血、皮肤发炎充血、赤皮、白毛、白点等各种疾病。有些观赏鱼患病以后很难
  • 护理床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理床,所述护理床包括4个支撑腿和一个用于供病人躺卧的床板,所述护理床还包括一滑动支撑板、一导轨、一遮挡板、一控制组件、一置物平台;所述滑动支撑板呈L型,其包括一上板和一侧板,所述上板用于供病人
  • 专利名称:一种促进清肠排便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清肠排便的药物,具体地说是以中药为原料制备的中药制剂,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背景技术: 人作为一个活的生物体,每天体内产生大量的垃圾废物,这些垃圾废物包括从
  • 专利名称::一种解酒败火护肝饮料及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食品保健品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解酒败火护肝饮料及制备方法。背景技术::酒是人们日常生活和交往中普遍饮用的含有酒精的特殊饮品,酒精(乙醇)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首先引起人
  • 持续气道开放枕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持续气道开放枕,包括与人体肩部宽度相匹配的枕套,和设置在枕套内的枕芯,所述枕套两侧分别设有用于插入手臂进而将枕套固定在肩部的肩筒,所述枕套上设有用于安装枕芯的拉链。在所述肩筒和枕套上设有调
  • 全硅胶自动排气叶片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用品领域,尤其是全硅胶自动排气叶片,其封闭于奶瓶瓶口并与奶嘴连接,其安全无毒、不易变形、通气效果好;全硅胶自动排气叶片包括:本体,与本体连接的壳体以及由壳体向外延伸的吸管柱;所述壳
  • 一种冲洗引流管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冲洗引流管,包括手柄、连通管路、冲吸按钮和冲洗头,所述连通管路位于手柄内,所述冲吸按钮通过卡块嵌入所述连通管路中,所述冲洗头一端与所述连通管路连接,所述冲洗头的另一端为可弯折端部,所述
  •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脂肪肝的中药药丸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脂肪肝的中药药丸,属于中药领域。背景技术: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
  • 专利名称:超声波耦合剂恒温释放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应用于超声波检查领域中辅助医疗器具。背景技术:目前应用于超声波检查领域中有多种辅助医疗器具,但是还缺乏ー种针对超声波耦合剂容易引起患者身体不适的器具。这是因为人体温度一般
  • 专利名称:贞芪扶正输液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主要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虚损;配合手术、放射线、化学治疗,促进正常功能恢复的药物---贞芪扶正输液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成药制备技术领域。背景技术: 贞芪扶正系列产品是一种主要用
  • 一种腹股沟疝修补用编织补片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股沟疝修补用编织补片,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腹股沟疝修补用编织补片,包括补片主体和加强片,所述的补片主体为圆形结构,所述的加强片为由一中心点向外辐射出
  • 专利名称:一种消暑剂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与卫生用品有关,是用于消暑的消暑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都盼望有一个舒适清心的生活环境。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多种空气清新剂,有的主要利用香精的遮盖作用,给人以清新感觉,并无消暑降
  • 骨科用下肢康复架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科用下肢康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导向板和右导向板平行设置,其下端经下连接杆固定连接,上端经上连接杆固定连接,前部对应设有弧形导向通槽,两个板间设有前托辊和后托辊,前托辊一端穿过弧形
  • 专利名称:一种红石榴汁洗面奶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洗面奶,特别涉及一种以红石榴汁为主要成为的洗面奶,属于日用洗护产品化工领域。背景技术:红石榴是石榴的一个品种,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果之一,含有极其丰富的生物药用价值,被奉为神奇的
  • 专利名称:尖吻蝮蛇凝血酶及其分离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尖吻蝮蛇凝血酶的分离方法以及其分离的尖吻蝮蛇凝血酶。背景技术:尖吻蝮蛇的凝血酶是我国自主开发的一种蛇毒类凝血酶,通常由A、B两个亚基构成,能
  • 一种新型灌肠的制造方法【专利摘要】一种新型灌肠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设有药液箱,还包括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的电机轴设置在药液箱内与叶片连接,还包括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设置在药液箱内与滤网连接,所述导管的另一端与过滤器连接,还包括微型
  • 自助式口腔吸唾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专利摘要】自助式口腔吸唾液分离装置,包括吸管、支撑器和吸唾垫,支撑器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牙托,支撑器内部设置一个上下连通的吸唾管,吸唾垫包括下垫、上垫和出口管,下垫和上垫分别与出口管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下垫和上
  • 专利名称: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阑尾炎的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背景技术:阑尾炎及其并发症,是发生于肠的痈肿,故称之为肠痈。临床表现以转移性右下腹天 枢穴附近持续性疼痛和右下腹拒按为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