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盈VI

油压机,油压机厂家

全国产品销售热线

15588247377

产品分类

您的当前位置:行业新闻>>一种单侧椎弓根入路构建扩张器通道的装置制造方法

一种单侧椎弓根入路构建扩张器通道的装置制造方法

发布时间:2025-04-28

一种单侧椎弓根入路构建扩张器通道的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侧椎弓根入路构建扩张器通道的装置,其包括工作导管、引导器、克氏针,工作导管为中空管,且一端设置有把手Ⅰ,引导器设置在工作导管中,引导器为中空管,克氏针设置在引导器中,引导器一端为引导输出口,引导输出口为开放式扇形圆弧状开口,引导器另一端设置有方向标记,方向标记设置的位置与引导输出口开口方向一致;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于工业化生产,且克服现有单侧椎弓根穿刺手术中克氏针进入对侧椎体困难、容易刺破椎体壁及插入深度不够骨水泥的扩散效果不佳等问题,能安全、准确的在单侧椎弓根入路条件下完成扩张器通道在入路椎体对侧的构建,以期取代目前较多使用的双侧椎弓根入路手术方案,达到更微创目的。
【专利说明】一种单侧椎弓根入路构建扩张器通道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脊柱微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侧椎弓根入路构建扩张器通道的装置,该装置适用于胸腰段脊柱骨质疏松塌陷型骨折的恢复手术。

【背景技术】
[0002]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脊柱外科常见的疾患,随着现代脊柱外科的理念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后患者脊柱的结构及功能得以恢复,但总会有部分患者由于骨折复位后高度丢失、终板塌陷等并发症,术后往往残留腰背部的疼痛,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不便。如何提高胸腰椎骨折后的疗效,减少后遗症成为当今脊柱外科医生面临的挑战之一;同时,伴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1n fractures, 0VCF)患者也逐年增加,椎体压缩性骨折伴随剧烈疼痛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医学问题。
[0003]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休息、应用止痛药物及治疗原发疾病等。然而卧床休息会加重骨质丢失、肌肉僵硬和局部疼痛,同时原发疾病的治疗起效较慢,疼痛难以在短时间内缓解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而这类老年患者又很难承受损伤很大的脊柱手术,因此椎体成形术一出现立即受到脊柱外科医师的广泛关注。
[0004]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最初用来描述将凝固性材料骨水泥直接植入椎体内,以达到增强椎体生物力学强度、防止塌陷、缓解腰背疼痛的目的。1987年,法国的神经放射学医师Galibert和Deramond首先报道了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成功治疗I例长期疼痛的C2椎体海绵体状血管瘤。此后,该技术迅速地成为治疗与骨质疏松有关的椎体压缩骨折的选择方法之一。
[0005]1994年,美国Reiley等设计研制出一种可膨胀性球囊液压扩张器,经皮穿刺置入椎体,通过球囊扩张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因此该技术被称为椎体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并于1998年得到美国FDA批准应用于临床。椎体后凸成形术实际上是椎体成形术的一种变体,是椎体成形术的发展。近年来,学者们开始进行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及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研究,积极拓展这一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
[0006]经皮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能迅速缓解疼痛和早期功能锻炼,使外科治疗局部骨质疏松成为可能,并为后继的药物对因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时间和机会。国内外有大量的文献报道,对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的疗效予以肯定。
[0007]大多数的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方式为后路闭合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固定,该手术方式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操作相对安全,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至今仍被认为是胸腰椎骨折理想的方法之一。但后路手术在恢复伤椎椎体高度的同时,未能使压缩破坏的骨小梁恢复为原来的骨小梁结构,以致在椎体内产生“蛋壳样(Eggshell)”变。尤其是爆裂型骨折,常发生终板破裂,椎间盘和碎裂的终板挤入椎体内,使前中柱丧失了结构上的完整性。经椎弓根向椎体内注入松质骨,曾一度被推广,但Knop等和Alanay等的一些研究表明,此法并不能重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不能降低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的发生率。
[0008]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是相对安全的手术,根据椎体成形术的穿刺途径:临床上椎体成形术的穿刺途径可分为经双侧椎弓根穿刺与单侧椎弓根穿刺。为了达到对称分布,许多医生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但经双侧椎弓根灌注椎体增加了椎弓根骨折、组织创伤和神经血管损伤的机会,也增加了手术时间和X线下的曝露时间,而且第I次注入的骨水泥会影响对第2次灌注的观察。为了缩短手术时间,节省了手术费用(只用I枚成形器),使操作过程更安全,减少患者痛苦。减少医生及患者X线下的暴露时间,为此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主张应用单侧入路进行椎体成形术。
[0009]目前为了避免球囊液压扩张器被腔内脆骨刺破并扩大其工作空间,在扩张器入路之前,临床上引入了先克氏针介入的办法,但较之于经双侧椎弓根穿刺入路建立扩张器通道,经单侧椎弓根穿刺目前的主要困难在于,穿刺的内倾角度过大(达到30° -35° ),增加了刺破椎弓根内壁的危险,穿刺克氏针在工作通道的引导下到达对侧面椎体的可能性降低,同时还有穿破椎体前侧壁的危险。
[0010]目前部分临床医师采用预先折弯克氏针再进入工作导管的办法,可以起到一定达到对侧的效果,但是由于现在克氏针的材质较为坚硬,折弯后形变较小,大部分情况不能满足椎体弧度的要求,从而达不到对侧椎体内,即使部分穿刺达到了对侧,但是由于进入深度不够的影响,骨水泥的扩散效果并不好,导致对侧椎体的恢复不理想。同时受到工作导管半径的影响该折弯弧度不能太大,以上因素都影响了单侧椎弓根穿刺的手术效果。


【发明内容】

[0011]针对现有技术单侧椎弓根入路球囊液压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手术中存在的克氏针进入对侧椎体困难、容易刺破椎弓根内壁、容易刺破椎体前侧壁及插入深度不够、骨水泥的扩散效果不佳等问题,提拱了一种单侧椎弓根入路构建扩张器通道的装置,该装置能够安全、准确的为单侧椎弓根入路扩张器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手术构建扩张器通道,保证单侧椎弓根入路扩张器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手术的顺利进行。
[0012]该装置包括工作导管1、引导器2、克氏针3,工作导管I为中空管,且一端设置有把手I 6,引导器2设置在工作导管I中,引导器2为中空管,克氏针3设置在引导器2中,弓丨导器2 —端为引导输出口 8,引导输出口 8为开放式扇形圆弧状开口,引导器另一端设置有方向标记4,方向标记4设置的位置与引导输出口 8开口方向一致。
[0013]所述引导器2上设置有安全限入块5,安全限入块设置在引导器2进入工作导管I后,引导输出口 8能全部伸出工作导管的位置,引导器采用不锈钢制成。
[0014]所述引导输出口 8的扇形圆弧中心角为50-70°。
[0015]所述引导器2上设置有把手II 7,方便引导器在工作导管I内的伸缩和方向控制。
[0016]所述引导器2的外径为3.0-3.5mm。
[0017]所述克氏针3为带有刻度的半刚性合金针,其刻度线从上至下依次为起始刻度线(0cm)、第二刻度线(1cm)、第三刻度线(2cm)、第四刻度线(3cm)、第五刻度线(4cm),克氏针3端部(进入引导器的一端)至起始刻度线(Ocm)的距离与引导器2的长度相等;由半刚性金属合金材料制成的克氏针3,在进入引导器2后,在引导器端部扇形圆弧状引导输出口 8的引导下弯曲,针头自然朝向对侧椎体,从而达到不刺破椎体前侧壁,进入对侧椎体的目的。
[0018]所述克氏针3的外径为1.5-2.2mm。
[0019]本实用新型装置使用时,首先在C臂机下定位伤椎位置,待定位完成后即可切开患者表皮,握住工作导管I的把手I 6,将工作导管I由胸或腰椎骨一侧的椎弓根插入椎骨内,建立工作通道;工作通道建好后将引导器2插入工作导管I至引导器端部的引导输出口8刚好伸出工作导管I即止,该操作过程中引导器的伸入距离可通过C臂X光透视监测或通过引导器上的安全限入块5的位置确定,同时通过方向标记4的位置确定引导输出口 8开口在椎骨中是否对准对侧椎体,完成克氏针通道的建立;最后将克氏针3插入引导器2中建立扩张器工作空间,克氏针3在引导器2端部引导输出口 8的压力作用下弯曲,针头自然朝向对侧椎体并朝对侧椎体前进,从而完成克氏针的穿刺及扩张器入路通道建立;
[0020]拔出克氏针3及引导器2后,采用C臂X光透视观测扩张器工作空间的大小、形状,特别是对侧椎体内的工作空间,在扩张器工作空间达到我们预期结构,采用现有扩张器(液压扩张装置)实施扩张器扩张后,通过工作导管I注入骨水泥,在注入骨水泥过程中,一般注入3-4管约4.5-6.0ml骨水泥,每注入一管骨水泥即在X光下拍摄侧位图片一张,观察骨水泥扩散情况,对椎体周围重要的组织如:椎间盘、椎管、椎板等进行观察,如有骨水泥渗漏立即停止骨水泥注入;如没有渗漏,注入骨水泥完毕,拍摄正位片,观察伤椎骨水泥的分布情况,该手术完成。
[0021]本实用新型装置在克氏针通过引导器2进入椎体过程中,可以配合术中的X光图像采集跟踪技术,在术中通过采集的X光图像逐步引导克氏针运动方向,分别在克氏针进入椎体后,根据其进入长度1cm,2cm, 3cm几个关键时刻分别进行C臂X光拍照,在拍照时手术所有人员撤至手术室门外,通过遥控进行拍照,待拍照结束人员再返回手术室内,根据照片判断目前克氏针进入情况,调整进入角度,再进行上述拍照过程,直至达到最佳的入路效果O
[0022]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和技术效果:
[0023]1、克氏针采用了半刚性合金材料制成,具有更灵活的弯曲自由度;该套器械能够很好的解决目前手术中建立对侧椎体扩张器通道和骨水泥扩散的难题;
[0024]2、克氏针引导器具有引导输出口,该引导输出口具有扇形圆弧结构,可以引导克氏针朝固定方向运动,从而达到扩张器、骨水泥进入对侧椎体的效果,同时兼有避免克氏针刺破椎体前、侧壁、刺破椎弓根内壁的可能;该引导器能够准确的将克氏针引入对侧椎体中,并达到所需的方向和角度;并结合克氏针上的刻度,减少刺破椎体前、侧壁、刺破椎弓根内壁风险;
[0025]3、在克氏针介入和骨水泥注入过程中,采用术中关键时刻点X光拍照定位的办法,不必在C臂下实时观测,减少了手术人员的辐射量;
[0026]4、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于工业化生产,有推广应用的潜在市场前景;
[0027]总之,本发明装置具有能够提高经单侧椎弓根进行穿刺手术的安全性、准确性、可操作性等优点,同时辅助关键时刻点X光拍照定位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术中相关人员的辐射量;克服现有单侧椎弓根穿刺技术中克氏针进入对侧椎体困难、容易刺破椎弓根内壁、容易刺破椎体前、侧壁及插入深度不够骨水泥的扩散效果不佳等问题,能安全、准确的在单侧椎弓根入路条件下完成扩张器通道在入路椎体对侧的构建,为提升单侧椎弓根入路手术安全性、可操作性提供有力保障,以期取代目前较多使用的双侧椎弓根入路手术方案,达到更微创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工作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引导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引导器的引导输出口放大示意图;
[003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带把手的引导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克氏针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引导管与克氏针套装结构示意图;
[0035]图8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建立工作通道的示意图;
[0036]图9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建立克氏针通道的示意图;
[0037]图10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建立扩张器入路通道的示意图;
[0038]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扩张器扩张的工作状况示意图;
[0039]图中:1-工作导管;2_弓丨导器;3_克氏针;4_方向标记;5_安全限入块;6_把手I ;7_把手II ;8-引导输出口 ;9_起始刻度线;10-第二刻度线;11-第三刻度线;12-第四亥IJ度线;13_第五刻度线;14_椎骨。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
[0041]实施例1:见图1、2、3、4、6、7,本单侧椎弓根入路构建扩张器通道的装置包括工作导管1、引导器2、克氏针3,工作导管I为中空圆管,且一端设置有把手I 6,引导器2设置在工作导管I中,引导器2为中空圆管,克氏针3设置在引导器2中,引导器2—端为引导输出口 8,引导输出口 8为开放式扇形圆弧状开口,引导器2另一端设置有方向标记4,方向标记4设置的位置与引导输出口 8开口方向一致;其中引导器2上设置有安全限入块5,安全限入块5设置在引导器2进入工作导管I至引导输出口 8刚好能伸出工作导管的位置,引导器采用不锈钢制成;引导输出口 8的扇形圆弧中心角为60°,引导器2的外径为3.5mm,内径2.2mm,长度为20cm ;克氏针3为带有刻度的铝合金的针,其刻度线从上至下依次为起始刻度线9 (0cm)、第二刻度线10 (1cm)、第三刻度线11 (2cm)、第四刻度线12 (3cm)、第五刻度线13 (4cm),克氏针3端部至起始刻度线9 (Ocm)的距离与引导器2的长度相等,为20cm ;由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克氏针3,在进入引导器2后,在引导器端部扇形圆弧开口的引导下弯曲,针头自然朝向对侧椎体,从而达到建立对侧椎体通道的目的并且不刺破对侧椎体,克氏针3的外径为2mm。
[0042]本装置使用时,首先在C臂机下定位伤椎位置,待定位完成后即可切开患者表皮,握住工作导管I的把手I 6,将工作导管I由胸或腰椎骨14 一侧的椎弓根插入椎体内,建立工作通道;工作通道建好后将引导器2插入工作导管I至引导器端部的引导输出口 8刚好伸出工作导管I即止,该操作过程中引导器的插入距离通过引导器2上的安全限入块5的位置确定,同时通过方向标记4的位置确定引导输出口 8开口在椎体中是否对准对侧椎体,完成克氏针通道的建立;最后将克氏针3插入引导器2中建立扩张器工作空间,克氏针3在引导器2端部引导输出口 8的圆弧压力作用下弯曲,针头自然朝向对侧椎体并朝对侧椎体前进,从而完成克氏针的穿刺及扩张器入路通道建立;采用现有扩张装置实施扩张后,即可注入骨水泥,在注入骨水泥过程中,注入4管约6ml骨水泥,每注入一管骨水泥即在X光下拍摄正位图片一张,观察骨水泥扩散情况,对椎体周围重要的组织如:椎间盘、椎管、椎板等进行观察,如有骨水泥渗漏立即停止骨水泥注入;如没有渗漏,注入骨水泥完毕,拍摄正位片评估骨水泥在全椎体中的分布情况,该手术完成(见图8、9、10、11 )。
[0043]实施例2:见图1、2、4、5、6、7,本单侧椎弓根入路构建扩张器通道的装置包括工作导管1、引导器2、克氏针3,工作导管I为中空圆管,且一端设置有把手I 6,引导器2设置在工作导管I中,引导器2为中空圆管,克氏针3设置在引导器2中,引导器2 —端为引导输出口 8,引导输出口 8为开放式扇形圆弧状开口,引导器2另一端设置有方向标记4,方向标记4设置的位置与引导输出口 8开口方向一致;其中引导器2上设置有安全限入块5,安全限入块5设置的位置为引导器2进入工作导管I至引导输出口 8刚好能伸出工作导管,引导器采用不锈钢制成;引导输出口 8的扇形圆弧中心角为55°,引导器2的外径为3.0mm,内径2.0mm,长度为25cm,引导器2上设置有把手II 7,方便引导器在工作导管I内的伸缩和方向控制;克氏针3为带有刻度的铝合金的针,其刻度线从上至下依次为起始刻度线9(0cm)、第二刻度线10 (1cm)、第三刻度线11 (2cm)、第四刻度线12 (3cm)、第五刻度线13 (4cm),克氏针3端部至起始刻度线9(0cm)的距离与引导器2的长度相等,为25cm ;由铝合金材料制成克氏针3,在进入引导器2后,在引导器端部扇形圆弧的引导下弯曲,针头自然朝向对侧椎体,从而达到建立对侧椎体通道的目的并且不刺破对侧椎体,克氏针3的外径为1.5mm。
[0044]本实用新型装置使用时,首先在C臂机下定位伤椎位置,待定位完成后即可切开患者表皮,握住工作导管I的把手I 6,将工作导管I由胸或腰椎骨一侧的椎弓根插入椎骨内,建立工作通道;工作通道建好后握住引导器2的把手II 7,将引导器2插入工作导管I至引导器端部的引导输出口 8刚好伸出工作导管I即止,该操作过程中引导器的插入距离通过引导器2上的安全限入块5的位置确定,同时通过方向标记4的位置确定引导输出口 8开口在椎体中是否对准对侧椎体,完成克氏针通道的建立;最后将克氏针3插入引导器2中建立扩张器工作空间,克氏针3在引导器2端部引导输出口 8的圆弧口压力作用下弯曲,针头自然朝向对侧椎体并朝对侧椎体前进,从而完成克氏针的穿刺及扩张器入路通道建立;采用现有扩张装置实施扩张后,即可注入骨水泥,在注入骨水泥过程中,注入3管约5ml骨水泥,每注入一管骨水泥即在X光下拍摄正位图片一张,观察骨水泥扩散情况,对椎体周围重要的组织如:椎间盘、椎管、椎板等进行观察,如有骨水泥渗漏立即停止骨水泥注入;如没有渗漏,注入骨水泥完毕,拍摄正位片评估骨水泥在全椎体中的分布情况,该手术完成。
[0045]实施例3:本实施例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在于引导器2上没有安全限入块5,引导输出口 8的扇形圆弧中心角为65° ;工作通道建好后将引导器2插入工作导管I至引导器端部的引导输出口 8刚好伸出工作导管I即止,该操作过程中引导器的插入距离通过C臂X光透视监测并确定;在克氏针3通过引导器2进入椎体过程中,可以配合术中的X光图像采集跟踪技术,在术中通过采集的X光图像逐步引导克氏针运动方向,分别在克氏针进入椎体后,根据其进入长度1cm,2cm,3cm,几个关键时刻分别进行C臂X光拍照,在拍照时手术所有人员撤至手术室门外,通过遥控进行拍照,待拍照结束人员再返回手术室内,根据照片判断目前克氏针进入情况,调整进入角度,再进行上述拍照过程,直至达到最佳的入路效果O
【权利要求】
1.一种单侧椎弓根入路构建扩张器通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导管(I)、引导器(2)、克氏针(3),工作导管(I)为中空管,且一端设置有把手I (6),引导器(2)设置在工作导管(I)中,引导器(2)为中空管,克氏针(3)设置在引导器(2)中,引导器(2)—端为引导输出口(8),引导输出口(8)为开放式扇形圆弧状开口,引导器另一端设置有方向标记(4),方向标记(4)设置的位置与引导输出口(8)开口方向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椎弓根入路构建扩张器通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引导器(2)上设置有安全限入块(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侧椎弓根入路构建扩张器通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引导输出口(8)的扇形圆弧中心角为50-7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侧椎弓根入路构建扩张器通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引导器(2)上设置有把手II (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侧椎弓根入路构建扩张器通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引导器(2)的外径为3.0-3.5mm。
6.根据权利要求1、2、4或5所述的单侧椎弓根入路构建扩张器通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克氏针(3)上带有刻度,克氏针(3)端部至起始刻度线的距离与引导管(2)的长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侧椎弓根入路构建扩张器通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克氏针(3)的外径为1.5-2.2mm。
【文档编号】A61B17/88GK204049825SQ201420520020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1日
【发明者】张寰波, 王昆华, 李雪松, 董亮, 徐玉 申请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董亮

  • 专利名称::吲哚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新的吲哚衍生物及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尤其涉及具有药理活性诸如对睾酮5α-还原酶之类具有抑制活性的新的吲哚衍生物及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含有所述化合物的药用组合物
  • 专利名称:移动式防疫消毒装备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疫消毒设施,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式防疫消毒装备。背景技术:近几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灾害发生后就需要大量采取大量的防疫措施,防疫人员、车辆,包括随身携带的物品在进入防疫区时都需要
  • 专利名称::苯并[c]菲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以及用所述方法制备的新化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述及一种制备苯并[C]菲啶鎓衍生物的新方法,通式为A的该衍生物具有抗瘤活性及血小板凝结的抑制活性并因而能被期望用作药物。本发明还述及含所述衍
  • 专利名称:用于视网膜玻璃体手术的同侧弯型笛针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手术针具,特别是一种可用于视网膜玻璃体手术的笛针。背景技术:随着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的普及,大量因视网膜脱离失明的患者得以及时有效的治疗。然而,在实际
  • 专利名称:站立移动式急救箱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站立移动式急救箱。 背景技术:一般的,在日常医疗急诊中急诊医生经常会遇到一些突然发病的人,让急诊医生手忙脚乱。急诊医生会对患者实施抢救措施,为挽救病
  • 专利名称:一种男士保健酒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保健品,特别是一种能够增强免疫力、补男士肾虚的保健酒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快,饮食起居无规律,工作压力大,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男性容易出现免疫力下降、腰膝酸
  • 一种动态血压监测提示挂盘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态血压监测提示挂盘,是长方型作为挂盘本体,挂盘本体一侧设置有操作屏幕,用于设置时间报时等信息,另一侧按照监测时间设置有24个按钮,每个按钮对应设置有一个记录板,记录板内用于
  • 专利名称:一种滴眼液点滴架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ー种方便滴眼药水的滴眼液点滴架。背景技术:眼睛是人体重要器官,且十分娇贵。眼药水是眼科疾病最常用的药物剂型之一,对于许多眼部疾病,眼药水都有直接、快捷的治
  • 一种香薰的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香薰机,包括底座、壳体、盖体、精油仓、雾化装置、充电电池和控制模块;所述充电电池设置于所述底座内部;所述精油仓的底部设有聚能环结构;所述控制模块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充电电池电连接;所
  • 内科护理用定时服药提示药瓶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科护理用定时服药提示药瓶,包括瓶体和瓶盖,瓶盖通过螺纹与瓶体上部的瓶口配合连接,所述瓶盖上部内设有夹层,该夹层内设有电路板,电路板上部设有喇叭和充电插孔,瓶盖上部周围设有
  • 用于腹盆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腹盆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包括U字型的第一、第二支架和托架,且U字型架的开口宽度可调,第一和第二支架平行,第一和第二支架之间的
  • 专利名称:扶正抗脑瘤冲剂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中药,尤其是一种扶正抗脑瘤冲剂。目前,现有的治疗脑瘤的药物,患者使用后病灶缩小率、有效率均不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病灶缩小率、有效率高,治疗脑瘤效果比现有药物显著的抗脑瘤冲剂。本发
  • 专利名称:一种小儿健脾消食的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方制剂,特别是一种用于儿童健脾消食的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厌食症是一种以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特征的小儿常见病。多由喂养不当,饮食失节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
  • 新型腰肌劳损康复器的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新型腰肌劳损康复器,属于医疗护理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本身主体框架,其特征是在本身主体框架下方设有四根仪器支架,四根仪器支架下方设有四个万向转动静音车轮,四根仪器支架上设有平台
  • 专利名称:三七玛卡(maca)复方在治疗头晕、头痛、手脚麻木疾病上的应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头晕、头痛、手脚麻木的药物。背景技术:现有各种治疗头晕、头痛、手脚麻木的药物存在药效不显著,仅短期止痛、无法消除长期头晕、头痛、手
  • 一种全身治疗仪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身治疗仪,包括座椅部分、头部治疗部分、腰部治疗部分、妇科治疗部分及腿部治疗部分,分别设置将上前(面部)、上后(头部)、前(胸、腹部)、后(腰部)、下后(阴、肛部)、下(腿部)能量发生器
  • 专利名称:一种达沙替尼片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达沙替尼片,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达沙替尼(DasatinibSprycel),分子式C22H26ClN7O2S. H2O,分子量 506. 02,用于已经治疗包括甲磺酸
  • 专利名称: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人员手套显色的中药粉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涉及便于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人员手套显色的中药粉,具体的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中成药。背景技术: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減少出生缺陷的三级
  •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软组织急性损伤的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理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胸胁、腰背、四肢等软组织急性损伤的巴布剂。背景技术:扭伤归胶囊为一种理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胸胁、腰背、四
  • 专利名称:一种多价免疫刺激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价免疫刺激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背景技术:CpG DNA是ー类具有免疫激活功能的以未甲基化的CpG基序为核心的DNA序列,它
  • 防组织损伤内窥镜闭孔器的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组织损伤内窥镜闭孔器,可从内窥镜的外鞘拔出或插入,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径略小于外鞘内径的推杆;以及连接在推杆前方能够穿过并伸出外鞘的柔性封闭头,其中,柔性封闭头遇外周轴向阻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