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最新文章
- 一种颈椎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 香薰烘衣器的制作方法
- 固形化妆品配方的制作方法
- 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 用于呼吸回路的雾化给药系统的制作方法
- 一种心电图的制造方法
- 香波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 Vegf-r2的吡啶氧基吲哚类抑制剂及其用于治疗疾病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 智能电子快速舌象诊病机的制作方法
- 门诊换药护理架的制作方法
- 一种治疗放射性口腔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 棉棒的制作方法
- 一种治疗尿路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气管切开患者痰液收集器的制造方法
- 一种川明参养胃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减轻化疗副反应的中药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 一种外科缺损创面感染护理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制造方法
- 2-[n-取代胺烷基]-5-(e)-烷亚甲基或苯亚甲基环戊酮衍生物及有关使用方法
- 一种呼吸科用痰痂清除器的制作方法
- 治咳川贝枇杷胶囊及制备方法
便携式高压氧舱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便携式高压氧舱的制作方法
便携式高压氧舱所属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高压氧舱,主要用于潜水作业现场的保障、急性潜水疾病 救治等;也可以用于高压氧适用症的治疗,如厌氧菌感染、缺氧症等。
背景技术:
现有普通的高压氧舱一般安装在室内,经调试后方可使用,缺乏可移动性,使用不 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缺陷,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高压氧舱,是让人们在高于大气压的情 况下,通过呼吸纯净氧气,迅速恢复体力和脑力,提高身心健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高压氧舱,它包括舱 体、控制箱,所述舱体与控制箱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舱体为卧式结构,舱体由后盖、承压网 罩、软性囊体、舱围栏、舱门组成,软性囊体外设有承压网罩,承压网罩一端与后盖连接,另 一端与舱围栏连接,所述承压网罩上挂有碳纤维空气瓶、碳纤维氧气瓶。本发明所述控制箱上包括通风管路和采样管路,所述控制箱由对讲通讯、采样流 量计、控制箱采样口、控制箱通风出口、控制箱通风进口、流量控制阀、采样定标换向阀、气 体分析仪、电源开关、电源插座、液晶面板组成,压缩气体通过控制箱通风进口流向流量控 制阀,从流量控制阀流出后,一端流向通风进口,经过二氧化碳吸收器流向舱体内,另一端 通过转换器转换成电子信号在液晶面板上显示通风压力;舱体一侧设有传物筒,所述传物 筒与舱体间设有舱门,传物筒和舱门形成密封结构;舱围栏上设有加压口、供氧口、排氧口、 对讲口、采样口和通风口 ;舱门上设有温度表、压力表、减压阀、消声器和观察窗。所述管路 分别为加压管路、通风管路、供氧管路和采样管路;所述加压管路是连接碳纤维空气瓶和加 压口,为舱体加压;所述通风管路是通过四通阀连接其中二只碳纤维空气瓶、控制箱和通风 口,进入舱体后又通过管路与二氧化碳吸收器连接,形成二氧化碳吸收装置;所述供氧管路 是连接碳纤维氧气瓶和供氧口,进入舱体内与呼吸面罩相连,供舱体内人员吸氧,再通过另 一根管路与排氧口连接,通过排氧口将氧气排出舱体外,形成一个供、排氧系统;所述舱体 内气体通过采样管路将舱体的采样口与控制箱采样口连接,用控制箱上的气体分析仪对舱 体内气体进行分析;所述舱体内气体通过传物筒加压管路将舱体的加压口与传物筒连接。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方便运输、体积小、重 量轻。舱体体积小工作状态下直径不大于650mm,长度为2150mm ;非工作状态下可折叠存 放于800mmX600mmX 1000mm的存储箱内。重量轻所有装备的空载重量不大于130Kg。操 作使用方便灵活,所有管路连接用快速接头。本发明具有一定抗盐雾腐蚀性,适用于海洋、 陆地大气环境,使用环境的极端低温高温分别是-20°C 46°C。整个管路采用快速管接头, 操作快捷、使用灵活方便,在工作状态下可以用任何交通运输工具,将本便携式高压氧舱整 体转入大型陆用加压舱内,不要任何对接结构。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图2为本发明的右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控制箱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呼吸面罩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二氧化碳吸收器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图中1、后盖 2、承压网罩 3、软性囊体 4、舱围栏 5、传物筒6、加压口 7、 温度表8、压力表9、供氧口 10、舱门11、排氧口 12、观察窗13、碳纤维氧气瓶14、 对讲口 15、减压阀 16、消声器 17、采样口 18、碳纤维空气瓶 19、通风口 20、 控制箱20-1、对讲通讯 20-2、采样流量计 20-3、控制箱采样口 20-4、控制箱通风出 口 20-5、控制箱通风进口 20-6、流量控制阀20-7、采样定标换向阀 20_8、气体分析仪 20-9、电源开关20-10、电源插座20-11、液晶面板22、呼吸面罩23、二氧化碳吸收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图1、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便携式高压氧舱,它包括舱体21、控制箱20,所述 舱体21与控制箱20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舱体21为卧式结构,舱体21由后盖1、承压网罩2、 软性囊体3、舱围栏4、舱门10组成,软性囊体3外设有承压网罩2,承压网罩2 —端与后盖 1连接,另一端与舱围栏4连接,所述承压网罩2上挂有碳纤维空气瓶18、碳纤维氧气瓶13。 后盖1外设有网罩固定环,后盖1上设有斜孔,承压网罩2穿过斜孔与网罩固定环连接,网 罩固定环上设有缺口,从缺口处穿上承压网罩2后,再用正反牙螺母将网罩固定环锁合;另 一端与舱围栏4连接,所述承压网罩2上挂有碳纤维空气瓶18、碳纤维氧气瓶13和控制箱 20,碳纤维空气瓶18、碳纤维氧气瓶13通过搭勾挂在承压网罩2上,方便于拆卸。根据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控制箱20上包括通风管路和采样管路,所述控制箱20 由对讲通讯20-1、采样流量计20-2、控制箱采样口 20-3、控制箱通风出口 20_4、控制箱通 风进口 20-5、流量控制阀20-6、采样定标换向阀20-7、气体分析仪20_8、电源开关20_9、电 源插座20-10、液晶面板20-11组成,压缩气体通过控制箱通风进口 20-5流向流量控制阀 20-6,从流量控制阀20-6流出后,一端流向通风进口 20-5,经过二氧化碳吸收器22流向舱 体21内,另一端通过转换器转换成电子信号在液晶面板20-11上显示通风压力。根据图1、图2、图6所示,舱体21 —侧设有传物筒5,所述传物筒5与舱体21间 设有舱门10,传物筒5和舱门10形成密封结构。舱门10与舱围栏4通过槽卡合,舱围栏4 上设有加压口 6、供氧口 9、排氧口 11、对讲口 14、采样口 17和通风口 19。舱门10上设有 温度表7、压力表8、减压阀15、消声器16、观察窗12。所述管路包括加压管路、通风管路、 供氧管路和采样管路。所述加压管路是连接碳纤维空气瓶18和加压口 6,为舱体加压。通 风管路是连接其中一只碳纤维空气瓶18、控制箱20和通风口 19,进入舱体21后又通过管 路与二氧化碳吸收器23连接,形成二氧化碳吸收装置。所述供氧管路是连接碳纤维氧气瓶 13和供氧口 9,进入舱体21内与呼吸面罩22相连,供舱体21内人员吸氧,再通过另一根管 路与排氧口 11连接,通过排氧口 11将氧气排出舱体21外,形成一个供、排氧系统。所述舱体21内气体通过采样管路将舱体21的采样口 17与控制箱采样口 20-3连接,用控制箱20 上的气体分析仪20-8对舱体21内气体进行分析;所述舱体内气体通过传物筒加压管路将 舱体的加压口与传物筒连接。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使用时将内支撑环装进舱体21内,与舱体21内壁上 的粘体相粘合,内支撑环将舱体21撑起后,通过管路将二氧化碳吸收器23连接在高压氧舱 里面的通风接口,放进舱体21内。将呼吸面罩22的一端连接在舱体21里的供氧口 9上, 另一端连接在舱体21的排氧口 11上,在舱体21外用管路将舱外供氧口 9与碳纤维氧气瓶 13连接,被救人员躺在可推担架上,推进舱内戴上喉震式耳麦和呼吸面罩22 (瓶中的氧气 经过减压器减压后依次进入供氧口 9、呼吸面罩进气管、进气调节阀15、呼吸面罩22,呼出 气体通过排气调节阀15、排气管、排氧口 11排出舱外),关上舱门10,对舱体21进行加压。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对气体分析仪进行大气校零。2、碳纤维空气瓶18中的压缩空气经减压器减压后通过机控阀进入舱体21内,如 果舱门10关闭不到位,机控阀不能被打开,气体无法进入舱体21内。3、将定标换向阀旋至控制箱采样口 20-3,调节采样流量计20-2,(氧气浓度和二 氧化碳浓度分析仪要求采样流量为0. 2 0. 4L/min),对氧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分析。4、开启二氧化碳吸收器23的流量控制阀20-6,控制供气余压(0. 15 0. 20MPa)。5、通过对讲系统经常询问舱内人员的感觉来判断是否继续加压。6、加压初始阶段应缓慢升压,当压力升到0. 05MPa后可调节阀门开度逐渐加大升 压速率(一般控制在0. IMPa/min左右),加压到一定压力后开始对舱体21进行稳压(舱 内压力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稳压时要注意舱内压力的变化,及时补气排气,根据二氧 化碳的浓度来确定通风量,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0. 3%增加流量控制阀20-6的开度,小于 0. 减小流量控制阀20-6的开度,视舱内氧的浓度,氧浓度控制在25%以下,氧分压控制 在0. 18ATA以上)。将传物筒5安装在舱门10上旋转到位,机控阀打开,用管路连接传物筒 5和氧舱的加压口 6对传物筒5进行加压,压力平衡后舱内人员可打开传物筒5内门(可开 式观察窗)取走或放进物品关闭传物筒5内门,对传物筒5泄压时只要拔出加压口 6上的管 路的快速接头就可以。减压前应先通知舱内人员减压过程切忌忽快忽慢,严格控制各停留 站的压力和停留时间,根据舱内氧的浓度及时补氧,随时调整应温度变化引起的压力变化。
权利要求
一种便携式高压氧舱,它包括舱体(21)、控制箱(20),所述舱体(21)与控制箱(20)通过管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21)为卧式结构,舱体(21)由后盖(1)、承压网罩(2)、软性囊体(3)、舱围栏(4)、舱门(10)组成,软性囊体(3)外设有承压网罩(2),承压网罩(2)一端与后盖(1)连接,另一端与舱围栏(4)连接,所述承压网罩(2)上挂有碳纤维空气瓶(18)、碳纤维氧气瓶(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高压氧舱,其特征是所述控制箱(20)上包括通风管 路和采样管路,所述控制箱(20)由对讲通讯(20-1)、采样流量计(20-2)、控制箱采样口 (20-3)、控制箱通风出口(20-4)、控制箱通风进口(20-5)、流量控制阀(20_6)、采样定标换 向阀(20-7)、气体分析仪(20-8)、电源开关(20-9)、电源插座(20-10)、液晶面板(20-11) 组成,压缩气体通过控制箱通风进口(20-5)流向流量控制阀(20-6),从流量控制阀(20-6) 流出后,一端流向通风进口(20-5),经过二氧化碳吸收器(22)流向舱体(21)内,另一端通 过转换器转换成电子信号在液晶面板(20-11)上显示通风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高压氧舱,其特征是舱体(21)—侧设有传物筒(5), 所述传物筒(5)与舱体(21)间设有舱门(10),传物筒(5)和舱门(10)形成密封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高压氧舱,其特征是舱围栏(4)上设有加压口(6)、供 氧口(9)、排氧口(11)、对讲口(14)、采样口 (17)和通风口(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高压氧舱,其特征是舱门(10)上设有温度表(7)、压 力表(8)、减压阀(15)、消声器(16)和观察窗(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高压氧舱,其特征是所述管路包括加压管路、通风管 路、供氧管路、采样管路、传物筒加压管路;所述加压管路是连接碳纤维空气瓶(18)和加压 口(6),为舱体加压;所述通风管路是通过四通阀连接其中二只碳纤维空气瓶(18)、控制箱 (20)和通风口(19),进入舱体(21)后又通过管路与二氧化碳吸收器(23)连接,形成二氧 化碳吸收装置;所述供氧管路是连接碳纤维氧气瓶(13)和供氧口(9),进入舱体(21)内与 呼吸面罩(22)相连,供舱体(21)内人员吸氧,再通过另一根管路与排氧口(11)连接,通过 排氧口(11)将氧气排出舱体(21)外,形成一个供、排氧系统;所述舱体(21)内气体通过采 样管路将舱体(21)的采样口(17)与控制箱采样口(20-3)连接,用控制箱(20)上的气体 分析仪(20-8)对舱体(21)内气体进行分析;所述舱体(21)内气体通过传物筒加压管路将 舱体(21)的加压口(6)与传物筒(5)连接。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高压氧舱,它包括舱体(21)、控制箱(20),所述舱体(21)与控制箱(20)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舱体(21)为卧式结构,舱体(21)由后盖(1)、承压网罩(2)、软性囊体(3)、舱围栏(4)、舱门(10)组成,软性囊体(3)外设有承压网罩(2),承压网罩(2)一端与后盖(1)连接,另一端与舱围栏(4)连接,所述承压网罩(2)上挂有碳纤维空气瓶(18)、碳纤维氧气瓶(13)。它结构简单、方便运输、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潜水作业现场的保障、急性潜水疾病救治等。是让人们在高于大气压的情况下,通过呼吸纯净氧气,迅速恢复体力和脑力,提高身心健康。
文档编号A61G10/02GK101889931SQ201010247259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6日
发明者李存扣 申请人:李存扣
产品知识
行业新闻
-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急性淋巴结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药品,确切地说是一种治疗急性淋巴结炎的中药。背景技术:急性淋巴结炎是继发于其他炎症的病灶,由化脓性细菌沿淋巴管侵入到局部淋巴结所致。其主要症状为淋巴结肿大,疼痛利害,皮肤红肿
- 专利名称:兽用肠靶向抗菌微丸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动物用抗菌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兽用肠靶向抗菌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兽药技术领域。背景技术:沃尼妙林(Valnemulin )是新一代截短侧耳素(pleuromutil
- 专利名称:党参干品的加工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农作物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党参干品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党参为常用中药,是桔梗科党参属植物,原产山西上党,其根如参,故名 党参。党参中富含多糖与还原糖,因此其干品在制作过程中难以干透,极易
- 一种公共厕所自动消毒装置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共厕所自动消毒装置,包括门口检测牌(10)及紫外线光带(20),门口检测牌(10)上设有三个热量传感器a(101),门口检测牌(10)底部嵌有一对红外线发射和接收装置(102)
-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淫羊藿∶牡蛎15-25∶1-1.5,优选比例为淫羊藿∶牡蛎
- 专利名称:一种包裹功能作用物混悬液的海藻酸盐软胶囊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软胶囊的制备方法,尤其是是涉及一种以功能作用物混悬液为内容物的海藻酸盐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软胶囊包装是继片剂、硬胶囊、丸剂、口服液等剂型后发展起来的一
- 一次性使用一体式夹子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一种一次性使用一体式夹子,其特征是包括夹子组件(8)、漏斗管(9)和夹子保护盒(10),漏斗管(9)一端设有锥形漏斗(11),另一端设有台阶孔(12),锥形漏斗(11)与台阶孔(12)在漏斗管(9)
- 专利名称:一种中药制剂金水宝金丸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丸剂,特别是涉及一种金水宝金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金水宝金胶囊是由发酵虫草菌粉CS-4、西洋参粉、硬脂酸镁直接填充的胶囊,其有效成份为腺苷、人参皂苷Rbl、腺嘌呤、尿
- 专利名称::具有新的“触发”内酯稳定的e环的喜树碱类似物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具有新的"触发"内酯稳定的E环的喜树碱类似物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发明领域本发明涉及(i)新的内酯稳定的"触发(flipped)"
- 一种医用手术支架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一种医用手术支架,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用于提供一种折叠方便、使用便利的医用手术支架,用于解决现有手术室中手术工具的放置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手术支架,通过设置的四个万向轮实现整个支架的
-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口苦的内服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药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口苦的内服中药组合物。背景技术:口苦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就是常觉得口中带有一股苦味。引起口苦的原因很多,有消化系统、
-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骨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骨折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骨折是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出
- 专利名称:治疗风湿类疾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中药,尤其涉及一种治疗风湿类疾病的药物。 背景技术:风湿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主要累及骨、关节、肌肉等部位, 一般表现为 疼痛,严重的会对内脏造成损害,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目前治疗风
- 专利名称:溶剂萃取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溶剂萃取方法,其中,含特定化合物或组合物的原料与萃取溶剂一起处理,以从原料中分离出至少一部分化合物或组合物。用合适的萃取溶剂从包含所需的化合物或组合物作为组成部分的原料或疏松料中,提取该化合物或
- 多功能药瓶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药瓶,包括瓶体和瓶盖,在该瓶体内设有提取结构和计数单元,该提取结构与该计数单元连接,该提取结构用于提取瓶体内药粒,该计数单元用于记录该提取结构提取次数,该瓶盖设有显示单元,该计数单元将
- 一种便携式疼痛评估工具尺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疼痛评估工具尺,包括尺体,其中,所述尺体上设有刻度部和指示部,所述刻度部包括n个单位刻度,其中n为自然数,每一所述单位刻度为凸起或凹入所述尺体的矩形框结构,且每一所述单
- 专利名称:一种制备畜禽驱虫消积健胃药的中草药合剂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草药合剂,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畜禽驱虫消积健胃药的中草药合剂。背景技术: 公知的畜禽驱虫、消积、健胃药物,或单纯化学药物,或单一治疗效果的中草
- 一种针眼按压器的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眼按压器,包括上夹臂和下夹臂,所述上夹臂和下夹臂和之间设有用于调节两者之间间距的调节杆,所述上夹臂上设有用于抵压住针眼的上夹头,与所述上夹头相对的位于下夹臂上设有用于抵压住与针眼相对
- 生物流体传递装置、生物流体取样系统及分离和检验系统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接收多组分血液试样的生物流体传递装置。在采集血液试样之后,生物流体取样传递装置能够使得血浆部分与细胞部分分离。在分离后,生物流体取样传递装置能够
- 专利名称:一种促进术后刀口愈合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术后刀口愈合的中药制剂。背景技术:众所周知,刀口愈合不良是妇产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多继发于皮下脂肪液化、出血、感染、缝合不当以及营养不良,给妇女术后无论从精神
- 专利名称:带上肢定位架的ct检查床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ー种带上肢定位架的CT检查床。背景技术:医生在对病人做胸、腹部強化扫描时,病人通常仰卧于检查床上,上肢上引伸直于头顶两侧,以备静脉注入药物及避开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