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最新文章
- 一种心血管外科用引流瓶组合车的制作方法
- 骨质增生擦剂的制作方法
- 妇产科用术后恢复带的制作方法
- 吡唑并[4,3-d]嘧啶衍生物的制作方法
- 耻骨上支骨折记忆合金内固定器的制造方法
- 治疗妇女白带过多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 一种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冲剂的制作方法
- 乳腺炎的治疗方法
- 一种治疗气管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可显影的生物可降解编织体及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 健骨止痛液的制作方法
- 检测人类情感性问题的方法
- 一种用于消化内科的记忆合金胃管的制作方法
- 用于治疗皮肤湿疹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 沉香牙膏及其制作方法
- 一种防治前列腺增生症的中药-补骨脂素制剂的制作方法
- 一种适用于鞋底消毒和汽车轮胎消毒的多功能消毒垫的制作方法
- 一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 一种具有益肺化痰作用的纯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一种熊果酸脂肪乳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名称:一种熊果酸脂肪乳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脂肪乳注射剂,特别涉及一种熊果酸脂肪乳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熊果酸是一种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以游离体和配糖体的形式存在于许多植物中,熊果酸(Ursolic acid)又名乌索酸、乌苏酸,主要存在于芦苇、车前草、山楂叶、女贞子(叶)、杜鹃叶等植物中,在中药山茱萸、夏枯草、山楂等中也存在,为这些中药的有效成份之一。目前,国内的熊果酸原料主要是从女贞叶、山楂叶以及山茱萸等植物中提取获得。高纯度的熊果酸成分是一种淡绿色的粉末,具有特殊的特征气味,不溶于水,乙醇中溶解,溶解后无异物,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熊果酸具有镇静、抗炎、抗菌、抗糖尿病、抗溃疡、降低血糖等多种生物学效应。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熊果酸具有抗致癌、抗促癌、诱导F9畸胎瘤细胞分化和抗血管生成作用,国外日、美、法、英、韩等国也发现熊果酸对肾癌、黑色素瘤(Z.Naturforsch,56(1-2)45-8,2001),结肠癌、卵巢癌、中枢神经系统癌、人非小细胞肺癌(Planta Med,66(5)485-6,2000),人表皮样瘤(AnticancerRes.20(6B)4563-70,2000)、人肝癌、卵巢癌(Arch Pharm Res,23(2)155-8,2000),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harmacol Toxicol,86(2)53-8,2000)及畸胎瘤(PlantaMed,64(5)468-70,1998)等癌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效应。所以,熊果酸有可能成为新型抗癌药物。另外,熊果酸具有对杀灭和抑制变形链球菌组及牙周病原菌、口腔舌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可以作为有效成分用于制备口腔卫生用品、口腔保健用品以及制备治疗口腔疾病的药物。
目前,有关熊果酸的药理作用,还停留在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国外的有关熊果酸的研究也都只是原料的普通形式,并没有熊果酸的制剂上市。近年来国内有人申报了熊果酸的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的中国专利(申请号为99126892-X),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熊果酸为强疏水性药物,水溶性较小,利用一般的制剂学方法,不能有效解决生物利用度的问题,为此,有人申报了熊果酸的有关冻干粉针熊果酸氰基丙烯酸酯纳米粒冻干粉针剂及制备方法(申请号为CN02147712.4)、熊果酸豆磷脂纳米粒冻干粉针及制备方法(申请号为CN02147711.6)、熊果酸聚乳酸纳米粒冻干粉针及制备方法(申请号为CN02147713.2)。虽然冻干粉针解决了生物利用度的问题,但在缓释和靶向给药作用,特别对是肿瘤手术后的虚弱、需要给予一定能量的病人,有一定的缺限。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熊果酸脂肪乳注射剂,既能提高熊果酸的生物利用度,又有一定的缓释和靶向给药作用,同时还能给病人提供一定的能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熊果酸脂肪乳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所制得的注射剂能作为静脉给药的剂型应用于临床,提高熊果酸的生物利用度,同时起到缓释、靶向和提供能量的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熊果酸脂肪乳注射剂,该脂肪乳剂以熊果酸为活性成分与药用辅料组成,其重量份组成包括熊果酸0.01%-0.15%、注射用油5-30%、乳化剂1-9%、增溶剂1-6%、等渗剂2-2.5%、抗氧剂0.01-0.03%,其余为注射用水。上述熊果酸脂肪乳注射剂的较佳组成为熊果酸0.01%-0.15%、注射用油10%、乳化剂1.2%、增溶剂1%、等渗剂2.2%、抗氧剂0.01%,其余为注射用水。
其中注射用油选自大豆油、茶油、麻油、中长链脂肪酸酯、橄榄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乳化剂为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合成磷脂中的一种。增溶剂为聚乙二醇、羟丙基β-环糊精、聚维酮中的一种,抗氧剂选用维生素E,等渗调节剂选用甘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脂肪乳注射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将熊果酸粉碎,使熊果酸的粒径小于80μm;2.取已粉碎的熊果酸、注射用油于50-100℃混合,温度至50-80℃时,加入磷脂,混合形成混合液(1);3.将注射用水、乳化剂、等渗调节剂与增溶剂混合后搅拌,使磷脂完全溶解为水相,形成水相(2);4.在搅拌条件下,将油相(1)加入水相(2)中,然后调节pH至6.5-7.0,再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得乳白色初乳;5.将制得的初乳移入高压匀质机,匀化;匀化后脂肪乳剂进行灌封、灭菌,即得所需注射乳。
本发明所得脂肪乳注射剂其特征在于粒径为0.05-1.0μm,其中约10%的乳剂粒径<0.1μm、50%的乳剂粒径<0.35μm、98%的乳剂粒径<0.6μm,产品性状为白色乳状液体。
本发明所提供的熊果酸脂肪乳注射剂的优点是1.既能发挥熊果酸药效学的效果,同时加入了适量的脂肪油作为营养补充剂,适用于危重肿瘤病人急救和肿瘤病人术后营养补充。
2.药物直接进入人体血液,起效快,吸收较完全。避免了药物的首过效应,提高了熊果酸的生物利用度,最大限度的发挥药物的疗效。熊果酸包裹在脂肪油中,有效增加了药物的稳定性。
3.由于熊果酸药物不溶于水,因此熊果酸作为抗癌、抗转移药物制剂,较适宜制备成静脉注射乳剂,药物被动定向浓集在富含吞噬细胞的肝、脾、淋巴系统等部位,不仅可实现靶向给药,并且具有潜在的缓释作用,由于r<1.0μm而不易被网状皮质系统摄取,达到“长循环”的功效。
4.该品种原料易得,工艺简单,可用常规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制备,适合于具GMP生产注射剂的药厂大规模地投入批量生产。
本发明的熊果酸脂肪乳,其特征在于既可静脉注射用药也可作口服用药。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将熊果酸粉碎,使熊果酸的粒径小于80μm,称取已粉碎的熊果酸100mg投入到容器中;加入注射用大豆油50g,将该容器置于水浴中,加热至100℃,搅拌至药物分散,降温至80℃,投入卵磷脂25g、维生素E 100mg搅拌至磷脂溶解形成均匀混和相。将注射用水800ml置于另一容器中,加入聚维酮40g、甘油25g及卵磷脂25g于80℃搅拌溶解形成水相;将含有熊果酸、大豆油和卵磷脂的混和液在80℃、机械搅拌下与含有甘油、聚维酮(PVP)和卵磷脂的水相混和,并用1%的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6.5~7.0;再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并在80℃下继续机械搅拌1个小时制成初乳,将制得的初乳经高速分散机分散,移入高压均质机,匀化到乳滴粒径检查合格为止;再将初乳乳液经微孔滤膜过滤,灌装,通氮、压盖;用旋转高压灭菌器在100℃,F0为20的条件下灭菌。灭菌完毕后,逐渐冷却。在室温下贮存。即制成10mg/100ml的熊果酸脂肪乳静脉注射液制剂。
稳定性测定方法系采取新鲜制备的脂肪乳,置于具塞离心管中,4000rpm离心15min后,未发现分层,也未见药物沉淀析出。室温阴凉处贮存一年,乳剂外观、粒径、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以及含量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乳剂稳定。
检查结果脂肪乳静脉注射液pH值6.7,乳粒的大小范围0.05-1.0μm。
实施例2将熊果酸粉碎,使熊果酸的粒径小于80μm,称取已粉碎的熊果酸100mg投入到容器中;加入注射用大豆油50g,将该容器置于水浴中,加热至100℃,搅拌至药物分散,降温至80℃,投入卵磷脂5g、维生素E 100mg搅拌至磷脂溶解形成均匀混和相。将注射用水800ml置于另一容器中,加入聚维酮10g、甘油20g及卵磷脂5g于80℃搅拌溶解形成水相;将含有熊果酸、大豆油和卵磷脂的混和液在80℃、机械搅拌下与含有甘油、聚维酮(PVP)和卵磷脂的水相混和,并用1%的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6.5~7.0;再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并在80℃下继续机械搅拌1个小时制成初乳,将制得的初乳经高速分散机分散,移入高压均质机,匀化到乳滴粒径检查合格为止;再将初乳乳液经微孔滤膜过滤,灌装,通氮、压盖;用旋转高压灭菌器在100℃,F0为20的条件下灭菌。灭菌完毕后,逐渐冷却。在室温下贮存。即制成10mg/100ml的熊果酸脂肪乳静脉注射液制剂。
稳定性测定方法系采取新鲜制备的脂肪乳,置于具塞离心管中,4000rpm离心15min后,未发现分层,也未见药物沉淀析出。室温阴凉处贮存一年,乳剂外观、粒径、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以及含量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乳剂稳定。
检查结果脂肪乳静脉注射液pH值6.6,乳粒的大小范围0.05-1.0μm。
实施例3将熊果酸粉碎,使熊果酸的粒径小于80μm,称取已粉碎的熊果酸100mg投入到容器中;加入注射用大豆油100g,将该容器置于水浴中,加热至100℃,搅拌至药物分散,降温至80℃,投入卵磷脂6g、维生素E 100mg搅拌至磷脂溶解形成均匀混和相。将注射用水800ml置于另一容器中,加入聚乙二醇10g、甘油22g及卵磷脂6g于80℃搅拌溶解形成水相;将含有熊果酸、大豆油和卵磷脂的混和液在80℃、机械搅拌下与含有甘油、聚乙二醇和卵磷脂的水相混和,并用1%的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6.5~7.0;再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并在80℃下继续机械搅拌1个小时制成初乳,将制得的初乳经高速分散机分散,移入高压均质机,匀化到乳滴粒径检查合格为止;再将初乳乳液经微孔滤膜过滤,灌装,通氮、压盖;用旋转高压灭菌器在100℃,F0为20的条件下灭菌。灭菌完毕后,逐渐冷却。在室温下贮存。即制成10mg/100ml的熊果酸脂肪乳静脉注射液制剂。
稳定性测定方法系采取新鲜制备的脂肪乳,置于具塞离心管中,4000rpm离心15min后,未发现分层,也未见药物沉淀析出。室温阴凉处贮存一年,乳剂外观、粒径、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以及含量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乳剂稳定。
检查结果脂肪乳静脉注射液pH值6.7,乳粒的大小及范围小于1μm。见药物沉淀析出。室温阴凉处贮存一年,乳剂外观、粒径、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以及含量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乳剂稳定。
检查结果脂肪乳静脉注射液pH值6.7,乳粒的大小范围0.05-1.0μm。
实施例4将熊果酸粉碎,使熊果酸的粒径小于80μm,称取已粉碎的熊果酸200mg投入到容器中;加入注射用大豆油75g、中链脂肪酸酯25g,投入到容器中,将该容器置于水浴中,加热至90℃左右,搅拌至药物分散,降温至70℃,投入卵磷脂6g、维生素E100mg搅拌至磷脂溶解形成均匀混和相.将注射用水800ml置于另一容器中,聚乙二醇50g、甘油22g及卵磷脂6g于70℃搅拌溶解形成水相将含有熊果酸、大豆油和卵磷脂的混和液在70℃、机械搅拌下与含有甘油、聚乙二醇和卵磷脂的水相混和,并用1%的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6.5~7.0;再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并在70℃下继续机械搅拌1个小时制成初乳。将制得的初乳经高速分散机分散,移入高压均质机,匀化到乳滴粒径检查合格为止;再将初乳乳液经微孔滤膜过滤,灌装,通氮、熔封;用旋转高压灭菌器在100℃,F0为20的条件下灭菌。灭菌完毕后,冲热水逐渐冷却。在室温下贮存。即制成20mg/100ml的熊果酸脂肪乳静脉注射液制剂。
稳定性测定方法系采取新鲜制备的脂肪乳,置于具塞离心管中,4000rpm离心15min后,未发现分层,也未见药物沉淀析出。室温阴凉处贮存一年,乳剂外观、粒径、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以及含量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乳剂稳定。
检查结果脂肪乳静脉注射液pH值6.5,乳粒的大小及范围0.05-1.0μm。
实施例5将熊果酸粉碎,使熊果酸的粒径小于80μm,称取已粉碎的熊果酸400mg投入到容器中;加入注射用大豆油150g,投入到容器中,将该容器置于水浴中,加热至90℃左右,搅拌至药物分散,降温至70℃,投入卵磷脂10g、维生素E100mg搅拌至磷脂溶解形成均匀混和相。将注射用水800ml置于另一容器中,羟丙基β-环糊精30g、甘油25g及卵磷脂5g于60℃搅拌溶解形成水相将含有熊果酸、大豆油和卵磷脂的混和液在60℃、机械搅拌下与含有甘油、羟丙基β-环糊精和卵磷脂的水相混和,并用1%的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6.5~7.0;再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并在60℃下继续机械搅拌1个小时制成初乳。将制得的初乳经高速分散机分散,移入高压均质机,匀化到乳滴粒径检查合格为止;再将初乳乳液经微孔滤膜过滤,灌装,通氮、熔封;用旋转高压灭菌器在100℃,F0为20的条件下灭菌。灭菌完毕后,冲热水逐渐冷却。在室温下贮存。即制成40mg/100ml的熊果酸脂肪乳静脉注射液制剂。
稳定性测定方法系采取新鲜制备的脂肪乳,置于具塞离心管中,4000rpm离心15min后,未发现分层,也未见药物沉淀析出。室温阴凉处贮存一年,乳剂外观、粒径、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以及含量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乳剂稳定。
检查结果脂肪乳静脉注射液pH值7.0,乳粒的大小范围0.05-1.0μm。
实施例6将熊果酸粉碎,使熊果酸的粒径小于80μm,称取已粉碎的熊果酸1000mg投入到容器中;加入注射用茶油200g,投入到容器中,将该容器置于水浴中,加热至80℃左右,搅拌至药物分散,降温至60℃,投入25g合成磷脂、维生素E100mg搅拌至磷脂溶解形成均匀混和相。将注射用水700ml置于另一容器中,甘油25g、羟丙基β-环糊精40g、及合成磷脂15g于60℃搅拌溶解形成水相。将含有熊果酸、大豆油和磷脂的混和液在60℃机械搅拌下与上述水相混和,并用1%的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6.5~7.0;再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并在60℃下继续机械搅拌1个小时制成初乳。将制得的初乳经高速分散机分散,移入高压均质机,匀化到乳滴粒径检查合格为止;再将初乳乳液经微孔滤膜过滤,灌装,通氮、熔封;用旋转高压灭菌器在100℃,F0为20的条件下灭菌。灭菌完毕后,冲热水逐渐冷却。在室温下贮存。即制成100mg/100ml的熊果酸脂肪乳静脉注射液制剂。
稳定性测定方法系采取新鲜制备的脂肪乳,置于具塞离心管中,4000rpm离心15min后,未发现分层,也未见药物沉淀析出。室温阴凉处贮存一年,乳剂外观、粒径、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以及含量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乳剂稳定。
检查结果脂肪乳静脉注射液pH值6.8,乳粒的大小范围0.05-1.0μm。
实施例7将熊果酸粉碎,使熊果酸的粒径小于80μm,称取已粉碎的熊果酸1500mg投入到容器中;加入注射用大豆油50g、中长链脂肪酸酯50g,投入到容器中,将该容器置于水浴中,加热至80℃左右,搅拌至药物分散,降温至60℃,然后加入6g卵磷脂、维生素E 100mg搅拌至磷脂溶解形成均匀混和相。将注射用水650ml置于另一容器中,加入聚维酮10g、甘油22g、及卵磷脂6g于80℃搅拌溶解形成水相。将含有熊果酸、大豆油和卵磷脂的混和液在60℃机械搅拌下与上述水相混和,并用1%的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6.5~7.0,再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并在60℃下继续机械搅拌1个小时制成初乳。将制得的初乳经高速分散机分散,移入高压均质机,匀化到乳滴粒径检查合格为止;再将初乳乳液经微孔滤膜过滤,灌装,通氮、熔封;用旋转高压灭菌器在100℃,F0为20的条件下灭菌。灭菌完毕后,冲热水逐渐冷却。在室温下贮存。即制成150mg/100ml的熊果酸脂肪乳静脉注射液制剂。
稳定性测定方法系采取新鲜制备的脂肪乳,置于具塞离心管中,4000rpm离心15min后,未发现分层,也未见药物沉淀析出。室温阴凉处贮存一年,乳剂外观、粒径、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以及含量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乳剂稳定。
检查结果脂肪乳静脉注射液pH值6.8,乳粒的大小范围0.05-1.0μm。
实施例8
将熊果酸粉碎,使熊果酸的粒径小于80μm,称取已粉碎的熊果酸1500mg投入到容器中;加入注射用橄榄油200g、中长链脂肪酸酯100g,投入到容器中,将该容器置于水浴中,加热至80℃左右,搅拌至药物分散,降温至60℃,然后加入45g卵磷脂、维生素E 300mg搅拌至磷脂溶解形成均匀混和相。将注射用水650ml置于另一容器中,加入聚维酮60g、甘油25g、及卵磷脂45g于80℃搅拌溶解形成水相。将含有熊果酸、大豆油和卵磷脂的混和液在60℃机械搅拌下与上述水相混和,并用1%的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6.5~7.0,再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并在60℃下继续机械搅拌1个小时制成初乳。将制得的初乳经高速分散机分散,移入高压均质机,匀化到乳滴粒径检查合格为止;再将初乳乳液经微孔滤膜过滤,灌装,通氮、熔封;用旋转高压灭菌器在100℃,F0为20的条件下灭菌。灭菌完毕后,冲热水逐渐冷却。在室温下贮存。即制成150mg/100ml的熊果酸脂肪乳静脉注射液制剂。
稳定性测定方法系采取新鲜制备的脂肪乳,置于具塞离心管中,4000rpm离心15min后,未发现分层,也未见药物沉淀析出。室温阴凉处贮存一年,乳剂外观、粒径、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以及含量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乳剂稳定。
检查结果脂肪乳静脉注射液pH值6.7,乳粒的大小范围0.05-1.0μm。
实施例9药效学研究S180腹水瘤模型小鼠制作在无菌条件下取生长良好的S180腹水瘤,用生理盐水稀释,制成1.0×106个/ml瘤细胞悬液,接种于90只小鼠腹腔内,每只分别为0.2ml。
实验动物及分组雄性封闭群昆明种小鼠90只,体重18-22g,制成EAC模型鼠,随机分成A、B、C组,每组30只,分别为A生理盐水对照组,B熊果酸钠注射液治疗组,C熊果酸脂肪乳治疗组实验方法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只小鼠尾静脉注射0.9%生理盐水0.2ml.,每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8天B组熊果酸钠注射液治疗组每只小鼠尾静脉注射熊果酸注射液(10mg/kg),每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8天。
C组本发明熊果酸脂肪乳治疗组每只小鼠尾静脉注射1mg/ml熊果酸脂肪乳0.2ml(10mg/kg),每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8天。
在给药周期内小鼠饲喂常备饲料常备饲料,正常饮水。8天后断锥处死小鼠,分离出腹水瘤体,去掉表皮组织精确称重,并计算抑瘤率。
抑瘤率=(A-B)/A×100%(A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平均瘤重,B为治疗组的平均瘤重)比较熊果酸钠注射液治疗组和熊果酸脂肪乳治疗组的抑瘤率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实验结果连续注射8天后,生理盐水对照组平均瘤重为3.1克,熊果酸钠注射液治疗组平均瘤重为2.5克,抑制率为19.35%熊果酸脂肪乳治疗组平均瘤重为1.4克,抑制率为54.84%。熊果酸钠注射液治疗组和脂肪乳治疗组的抑瘤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熊果酸脂肪乳抑瘤率约是钠注射液的3倍,由于以闭环形式包封于脂肪乳的乳滴内,活性及药效均有显著提高。
另外,熊果酸钠注射液治疗组8天后平均体重减轻2-7%,但是熊果酸脂肪乳治疗组平均体重增加8-15%,进一步表明,熊果酸以内酯闭环形式增溶于脂肪乳中,毒副作用显著下降,脂肪乳的营养作用也提高了肿瘤小鼠的生存质量。
权利要求
1.一种熊果酸脂肪乳注射剂,其特征在于它的重量份组成为熊果酸0.01%-0.15%、注射用油5-30%、乳化剂1-9%、增溶剂1-6%、等渗剂2-2.5%、抗氧剂0.01-0.03%,其余为注射用水;其中脂肪乳注射剂中的乳剂粒径为0.05-1.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熊果酸脂肪乳注射剂,其重量份组成为熊果酸0.01%-0.15%、注射用油10%、乳化剂1.2%、增溶剂1%、等渗剂2.2%、抗氧剂0.01%,其余为注射用水,其中脂肪乳注射剂中的乳剂粒径为0.05-1.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熊果酸脂肪乳注射剂,其中所述的注射用油为大豆油、茶油、麻油、中长链脂肪酸酯、橄榄油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熊果酸脂肪乳注射剂,其中所述的乳化剂为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合成磷脂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熊果酸脂肪乳注射剂,其中所述的增溶剂为聚乙二醇、羟丙基β-环糊精、聚维酮中的一种;抗氧剂为维生素E;等渗调节剂为甘油。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熊果酸脂肪乳注射剂,其制备方法为a.将熊果酸粉碎,使熊果酸的粒径小于80μm;b.取已粉碎的熊果酸、注射用油于50-100℃混合,温度至50-80℃时,加入磷脂,混合形成混合液(1);c.将注射用水、乳化剂、等渗调节剂与增溶剂混合后搅拌,使磷脂完全溶解为水相,形成水相(2);d.在搅拌条件下,将油相(1)加入水相(2)中,然后调节pH至6.5-7.0,再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得乳白色初乳;e.将制得的初乳移入高压匀质机,匀化;匀化后脂肪乳剂进行灌封、灭菌,即得所需注射剂,其中脂肪乳注射剂中的乳剂粒径为0.05-1.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2的熊果酸脂肪乳注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乳剂还可作口服用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熊果酸脂肪乳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脂肪乳剂是以熊果酸为活性成分与药用辅料组成的,包括熊果酸0.01%-0.15%、注射用油5-30%、乳化剂1-9%、增溶剂1-6%、等参剂2-2.5%、抗氧剂0.01-0.03%,其余为注射用水。本发明不仅制备方法简单,所制得的注射剂能作为静脉给药的剂型应用于临床,其生物利用度高,而且药物包封于脂肪乳油相中,稳定性好,药效增强,起到缓释和靶向给药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提供能量的作用。
文档编号A61P31/04GK1771968SQ20051011481
公开日2006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4日
发明者刘永宏, 韩宇萍, 吴才梅 申请人:广东天之骄药物开发有限公司
产品知识
行业新闻
- 专利名称:植骨填充金属颗粒体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骨科手术植入体,特别是一种用于骨缺损填充的植骨填充金属颗粒体。背景技术:在各种骨科切除治疗、人工关节置換、正畸手术等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骨缺损的问题,以往常规的解决方法是使用自体骨或异体
- 专利名称:癌痛宁口服液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能解除或减轻癌症患者病痛的口服中药药液及其生产方法。目前,在医学上对癌痛治疗推行三阶梯治疗法第一阶梯疼痛使用非鸦片类止疼剂,如阿斯匹灵、扑热息痛等,第二阶梯疼痛采用强鸦片制剂(可卡因)
- 专利名称:一种照明担架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担架,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通过安装的LED灯解决了在光线不足或夜晚的情况下担架的照明,有利于转运过程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适用于所有担架的安装。背景技术:现在的担架均无照明装置
- 专利名称:患者床头牌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特指一种患者床头牌。 背景技术:床头牌是医护人员对住院病人基本信息的最直观标识,随着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医院内住院病床床位越来越多,医护人员很难记住所有病人的信息,
- 专利名称:三七玛卡(maca)复方在治疗头晕、头痛、手脚麻木疾病上的应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头晕、头痛、手脚麻木的药物。背景技术:现有各种治疗头晕、头痛、手脚麻木的药物存在药效不显著,仅短期止痛、无法消除长期头晕、头痛、手
- 专利名称:托腹带结构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托腹带结构改良,特别指一种可双重支撑且同时具有舒缓不适,护腰及减低驼背风险的托腹带。背景技术:孕妇在怀孕过程会有的腰酸、背痛现象,常常是因怀孕身体姿势的变化所造成的。 孕妇在怀孕中后期
- 专利名称:用于治疗和预防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ris)的血浆衍生的免疫球蛋白的制作方法用于治疗和预防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RIS)的血浆衍生的免疫球蛋白本发明涉及用于治疗或预防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RIS)的血浆衍生的免疫球蛋白。此外,本发
- 一种呼吸科用喷药装置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呼吸科用喷药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结构特点是储药瓶(1)上螺纹连接喷头(2),喷头(2)一侧设有手柄(3),喷头(2)上端通过导管连接雾化喷嘴(4),喷头(2)下端设有医
- 专利名称:治疗眩晕的党参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眩晕的党参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背景技术:眩晕是一种常见病,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包括了现代医学的梅尼尔氏病、高血压、贫血、动脉硬化等病。眩即目
- 专利名称:脊柱治疗床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脊柱治疗床。 背景技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节奏过快,超负荷的工作量,繁重的学习任务以及不正确的工作、学习姿势使得罹患脊柱病的患者的年龄跨度扩大
- 一种带按摩功能的足浴器的制造方法【专利摘要】一种带按摩功能的足浴器,包括盆体、以及位于盆体内的按摩机构,按摩机构包括一传动轴,传动轴通过偏心机构与一摆臂连接,摆臂的头部连接按摩块,摆臂的头部与按摩块固接,按摩块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导向柱;还包
- 一种妇产科灌肠装置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妇产科灌肠装置,属于妇产科领域。本灌肠装置包括灌肠坐筒,灌肠坐筒的顶部具有灌肠口,灌肠口与灌肠坐筒之间具有环座,灌肠坐筒的侧部具有开口,灌肠坐筒上还固连有靠板,灌肠坐筒的侧壁上还固连
- 专利名称:一种化妆品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妆品,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控油和保湿效果的化妆品,同时涉及上述化妆品的制备方法。背景技术:目前化妆品市场上的化妆品均含有香精、防腐剂、杀菌剂。消费者在长期使用类似产品后,皮肤可能会出现过
- 专利名称:一种中草药的存放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草药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经研究,植物中草药的植物酵素含有众多植物有机酸、生物类黄酮、纯天然抗氧化剂等,通过吸入上述植物酵素使人体内储存足够的植物酵素时,可以帮助改善肠、胃生态环境,
- 一种病床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病床,包括床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物品盛放装置及与床板并排设置的第一柜板、第二柜板和第三柜板,所述第一柜板与床板铰接,所述第二柜板与第一柜板铰接,第三柜板与第二柜板铰接,所述第一柜板或第二柜
-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鸡眼的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鸡眼的外用中药组合物。背景技术:足因穿不合适的鞋长途行走或长期受压摩擦,使皮肤呈锥形角质层增生、变厚,形成鸡眼、鸡眼好发于足底,小趾外缘
- 专利名称:一种高渗烧伤制剂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体表损伤创面的外用药,特别是一种治疗烧伤创面的具有高渗、表面麻醉和水溶性的高渗烧伤制剂。背景技术: 传统烧伤治疗学的经典创面处理方法是暴露(干痂)疗法和去痂植皮手术,即先使创面
- 专利名称:缓释制剂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可有效治疗癌症等的新颖缓释制剂等。背景技术:关于具有优异的肿瘤迁移抑素样活性(metastin-like activity)的稳定的肿瘤迁移抑素衍生物,举例而言,已知专利文献I中所述的化合物。
- 一种厨房用消毒柜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厨房用消毒柜,包括柜体和柜门,所述柜门上设有把手,所述柜体包括内柜体和外柜体,内柜体与外柜体之间设置有加热铜丝,内柜体内部设有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内柜体内顶部、左右侧面上部固定安
- 专利名称:医学美容手术切削皮肤用的新型砂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医学美容手术切削皮肤用的新型砂轮。背景技术:一般医学美容切削皮肤的砂轮的磨料颗粒分天然磨料和人造磨料两种,常用的天然磨料有刚玉、金钢砂。这些个颗
- 专利名称:染色用喷雾型注射管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染色用喷雾型注射管。 背景技术:使用内窥镜对食道、胃、肠等消化道粘膜进行检查时,需要对粘膜进行染色,以便对粘膜的细微变化进行观察,从而判断其病兆深浅、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