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最新文章
- 青少年骨龄测定及身高预测盘的制作方法
- 一种新型儿科用输液护理板的制作方法
- 一种湿巾的制作方法
-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抗癌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压迫器的制造方法
- 新型多功能内科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 一种治疗骨折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作方法
- 无针静脉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 解剖型胫骨远端外侧桥式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 治疗风湿类疾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 一种增强免疫力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可用于检测o组hiv-1病毒感染的生物试验的合成肽的制作方法
- 一种具有综合功能饮食品添加剂的制作方法
- 一种药枕的制作方法
- 一种用于健胃、调经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 一种临床医疗用护理架的制作方法
-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外洗液的制作方法
- 一种妇产科用辅助治疗装置制造方法
- 一次性使用吸引连接管的制作方法
一次性刺破器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一次性刺破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一种用于刺破或刺穿皮肤以采集少量血液的刺破器具,并且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预期在单次使用之后丢弃的一次性刺破器具。
背景技术:
为了医疗目的,有时必须自行采集少量的血液。例如,对于患有糖尿病的病人,病人自己必须定期地采集自己的血液,以便定期地检测血糖水平(血糖自监测SMBG)。用以能够安全且可靠地执行这种自行采血的刺破器具已使用了一段时间。特别地,为了防止感染的目的,在过去已经能够得到被设计成在单次使用后丢弃的一次性刺破器具。这种刺破器具通常包括容纳在壳体内并通过弹簧构件推压的刺血针,并且设计为通过使设置到刺血针的末端的穿刺构件从壳体中伸出来执行穿刺操作。具体地,如US公布 US2007/0135828中公开的,该器具设计为通过如下方式使用在刺血针接合在壳体内的情况下推动操作构件,使得布置得比刺血针更深的弹簧构件经历压缩变形。当弹簧构件的压缩力增加到使刺血针脱离的程度时,刺血针将从壳体中伸出,从而执行穿刺操作。然而,利用该传统构造的刺破器具,很难以足够的精度来确定使刺血针与壳体脱离所需的弹簧构件的压缩力。由此,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形即使弹簧构件未充分压缩,刺血针也可能脱离而导致穿刺操作,使得不足够的穿刺力致使流出的血不足。相反,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形即使操作构件被强有力地推动,刺血针也未脱离,从而难以实现穿刺操作。国际公布WO 2005/110227和US专利5755733公开了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致使弹簧构件压缩变形的推动操作构件设有用于释放接合的邻接部,并且当该推动操作构件到达指定位置时,该邻接部邻接与壳体接合的刺血针的制动片(detent piece)并使该制动片脱离。然而,利用该刺破器具,除了用于致使弹簧构件的压缩变形的力之外,还应当在推动操作构件上施加用于使刺血针的制动片变形和脱离的力,从而不可避免地需要大的操作力。同时,US公布US2007/0225742和US公布US2005/0070945公开了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与壳体接合的刺血针的制动片设计为被从水平方向推动以便释放该接合,从而执行延伸动作。然而,由于刺血针的制动片经受来自水平方向上的推力,所以刺血针的中心轴线可能偏移而卡扣其它部件,或者刺血针可能压靠其它部件而增加延伸动作期间的摩擦阻力,造成刺血针在延伸动作期间的移动削弱的风险。在US专利7238192中公开了另一结构,其中刺血针可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壳体旋转,使得刺血针与形成到壳体的内表面的支持面的接合适于通过刺血针的旋转动作释放。 然而,如果通过施加旋转力旋转刺血针,则由于刺血针的变形或移位,存在难以适时确保接合的释放或延伸动作的稳定性的风险。具体地,在刺血针被弹簧构件推压的情况下,难以独自旋转刺血针,还造成导致弹簧构件变形的风险,并且对弹簧构件的推压作用提供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颖构造的一次性刺破器具,该一次性刺破器具能够可靠和稳定地维持刺破准备或穿刺准备位置以及通过刺血针的脱离来执行穿刺操作,在该刺破准备或穿刺准备位置中,刺血针接合在弹簧构件被压缩到的位置中。本发明的第一模式提供一种一次性刺破器具,其中容纳在壳体中的刺血针被弹簧构件推压,使得设置在该刺血针的末端处的穿刺构件适于从壳体中伸出以便执行穿刺操作,该一次性刺破器具的特征在于锁定环布置在该壳体内,从而允许刺血针在延伸方向上通过该锁定环移位;锁定突出部设置到该刺血针并且适于与该锁定环接合,以便在该弹簧构件被压缩的情况下将刺血针保持在位于壳体中的深处的穿刺准备位置中;并且操作构件设置成通过旋转该锁定环以便使锁定突出部与锁定环脱离并借助弹簧构件使刺血针在延伸方向上移位,来执行穿刺操作。根据本模式的刺破器具采用锁定环作为与壳体和刺血针的分离元件。通过旋转该锁定环,能够使已被弹簧构件推压同时保持在穿刺准备位置的刺血针脱离,从而执行穿刺操作。因而,预先压缩到穿刺准备位置的弹簧构件能够在刺血针上施加稳定的推压力并且实现穿刺操作。此外,刺血针能够避免经受来自水平方向上的用于执行穿刺操作的操作力。 因此,将防止由于刺血针的中心轴线的偏移或与其它部件的摩擦力的增加导致的卡扣,从而以稳定的方式实现穿刺操作。此外,与由弹簧构件推压的刺血针不同,用以旋转的锁定环能够容易地独自旋转,使得能够容易和稳定地实现穿刺操作。本发明的第二模式提供根据第一模式的一次性刺破器具,其中在穿刺操作之后, 锁定环相对于刺血针的周向位置被维持,以便保持刺血针的锁定突出部与锁定环脱离,从而防止锁定突出部与锁定环再接合。本发明的第三模式提供根据第一或第二模式的一次性刺破器具,其中再使用防止突出部设置到刺血针并且适于防止锁定突出部与锁定环再接合,使得在锁定环位于表示锁定突出部已脱离并且刺血针的穿刺操作已执行的旋转位置处的情况下,随着刺血针被推动并深入移位到壳体中,再使用防止突出部与锁定环邻接以便限制刺血针相对于锁定环的深入移位。利用根据本模式的刺破器具,通过使用锁定环能够实现再使用防止机构。具体地, 由于锁定环在穿刺操作期间经历旋转移位,将再使用防止突出部设置到刺血针,以便在穿刺操作之后在锁定环的旋转位置处与该锁定环邻接。该布置能够利用少量的部件和简单的结构实现用于可靠地防止该器具再使用的机构。本发明的第四模式提供根据第三模式的一次性刺破器具,其中允许锁定环深入移位到壳体中,并且在锁定环位于表示刺血针的穿刺操作已执行的旋转位置处的情况下,随着刺血针被推动并深入移位到壳体中,再使用防止突出部与锁定环邻接,使得锁定环与刺血针一起经历深入移位。利用根据本模式的刺破器具,即使试图通过从壳体的末端侧推动刺血针,以强制性地使刺血针的锁定突出部更深入地移动经过锁定环并且使锁定突出部与该锁定环接合, 锁定环也将与刺血针一起经历向壳体中的更深入的移位,从而更可靠地防止该器具的再使用。本发明的第五模式提供根据第一到第四模式中的任一模式的一次性刺破器具,其中疏忽操作防止机构设置用于阻止锁定环相对于壳体的旋转。根据本模式的刺破器具能够通过阻止锁定环旋转来防止非预期穿刺操作。与例如直接阻止由弹簧装置推压的刺血针的延伸相比,通过具有较小强度的部件能够容易地实现对在周向方向上未被推压的锁定环的旋转的阻止。本发明的第六模式提供根据第五模式的一次性刺破器具,其中帽附接到刺血针的末端以便覆盖穿刺构件,并且在帽附接的情况下,疏忽操作防止机构通过经由帽和刺血针中的任一个使锁定环相对于壳体不可旋转地接合来提供,并且通过拆卸帽,锁定环适于脱离以变得可旋转。在根据本模式的刺破器具中,当执行穿刺操作时,疏忽操作防止机构设计为通过将帽拆卸来释放。因而,当执行穿刺操作时,能够防止疏忽操作防止机构不适当地释放,同时允许在无需任何特殊操作的情况下将机构释放。本发明的第七模式提供根据第一到第六模式中的任一模式的一次性刺破器具,其中导向机构设置用于在延伸方向上引导刺血针,同时防止刺血针相对于壳体的周向移位。根据本模式的刺破器具能够确保防止刺血针与锁定环的旋转相关联地联锁旋转, 从而通过锁定环的旋转来更可靠地执行穿刺操作。另外,通过刺血针的延伸将进一步提高穿刺操作的稳定性。根据本发明,通过旋转锁定构件,能够使已由弹簧构件推压同时保持在穿刺准备位置的刺血针脱离,从而执行穿刺操作。因此,刺血针能够避免经受来自水平方向上的用于执行穿刺操作的操作力。因此,将防止由于刺血针的中心轴线的偏移或与其它部件的摩擦力的增加导致的卡扣,从而以稳定的方式实现穿刺操作。
参照附图,根据下文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处于标准状态的一次性刺破器具的顶视平面图;图2是图1的刺破器具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沿图1的线3-3截取的纵向剖面图;图4是沿图3的线4-4截取的纵向剖面图;图5是沿图3的线5-5截取的横向剖面图;图6是图2的局部放大视图;图7是图1的刺破器具的锁定环的透视图;图8是适于说明处于图1中所示的标准状态或处于穿刺准备状态的锁定环的动作的后视图;图9是适于说明处于图1中所示的标准状态或处于穿刺准备状态的锁定环的动作的前视图;图10是与图3相对应的、显示图1的刺破器具的穿刺准备状态的纵向剖面图;图11是沿图10的线11-11截取的纵向剖面图;图12是与图5相对应的、适于说明图1的刺破器具的穿刺操作的横向剖面图;图13是适于说明处于图12中所示的穿刺操作状态以及处于穿刺后状态的锁定环的动作的后视图;图14是适于说明处于图12中所示的穿刺操作状态以及处于穿刺后状态的锁定环的动作的前视图;图15是与图3相对应的、显示图1的刺破器具的穿刺操作状态的纵向剖面图;图16是沿图15的线16-16截取的纵向剖面图;图17是与图3相对应的、显示图1的刺破器具的穿刺后状态的纵向剖面图;图18是沿图17的线18-18截取的纵向剖面图;图19是与图3相对应的、适于说明图1的刺破器具的再使用防止操作的纵向剖面图;图20是沿图19的线20-20截取的纵向剖面图;图21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处于标准状态的一次性刺破器具的纵向剖面图;图22是沿图21的线22-22截取的纵向剖面图;图23是沿图21的线23-23截取的横向剖面图;图M是图21的刺破器具的分解透视图;图25是适于说明处于图21中所示的标准状态或处于穿刺准备状态的锁定环的动作的后视图;图沈是适于说明当图21的刺破器具处于穿刺准备状态时锁定环的动作的后透视图;图27是与图21相对应的、显示图21的刺破器具的穿刺准备状态的纵向剖面图;图观是与图23相对应的、适于说明图21的刺破器具的穿刺操作的横向剖面图;图四是适于说明处于图观中所示的穿刺操作状态或处于穿刺后状态的锁定环的动作的后视图;图30是适于说明处于图观中所示的穿刺操作状态的锁定环的动作的后透视图;图31是与图21相对应的、显示图21的刺破器具的穿刺操作状态的纵向剖面图;图32是与图21相对应的、显示图21的刺破器具的穿刺后状态的纵向剖面图;图33是与图21相对应的、适于说明图21的刺破器具的再使用防止操作的纵向剖面图;并且图34是沿图33的线34_34截取的纵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图1以平面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次性刺破器具10,而图2到图5以分解透视图、纵向剖视图和横向剖视示该器具。图1、图3、图4和图5都图示了处于零售产品状态(标准状态)的刺破器具10,刺破器具10以这种状态提供给用户。刺破器具10包括容纳在壳体12中的刺血针14和压缩卷簧(用作弹簧构件)16,并且设计为通过将针帽18 (用作帽)从刺血针14取下然后通过操作构件20的推动操作使刺血针14从壳体12伸出而使用,以执行刺破或穿刺操作。除非另有指示,否则在下文的描述中,中心轴线方向指壳体12和刺血针14的中心轴线方向(图1中的水平方向);图1中的表示刺血针14的延伸方向的向左方向指前方;而向右方向指后方。
转向更详细的描述,壳体12由各由树脂成型的壳体主体22和壳体鼻锥M组成。 壳体主体22具有深的、大致带底圆筒形形状,具有大致圆筒形形状的壳体鼻锥M固定地附接到壳体主体22的嘴部。弹簧座沈布置在壳体主体22的底壁上并且从壳体主体22的内表面的中心向内突出。多个导向肋观成直线地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并且从壳体主体22的筒壁的内周面突起。 所述多个导向肋观在壳体主体22的筒壁内表面上限定一对导轨30、30,该对导轨30、30在与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相对地定位。作为操作构件设置的操作元件20在接近嘴部的位置处形成在壳体主体22的筒壁上,该嘴部相对于底壁部稍微扩大。该操作元件20布置在形成于壳体主体22的外壁中的贯通窗34内,并且部分地连接到壳体主体22。当用手指从壳体主体22外部推动操作元件 20时,连接部经历弹性变形,使得操作元件20朝向壳体主体22向内移位。从外周面突起并且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联锁肋36 —体地形成在壳体主体22的筒壁的嘴部的唇缘处。同时,绕外周界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大直径联锁环38 —体地形成在壳体鼻锥M的轴向后端处。联锁环38通过连接支腿部40连接并支撑在壳体鼻锥M上,所述连接支腿部40沿壳体鼻锥M的外周面的周边在若干个位置处突出。通过将壳体鼻锥M附接到壳体主体22的嘴部并且将壳体主体22的联锁肋36联锁在壳体鼻锥M的联锁环38中,将壳体鼻锥M安装在壳体主体22上。在该组装状态下, 联锁肋36相对于联锁环38的联锁作用用于使壳体鼻锥M相对于壳体主体22在轴向方向上可靠地定位,而联锁肋36相对于连接支腿部40的联锁作用用于使壳体鼻锥M相对于壳体主体22在周向方向上可靠地定位。壳体鼻锥M以筒形轮廓沿着中心轴线向后延伸以与联锁环38的内周侧相接,从而限定适于插入壳体主体22中的支撑筒部42。从壳体鼻锥M的外周面突起的连接支腿部 40在轴向方向上延伸指定距离,直至到达该支撑筒部42的外周面。在前方开口附近,形成在壳体鼻锥M的内周面上的一对帽锁定凸起47、47在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相对定位的位置处突出。在壳体鼻锥M的内周面上,一对第一导向狭槽44、44和一对第二导向狭槽46、46 平行于轴向方向延伸地形成在分别沿直径方向相对定位的位置处。第一导向狭槽44、44和第二导向狭槽46、46中的每一个从壳体鼻锥M的轴向中间部延伸到支撑筒部42的内周面,并且向支撑筒部42的后端敞开。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该对第一导向狭槽44、44的相对的直径方向和该对第二导向狭槽46、46的相对的直径方向彼此垂直。第一导向狭槽44比第二导向狭槽46在周向方向上具有更大的宽度尺寸且在直径方向上具有更大的深度尺寸,并且在支撑筒部42中, 第一导向狭槽44采取穿过支撑筒部42的周壁的狭缝的形式。刺血针14与由壳体主体22和壳体鼻锥M组成的壳体12组装到一起,以便容纳在该壳体12的内部空间中。壳体鼻锥对优选是透明或半透明的,使得在穿刺之后,所采集的血液是可见的。刺血针14是嵌入成型部件,其由嵌入并锚固在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杆形刺血针套 50中的穿刺针52 (用作穿刺构件)组成,并且沿中心轴线延伸。穿刺针52的尖端从刺血针套50的末端部的中心在向前的方向上突出。
设有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环形支撑突出部的弹簧座M形成在刺血针套50的后端处。一对导向突出部56、56 —体地形成在刺血针套50的后端部的外周面上并且在与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突出到任一侧。同时,一对再使用防止突出部58、58 —体地形成在刺血针套50 的前端部的外周面上并且在与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突出到任一侧。一对锁定突出部60、60在自该对再使用防止突出部58、58起轴向向后指定尺寸的位置处一体地形成在刺血针套50 的外周面上,并且在与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突出到任一侧。该对再使用防止突出部58、58的突出方向和该对锁定突出部60、60的突出方向彼此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该对再使用防止突出部58、58的突出方向和该对锁定突出部60、60的突出方向绕中心轴线彼此相差90度,而该对再使用防止突出部58、58的突出方向和该对导向突出部56、56的突出方向绕中心轴线相同。针帽18设置到刺血针套50的末端侧。一体地形成的针帽18是杆形的并且从刺血针套50的穿刺针52从其突出的末端沿同一中心轴线延伸。收缩到较小外径的扭断部64 限定刺血针套50和针帽18的边界部,并且设计为使得通过包括使针帽18相对于刺血针套 50绕中心轴线扭转以导致在扭断部64处分离的手动操作,能够将针帽18从刺血针套50拆卸。通过将针帽18从刺血针套50拆卸,被针帽18覆盖的穿刺针52的末端部此时暴露。如图6中所述,针帽18的末端部采取扁平抓握部66的形式;在该抓握部66的后端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任一侧的部分中,突出部68和舌形弹性卡扣部70形成为在沿轴向方向相对定位的位置处突出。刺血针14从刺血针套50的后端插入壳体主体22中,并组装为布置在壳体12的中心轴线上,而针帽18穿过壳体鼻锥24。在刺血针14与壳体12的组装期间,压缩卷簧16 和锁定环72也安装在壳体12内。具体地,压缩卷簧16容纳在壳体主体22的底部内并且布置在中心轴线上,而其后端部定位为装配在壳体主体22的弹簧座沈内,前端部与刺血针套50的弹簧座M配合。 压缩卷簧16由此插入壳体主体22的底部与刺血针套50的后部轴向相对表面之间,并且通过刺血针套50在轴向方向上向后的移位(更深地进入壳体主体22中)而导致经受压缩变形,与该压缩变形关联的推压力施加在将刺血针套50向前推动并将刺血针套50从壳体主体22推出的方向上。同时,如图6到图9中所示,锁定环72是大体圆环形的模制树脂部件,其以可旋转方式附接在壳体鼻锥M的支撑筒部42的外部周围。一体地形成在锁定环72上的一对邻接支腿部74、74在向前的方向上突出,并且这些邻接支腿部74、74沿支撑筒部42的周边插入相邻连接支腿部40、40之间。然后,当锁定环72旋转时,邻接支腿部74与连接支腿部40 在周向方向上邻接,从而将锁定环72在支撑筒部42的容许旋转范围限制于小于45度。一体地形成的内凸缘形的配合部75位于锁定环72的后端部处;一对通过狭槽 76、76和一对第二通过狭槽78、78形成在该配合部75的内周面上并且在分别沿直径方向相对定位的位置处平行于轴向方向延伸。这些第一通过狭槽76、76和第二通过狭槽78、78分别成直线地沿配合部75的整个轴向长度延伸。配合部75的内径尺寸比刺血针套50和针帽18的外径尺寸稍大,并且锁定环72 安装为装配在刺血针套50和针帽18的外部周围。配合部75的第一通过狭槽76具有比刺血针套50的再使用防止突出部58稍大的横截面,从而再使用防止突出部58能够在轴向方向上通过第一通过狭槽76。配合部75的第二通过狭槽78具有比刺血针套50的锁定突出部60稍大的横截面,从而锁定突出部60能够通过第二通过狭槽78在轴向方向上行进。由锁定环72中的该对第一通过狭槽76、76的相对的直径方向和该对第二通过狭槽78、78的相对的直径方向形成的角度(交叉角)与由刺血针套50上的该对再使用防止突出部58、58的相对的直径方向和该对锁定突出部60、60的相对的直径方向形成的角度(交叉角)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该对第一通过狭槽76、76的相对的直径方向和该对第二通过狭槽78、78的相对的直径方向彼此以大约60度相交。如从图8和图9中将显而易见,根据该布置,在刺血针套50穿过锁定环72并且刺血针套50的该对再使用防止突出部58、58位于与锁定环72的该对第一通过狭槽76、76对准以便允许其在轴向方向上通过的周向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处的情况下,刺血针套50的该对锁定突出部60、60与锁定环72的该对第二通过狭槽78、78偏移地定位,由此锁定环72 被锁定突出部60、60阻挡并且防止在轴向方向上向前行进。另一方面,在刺血针套50的该对锁定突出部60、60与锁定环72的该对第二通过狭槽78、78对准以便允许其在轴向方向上通过的情况下,刺血针套50的该对再使用防止突出部58、58与锁定环72的该对第一通过狭槽76、76偏移地定位,由此再使用防止突出部58、58被锁定环72阻挡并且被阻止相对于锁定环72朝向刺血针套50的轴向后方行进。刺血针套50的该对再使用防止突出部58、58和该对锁定突出部60、60以比锁定环72的配合部75的厚度尺寸稍大的距离在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分开。因而,在再使用防止突出部58、58轴向向前并离开配合部75定位且锁定突出部60轴向向后并离开配合部75 定位的情况下,装配在刺血针套50的外部周围的锁定环72能够相对于刺血针套50旋转。 通过旋转锁定环72,该对再使用防止突出部58、58或该对锁定突出部60、60选择性地与第一通过狭槽76、76或第二通过狭槽78、78对准,以便允许通过第一通过狭槽76、76或第二通过狭槽78、78在轴向方向上移位。一对挤压凸部80、80 —体地形成在锁定环72的外周面上并且突出到直径方向上的任一侧。当在锁定环72的轴向方向上观看时,挤压凸部80形状如不等边直角三角形;与其斜边对应的面构成绕锁定环72的中心轴线倾斜的倾斜挤压面82。如图3和图5中所示, 在锁定环72安装在支撑筒部42上的情况下,这些挤压凸部80、80对准以便从壳体主体22 的操作元件20向内定位。本实施例的刺破器具10通过将刺血针14与压缩卷簧16和锁定环72 —起以上述方式安装在壳体12内而组装。从刺血针套50突出的导向突出部56、56通过导轨30、30插入,所述导轨30、30设置作为导向机构,用于在延伸的方向上引导刺血针14,允许安装在壳体12内的刺血针14在轴向方向上移动,同时防止刺血针14绕其中心轴线的旋转,即相对于壳体12的周向移位。如图4中所示,在该器具作为面向用户的零售产品而设的标准状态下,壳体鼻锥 24的帽锁定凸起47、47通过轴向紧扣在形成在针帽18上的突出部68与弹性卡扣部70之间而分别锁定在适当位置,从而使刺血针14相对于壳体12在轴向方向上定位为使得针帽 18的抓握部66从壳体鼻锥M向外部突出指定距离。如图3中所示,在该标准状态下,刺血针14被更深地推入壳体主体22中,导致压缩卷簧16的压缩变形,直到刺血针套50的锁定突出部60、60定位到锁定环72的后方。如
9图4中所示,在该状态下,刺血针套50的再使用防止突出部58、58定位为横跨锁定环72的第一通过狭槽76、76和壳体鼻锥M的支撑筒部42的第一导向狭槽44、44。也就是说,再使用防止突出部58在锁定环72的第一通过狭槽76和壳体鼻锥M的第一导向狭槽44内的该接合构成疏忽操作防止机构,该疏忽操作防止机构设计为以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壳体鼻锥M不可旋转的方式锁定锁定环72。如图5中所示,在该定位状态下,锁定环72的挤压凸部80的倾斜挤压面82从操作元件20向内相对定位。当此后用手指将操作元件20推入壳体12中时,操作元件20的一个周向端压靠倾斜挤压面82,并且基于与倾斜挤压面82的倾斜角一致地产生的分力作用,操作元件20的推力被转化成施加在锁定环72上的旋转力。如先前提及的,在图3和图 4中所示的标准状态下,防止了锁定环72相对于壳体12的旋转,因而即使操作元件20被意外地按压,也避免了疏忽地促动刺破器具10的穿刺操作。(穿刺准备状态)现在描述转向使用设置在上文讨论的标准状态下的刺破器具10的穿刺操作的讨论。首先,在刺破器具10处于图3和图4中所示的标准状态中的情况下,将壳体12抓握在一只手中,同时另一只手抓住针帽18并且扭转针帽18。这导致针帽18的突出部68和弹性卡扣部70与壳体鼻锥M的帽锁定凸起47脱离,并且针帽18在扭断部64处从刺血针套 50扭断,使得针帽18从壳体鼻锥M拆卸。通过该操作,刺破器具10从标准状态达到图10 和图11中所示的穿刺准备状态。在刺破器具10处于该穿刺准备状态中的情况下,将针帽18从相对于壳体鼻锥M 在轴向方向上定位的状态中释放,并且刺血针套50在压缩卷簧16的推压力下轴向向前移动。刺血针套50的锁定突出部60与锁定环72的配合部75的后端面邻接,防止在轴向方向上进一步向前移位。突出部60抵靠锁定环72的该锁定作用保持刺血针14处于穿刺准备位置。随着刺血针套50移入该位置,刺血针套50的再使用防止突出部58、58从其与锁定环72的第一通过狭槽76、76的接合位置在向前方向上移动离开,并且定位为专门地接合在壳体鼻锥M的第一导向狭槽44、44中。因而,在穿刺准备状态下,刺血针套50的再使用防止突出部58、58和锁定突出部 60、60分别脱离到锁定环72的第一通过狭槽76、76和第二通过狭槽78、78的轴向前侧和后侧,从而允许锁定环72在壳体12内旋转。(穿刺操作状态)因此,如图12中所示,要使该器具从穿刺准备状态达到用于进行穿刺操作的穿刺操作状态,在保持刺破器具10处于穿刺准备状态的同时,用手指推动操作元件20。通过抵靠着锁定环72的倾斜挤压面82挤压操作元件20,锁定环72相对于壳体12和刺血针14绕中心轴线旋转。如图13和图14中所示,当锁定环72的第二通过狭槽78、78与先前邻接锁定环72的后端面的刺血针套50的锁定突出部60、60对准时,锁定突出部60、60从被锁定环72阻止在轴向方向上移位的状态中释放,从而允许锁定突出部60、60在轴向向前的方向上通过锁定环72的第二通过狭槽78、78移位。结果,如图15和图16中所示,刺血针14在压缩卷簧16的推压力下以强有力的方式在壳体12内轴向向前行进。因此,刺血针14轴向向前行进,直到刺血针14的导向突出部56、56与锁定环72的后端面邻接,由此刺血针14的穿刺针52的尖端从壳体鼻锥M的前端开口向外延伸指定距离,从而可进行穿刺操作。(穿刺后)在穿刺操作期间,由于压缩卷簧16的推压力,刺血针14轴向向前行进超过压缩卷簧16的自由长度的距离。在这一点上,因为压缩卷簧16的轴向端部分别锚固到壳体主体 22的底部和刺血针14的后端部,所以在穿刺针52从壳体鼻锥M伸出的穿刺时刻,压缩卷簧16的恢复力在将刺血针14拉回壳体12内的方向上作用于刺血针14。由此,从壳体鼻锥M伸出的穿刺针52的穿刺操作瞬间进行,并且在穿刺之后,刺血针14迅速地收回到壳体12内并且穿刺针52的尖端保持在壳体鼻锥M内,如图17和图 18中所示。(再使用的防止)在上述的穿刺操作之后,如图17和图18中所示,刺血针14保持在由压缩卷簧16 的自由长度确定的轴向位置处。先前由操作元件20旋转的锁定环72保持在其旋转之后的位置处,如图13和图14中所示。具体地,在穿刺之后,锁定环72保持在表示没有旋转力施加在其上的非锁定状态的旋转位置处,因此即使向内推动刺血针14,锁定突出部60也仅仅行进通过第二通过狭槽78,从而锁定突出部60不被锁定环72阻挡。因而,在穿刺之后,即使操作操作元件20,用以使刺血针14轴向向前延伸的穿刺操作也不能够再现。另外,如果在穿刺之后试图通过将一根金属丝等推过壳体12的前开口而推动刺血针14深入壳体12中,如图13和图14中所示,因为刺血针14的再使用防止突出部58、58 和锁定突出部60、60的周向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与锁定环72的第一通过狭槽76、76和第二通过狭槽78、78的周向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不同,所以能够可靠地阻止再使用的尝试。具体地,当强制地将刺血针14更深入地推进壳体12中时,即使刺血针14的锁定突出部60、60能够成功地与第二通过狭槽78、78在周向方向上对准,使得锁定突出部60、 60更深地移动经过锁定环72,在此时间点上,再使用防止突出部58、58已经相对于第一通过狭槽76、76未对准地定位。因而,如图19和图20中所示,随着刺血针14被推得更深入, 再使用防止突出部58、58与锁定环72的配合部75的前端面邻接,使得锁定环72仅仅与刺血针14 一起更深地移入壳体12中,从而刺血针14基本上不能够与锁定环72再接合而达到图8到图11中所示的穿刺准备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锁定环72定位到壳体鼻锥M的后方,并且直径比壳体鼻锥24的支撑筒部42大并且定位为绕支撑筒部42的外部滑动。因而,即使通过壳体鼻锥M 的前开口看,锁定环72也基本上从视野中隐藏,因而基本上不能在将刺血针14向内推过壳体鼻锥M的小前开口的同时造成锁定环72的旋转移位。另外,通过导轨30、30中的导向突出部56、56的接合作用,刺血针14被防止绕中心轴线相对于壳体12旋转,因此不能够通过旋转刺血针14将相对旋转作用施加在锁定环 72上。此外,如前所述,因为锁定环72能够更深地进入壳体主体22中,所以如果试图使用通过壳体鼻锥M的前开口插入的一根金属丝等旋转锁定环72,则对于该金属丝等而言,在轴向方向上产生锁定环72的接触反作用力将是非常困难的。尽管此处已对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将理解的是本发明决不由该说明实施例的细节限制。例如,图21到图3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次性刺破器具100,该一次性刺破器具100采用具有另一构造的锁定环72。在本实施例的一次性刺破器具100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并且将不进行详细讨论。图M以分解示了本实施例的刺破器具100,而图21到图23图示了处于标准状态,即提供给用户的零售产品状态的刺破器具100。如图中所见,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刺破器具100未设有从刺血针套50突起的该对再使用防止突出部(58、58)。在本实施例中,一对旋转阻止突出部102、102形成在与第一实施例的该对再使用防止突出部(58、58)近似相同的位置处。与此相关联,锁定环72的配合部75的轮廓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具体地,内凸缘形的配合部75设有一对槽口 104、104,该对槽口 104、104在直径方向上相对定位并且各自横贯约其四分之一周。另外,锁定环72的配合部75的后端面的厚度部分地减小以便限定一对在直径方向上相对定位的薄部106、106。这样,挤压面82由位于薄部106的边界处的肩面限定且位于锁定环72的配合部75的后端面上。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用薄部106、 106代替了第一实施例中的从锁定环72的外周面突出的挤压凸部80、80。通过由位于薄部 106的边界处的肩面限定的挤压面82,设置到壳体12的操作元件20的推力的分力将施加在锁定环72上并且用作旋转力。在图21到图23中所示的刺血针14通过与壳体鼻锥M内的针帽18接合而相对于壳体12在轴向方向上定位的标准状态下,锁定突出部60轴向向后并且离开配合部75的后端面地定位,而旋转阻止突出部102、102位于配合部75、75内,如图25中所示。在该状态下,每个旋转阻止突出部102的两个周向端部与每个槽口 104的周向端部绕中心轴线相对定位。利用该布置,当锁定环72绕中心轴线旋转时,刺血针14的旋转阻止突出部102与配合部75的槽口 104邻接。此外,通过将刺血针14的导向突出部56、56插入壳体主体22 的导轨30、30中来防止刺血针14绕中心轴线旋转。因此,在标准状态下,疏忽操作防止机构通过锁定环72在壳体12中经由刺血针14的接合作用而防止锁定环72的旋转,在该疏忽操作防止机构中,旋转阻止突出部102、102与槽口 104、104邻接并且导向突出部56、56 插入导轨30、30中以便防止绕中心轴线旋转。现在描述转向使用设置在上文讨论的标准状态下的刺破器具100的穿刺操作的讨论。首先,如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将针帽18从刺血针套50扭断,使得针帽18从壳体鼻锥 24拆卸以使该器具达到穿刺准备状态,如图沈和图27中所示。在刺破器具100处于此穿刺准备状态的情况下,如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将刺血针套50从通过针帽18在轴向方向上定位的状态中释放,并且刺血针套50在压缩卷簧16的推压力下轴向向前移动。由此,刺血针套50的锁定突出部60、60与锁定环72的配合部75的后端面邻接。随着刺血针套50移入该位置,刺血针套50的旋转阻止突出部102、102从锁定环 72的配合部75在向前方向上移动离开,从而允许锁定环72在壳体12内旋转。因此,在该穿刺准备状态下,与第一实施例类似,随着操作元件20被朝向壳体12 向内推动,操作元件20压靠锁定环72的挤压面82,使得在旋转方向上的分力下,锁定环72 相对于壳体12和刺血针14绕中心轴线旋转。这样,如图观到图30中所示,当先前邻接锁定环72的配合部75的后端面的刺血针套50的锁定突出部60、60与锁定环72的槽口 104、 104对准时,刺血针套50从在轴向方向上被阻止移位的状态中释放,从而允许锁定突出部60、60在轴向向前的方向上通过锁定环72的槽口 104、104移位。结果,如图31中所示,刺血针14在压缩卷簧16的推压力下以强有力的方式在壳体12内轴向向前行进。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穿刺针52从壳体12的前开口瞬间延伸出去,从而可进行穿刺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定位肋108从壳体主体22的管状部的内周面突出,以便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经过压缩卷簧16布置所在的壳体主体22的底端侧。由于所述多个定位肋108,压缩卷簧16能够沿中心轴线稳定地定位并且经受延长和收缩变形。此外,如图32中所示,在穿刺针52的尖端保持在壳体鼻锥M内的穿刺后状态下, 先前通过操作元件20旋转的锁定环72保持在其旋转之后的位置处,如图四和图30中所示。因而,在穿刺之后,即使试图强制性地通过将刺血针14深入地推进壳体12中来再使用该器具,如图33和图34中所示,刺血针14的锁定突出部60、60也仅仅通过锁定环72的槽口 104、104更深地移入壳体主体22中,刺血针14基本上不能够与锁定环72再接合而达到图25到图27中所示的穿刺准备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因为导向突出部56、56插入导轨30、30中以便防止刺血针 14相对于壳体12绕中心轴线旋转,所以已被推入的刺血针14也不可能旋转并与锁定环72 接合。因此,为了在穿刺之后再次达到穿刺准备状态,必须在将刺血针14向内推过壳体鼻锥对的小前开口的同时导致锁定环72的旋转移位。因此,将更加难以再使用该器具。在根据前述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刺破器具10、100中,单一压缩卷簧16布置在壳体12内并且适于在刺血针14上施加延展力和缩回力。然而,可替代地,例如分别为刺血针14提供用于在延展方向上施加推压力的弹簧构件和用于在缩回方向上施加推压力的弹簧构件也是可接受的。此外,关于穿刺构件,可用刀片等来替换如此处作为示例显示的穿刺针52。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采用防止锁定环72相对于壳体12旋转的疏忽操作防止机构,以便防止处于标准状态的刺血针14的不期望的延伸动作。然而,代替地,采用例如插入操作元件20内并防止操作元件20本身在朝向壳体12的推动方向上移位的疏忽操作防止机构也是可能的。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刺血针14利用再使用防止突出部58或旋转阻止突出部 102与锁定环72接合,而利用导向突出部56与壳体12接合,以便以相对于壳体12不可旋转的方式锁定锁定环72,从而提供疏忽操作防止机构。然而,代替采用该构造的刺血针,也可接受的是采用如下帽18,该帽18设有适于与锁定环72接合的再使用防止突出部或旋转阻止突出部,同时设有适于与帽锁定凸起47接合的导向突出部,以便以不可相对于壳体12 旋转的方式锁定锁定环72,从而提供疏忽操作防止机构。此外,在标准状态或穿刺准备状态期间,为了防止锁定环72疏忽地从壳体鼻锥M 脱离并且轴向向后移动,可将突出部设置到操作元件20的内面侧(壳体12的内部空间侧),用于防止锁定环72的脱离。
权利要求
1.一种一次性刺破器具(10,100),其中通过弹簧构件(16)推压容纳在壳体(1 中的刺血针(14),使得设置在所述刺血针(14)的末端处的穿刺构件(5 适于从所述壳体(12) 延伸出以便执行穿刺操作,所述一次性刺破器具(10,100)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 内设置锁定环(72),从而允许所述刺血针(14)在延伸方向上通过所述锁定环m移位;锁定突出部(60)设置到所述刺血针(14),并且所述锁定突出部(60)适于与所述锁定环接合,以便在所述弹簧构件(16)被压缩的情况下将所述刺血针(14)保持在位于所述壳体(1 中的深处的穿刺准备位置中;并且设置操作构件(20),以通过旋转所述锁定环m以便使所述锁定突出部(60)与所述锁定环(72)脱离并借助所述弹簧构件(16)使所述刺血针(14)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移位,来执行所述穿刺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刺破器具(10,100),其中在所述穿刺操作之后,所述锁定环相对于所述刺血针(14)的周向位置被维持,以便保持所述刺血针(14)的所述锁定突出部(60)与所述锁定环脱离,从而防止所述锁定突出部(60)与所述锁定环 (72)再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刺破器具(10),其中再使用防止突出部(58)设置到所述刺血针(14),并且所述再使用防止突出部(58)适于防止所述锁定突出部(60)与所述锁定环m再接合,使得在所述锁定环m位于表示所述锁定突出部(60)已脱离并且所述刺血针(14)的所述穿刺操作已执行的旋转位置处的情况下,随着所述刺血针(14) 被推动并深入移位到所述壳体(1 中,所述再使用防止突出部(58)与所述锁定环(72)邻接,以便限制所述刺血针(η)相对于所述锁定环m的深入移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刺破器具( ο),其中允许所述锁定环m深入移位到所述壳体(12)中,并且在所述锁定环(72)位于表示所述刺血针(14)的所述穿刺操作已执行的所述旋转位置处的情况下,随着所述刺血针(14)被推动并深入移位到所述壳体 (12)中,所述再使用防止突出部(58)与所述锁定环m邻接,使得所述锁定环m与所述刺血针(14) 一起经历深入移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刺破器具(10,100),其中设置疏忽操作防止机构 (30,44,56,58,76,102,104),用于阻止所述锁定环(72)相对于所述壳体(12)的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刺破器具(10,100),其中帽(18)附接到所述刺血针 (14)的所述末端以便覆盖所述穿刺构件(52),并且在所述帽(18)被附接的情况下,通过经由所述帽(18)和所述刺血针(14)中的任一个使所述锁定环以相对于所述壳体(12) 不可旋转的方式被接合来提供所述疏忽操作防止机构(30,44,56,58,76,102,104),并且通过拆卸所述帽(18),所述锁定环(72)适于脱离以变得可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刺破器具(10,100),其中设置导向机构(30),用于在防止所述刺血针(14)相对于所述壳体(12)的周向移位的同时在所述延伸方向上引导所述刺血针(14)。
全文摘要
一种一次性刺破器具(10,100),包括刺血针(14),该刺血针容纳在壳体(12)中并通过弹簧构件(16)推压,使得设置在刺血针(14)的末端处的穿刺构件(52)适于从壳体(12)中伸出以便执行穿刺操作;锁定环(72),该锁定环布置在壳体(12)内,从而允许刺血针(14)在延伸方向上通过锁定环(72)移位;锁定突出部(60),该锁定突出部设置到刺血针(14)并且适于与锁定环(72)接合以便在弹簧构件(16)被压缩的情况下将刺血针(14)保持在位于壳体(12)中的深处的穿刺准备位置中;和操作构件(20),该操作构件适于通过旋转锁定环(72)以便使锁定突出部(60)与锁定环(72)脱离并借助弹簧构件(16)使刺血针(14)在延伸方向上移位来执行穿刺操作。
文档编号A61B5/151GK102309330SQ201110179810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2日
发明者内村智彦, 石仓弘三, 铃木贤 申请人:尼普洛株式会社
产品知识
行业新闻
- 专利名称::塞鼻丹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塞鼻丹,属于一种用中药制成的鼻施中成药。目前尚未发现用中药制成的塞在鼻孔里,并通过药物在鼻腔内的作用,治疗头疼、浅表性胃炎和心律失常等疾病的中成药。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用中药制成的塞鼻
- 专利名称:通过液态形式的消毒剂对包装材料消毒的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液态形式的消毒剂对包装材料消毒的方法和装置。背景技术: 无菌包装技术长时间用来包装食品和类似物,特别是对细菌和存放敏感的产品,以便给以产品延长的上架时间,使其可从
- 专利名称:输液管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管。为实现上述目的,这种输液管包括管体,其结构特点是在管体壁内预置有通过导线与电源构成电连接的发热体。上述的发热体最好是电热丝,电热丝预置在靠近管体的内壁处,电热丝的排列可以呈螺旋线
-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治疗禽腹泻的药物制剂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兽医药配制品,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治疗禽腹泻的药物制剂。 背景技术:腹泻是禽的一种常见病,主要表现在拉稀、粪便颜色不正常、精神沉郁、羽毛蓬乱等。目前用于治疗细菌性腹泻通常采用
- 专利名称:丹参消脂镇痛丸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高脂血症是常见的多发病之一,长期以来,在西医和其他药物都不能治愈高脂血病症的情况下,申请人对高脂血病进行探索研究,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发明了治疗高脂血症的新技术一丹參消脂镇痛丸,丹參消脂镇痛丸的发明
- 专利名称:治疗咳嗽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汤剂,特别是一种治疗咳嗽的药物组合物。背景技术: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咳嗽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肺热、肺肾虚, 再加上外感风寒从而造成上呼吸道黏膜发炎,而引起的咳嗽。
- 专利名称:一种含有环磷腺苷葡胺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环磷腺苷葡胺的冻干粉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医药领域。背景技术:环磷腺苷葡胺,英文名称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系环
- 超声波观测系统、超声波观测系统的动作方法【专利摘要】超声波观测系统(1)具备:超声波振子(11),其对被检体发送和接收超声波来生成超声波信号;第一自动加压机构(12),其对被检体施加按压力来使被检体产生加压位移;弹性图像生成用位移计量电路(
- 专利名称:天山雪莲果酒及其生产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天山雪莲果酒及其制备方法,加工酒度为4. 5 12度时为果露酒,酒度为12 观度时为果酒,酒度为38 60度时为酱香果酒,演变此三种天山雪莲果酒的生产方法。背景技术:天山雪莲果也称雪
- 专利名称:压疮红外线氧疗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具体为一种压疮红外线氧疗罩。 背景技术:临床患者皮肤出现溃疡压疮现象时,通常采用在压疮局部吹氧治疗,吹氧治疗时 必须有专业护理人员手持氧气管对溃疡部位进行吹氧治疗,待吹氧
- 专利名称:一种儿童胸骨穿刺针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儿童胸骨穿刺针。 背景技术:传统的骨髓穿刺针,针长、针头粗,穿刺用力大,不易把握用力大小及穿刺深度, 容易穿刺过深,加之小儿胸骨薄,在胸骨穿刺时易损伤
- 一种耳内检查器的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耳内检查器,包括圆环形的镜体支架,所述镜体支架内设置有照明灯装置;所述的照明灯装置上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另一端连接有照明灯电源,所述照明灯电源上设置有电源开关;所述照明灯电源与所述镜体
- 专利名称::黄连总生物碱降血脂复方制剂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植物提取物复方,具体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的中药提取物复方制剂。《眾玟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类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心血管疾病是二十一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
- 一种口腔种植体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腔种植体。它由植牙件(1)、固位件(2)和固位套筒(3)组成;植牙件(1)采用多孔钽制件,孔隙率为60%~70%;植牙件(1)内部有上下贯通的通孔(4),通孔(4)侧面有普通螺纹;植牙
- 专利名称:骨痛贴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骨痛贴,它属于纯中药外用制剂。目前,治疗骨痛病症多采用单纯性外用药(即擦剂),往皮肤上擦药水,涂抹后极易挥发,影响药物向皮肤组织内渗透,病变组织难以充分吸收,从而疗效甚低;使用擦剂,病人需每
- 专利名称:烧烫伤胶的生产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外伤科医疗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烧烫伤胶生产方法。随着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外伤用药也迅速增多,以包伤用药到手术用药、从医院用药到家庭用药,品种繁多、诸如止血膏、消炎膏、创可贴等,中国发明专利
- 臭味气体处理的反应装置制造方法【专利摘要】臭味气体处理的反应装置,包括箱体、动力设备区、生物洗涤区和生物过滤区,所述动力设备区设于箱体的左端,生物洗涤区设于动力设备区的右侧,该生物洗涤区包括第一填料承载架和组合式膨胀填料,其中第一填料承载架
- 专利名称:抗癌食疗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治疗癌症的食疗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含有一定酒精浓度的一种饮料型药物组合物。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制备抗癌食疗药物组合物的方法。实现本发明目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抗癌食疗药物组
- 专利名称:放射成像用造影剂和造影组合物及利用此类药剂的放射成像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多方面地涉及X射线成像用造影剂,一种利用放射成像技术使可造影肉体部位成像的方法(包括向该部位输送成像有效量的一种成像有效、生理上可接受的造影剂),及可用于此类
- 专利名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的是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的名称为黄莪通闭胶囊。背景技术: 前列腺由腺体及肌肉组成,这些组织会随年龄生长。它们的
- 专利名称:用于改善心脏瓣膜功能的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总的来说涉及心脏瓣膜修复和瓣环成形(armuloplasty)装置。更具体地 说,本发明涉及具有各种畸形和功能障碍的心脏瓣膜的修复。背景技术:病变的二尖瓣和三尖瓣瓣膜经常需要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