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盈VI

油压机,油压机厂家

全国产品销售热线

15588247377

产品分类

您的当前位置:行业新闻>>自排气过滤滴斗的制作方法

自排气过滤滴斗的制作方法

发布时间:2025-04-25

自排气过滤滴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药液过滤领域,公开了一种自排气过滤滴斗,包括上盖和下壳。上盖设有注射口、进液口、排气腔和排气口;注射口上配有胶帽,进液口连接有输液导管,排气腔与排气口连通,排气口处配有排气功能的排气帽,实现液面控制和自动排气功能。下壳上设有阻气过滤层和出液口,阻气过滤层压合在下壳体顶端,由阻气膜和药液过滤膜组合而成,实现阻气、自动止液、止回的功能;药液过滤膜靠近出液口,出液口连接有输液导管。下壳与所述上盖连接成型;上盖采用一体成型注塑工艺,简化制作工艺,降低生产成品;底部出液口设有小槽,降低药液流速,避免气体流入出液口;另下壳内增设初滤层,阻气过滤层采用医用硅橡胶膜,实现药液的多重过滤。
【专利说明】自排气过滤滴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药液过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排气过滤滴斗。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带有自排气功能的输液用滴斗,滴斗的两端都是敞开式结构,敞开处分别连接滴斗上盖和下壳,上、下壳与滴斗的连接处需要通过粘接剂实现密封连接。滴斗部件太多,加工工艺较复杂,生产效率较低;体积较小,部件之间的组装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现有输液用滴斗组装部件较多,生产和组装难度较大,生产效率低;彻底解决排气、控制液面高度、止液、过滤和止回血的问题。
[0005]( 二 )技术方案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排气过滤滴斗,包括上盖和下壳,所述上盖的底端为敞开结构,所述下壳连接在所述上盖的底端;所述下壳上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连接有输液导管;所述出液口上方设有阻气过滤层,所述阻气过滤层包括阻气膜和过滤膜,所述过滤膜较阻气膜靠近所述出液口 ;所述上盖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注射口、进液口和排气口,所述注射口上套接有胶帽,所述进液口连接有输液导管;所述排气口上配有排气帽,排气帽上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处设有止液膜。
[0007]其中,所述空腔内设有排气腔,所述排气腔的一端与所述上盖的内部连通,另一端穿入所述排气帽并与所述排气孔连通。
[0008]其中,所述上盖、注射口、进液口与所述排气腔为一体结构。
[0009]其中,所述下壳与上盖的连接处还设有初滤层,所述初滤层将所述上盖内腔与下壳内腔隔开。
[0010]其中,所述初滤层为药液过滤膜。
[0011]其中,所述出液口在所述下壳内设有一伸出段,所述下壳内壁与过滤膜之间位于所述伸出段的周围留有空隙。
[0012]其中,所述伸出段的侧壁上还设有小槽,所述排气口使所述间隙与出液口伸出段的内腔相互连通。
[0013]其中,所述排气腔位于所述上盖内部的一端,沿所述上盖的侧壁设有一延伸段。
[0014]其中,所述下壳内设有挡圈,所述过滤膜位于上盖和下壳的连接处,所述阻气膜位于下壳内部的出液口上方,所述挡圈位于过滤膜和阻气膜下方,起支撑作用。
[0015]其中,所述采用医用硅橡胶膜时可取消阻气膜通过药液的浮力用医用硅橡胶膜的上下浮动起到止液的功能。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8]本实用新型自排气过滤滴斗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制造简单、操作方便、可实现液面控制、自动排气、自动止液和止回血的功能。
[0019]本实用新型结构分上盖和下壳两部分,组装成型。上盖上设有注射口、进液口、排气口和排气腔,亦可设置多个排气腔和排气口。与上盖一次注塑成型,简化了制造工艺;排气口处配有排气帽,排气帽内设有排气孔和止液膜,防止药液自排气孔溢出,实现液面控制和自动排气的功能,下壳上设有阻气过滤层和出液口,阻气过滤膜由阻气膜和过滤膜两层结构组成,过滤膜位于靠近出液口的位置,实现了阻气、药液过滤和自动止液的功能;出液口处设有小槽,降低了药液流入出液口的速度,避免过滤膜上层的气体被快速流动的药液带入出液口内,减少气泡,保证使用安全;
[0020]该实用新型也可实现双极过滤,在下壳顶部设有初滤层,在出液口上部设有阻气过滤膜,实现药液的双重过滤功能。阻气过滤膜也可换成医用硅橡胶膜,平放在初滤层与出液口之前,且与下壳内壁之间留有间隙,通过药液的浮力用医用硅橡胶膜的上下浮动起到止液的功能。从而实现了药液的二次过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下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下壳的俯视图;
[002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下壳的俯视图;
[0026]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其中,1、胶帽;2、输液导管;3、进液口 ;4、排气孔;5、排气帽;6、止液膜;7、排气腔;8、阻气过滤层;81、医用硅橡胶膜;9、出液口 ;10、下壳;11、上盖;12、初滤层;13、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33]实施例一:
[0034]如图1-4所示,上盖11是一个下端开口、内部为空的结构,上盖11上设有与上盖11内部连通,且与上盖11为一体结构的注射口、进液口 3和排气腔7 ;注射口上套接有胶帽1,以便于使用注射器向滴斗内补充药液;进液口 3连接有输液导管2,进液口 3是药液进入滴斗的入口 ;排气腔7的一端露在上盖11外侧,露出部分上套接有排气帽5,排气帽5上设有排气孔4,排气孔4与排气腔7的内腔相对,排气孔4与排气腔7之间还设有止液膜6,止液膜6允许气体通过,但不允许液体通过,可以实现阻止药液排出和排出滴斗内的气体两个目的。排气腔7位于上盖11内部的部分,沿着上盖11的侧壁有一段向下的延伸,但其最下端与上盖11的内部连通,其下端的高度就是液面的高度,起到控制液面高度的目的。
[0035]下壳10上边缘与上盖11的下边缘组装成型,下壳10中部设有出液口 9,出液口 9一端与输液导管2连接,另一端在下壳10内设有一伸出段;出液口 9处设有由阻气膜和过滤膜两层膜组成的阻气过滤层8,阻气过滤层8将下壳10内部分隔成上下两个部分,其中过滤膜位于靠近出液口 9伸出段的位置;出液口 9伸出段的端部顶在过滤膜上,过滤膜、伸出段以及下壳10内壁三者围成一个间隙,间隙围绕在伸出段周围。其中,过滤膜的特性决定了:当药液完全浸透过滤膜时,可实现药液过滤、自动止液的功能。
[0036]阻气过滤层8在制造时,直接将阻气膜和过滤膜压合在上盖11底部,然后将上盖11与下壳10组装即可成型。
[0037]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0038]药液从输液导管2和进液口 3进入滴斗,通过阻气过滤层8进入出液口 9流入出液导管。当药液自动滴到上盖11内排气腔7的底部位置时,液体会控制在此高度,起到控制液面的作用;此时药液通过阻气过滤层8,因阻气过滤层8设置有阻气膜,将此时产生的气体阻隔在阻气过滤层8的上面,气体就会通过排气腔7在排气帽5的作用下将产生的气体排出,不会流入下壳10内,实现自动排气的功能;经过阻气过滤膜8过滤的药液进入阻气过滤层8与下壳10之间的间隙,通过出液口 9流入导管;
[0039]当液面下降后,由于止液膜6可以使气体通过,排气腔7内的液面也会一起降下来。当药瓶内的药液用完后,液面一直下降到阻气过滤层8时,由于过滤膜的作用,滴斗内的气体无法通过过滤膜,药液停止滴下,输液自动停止,从而实现自动止液的功能。
[0040]实施例二:
[004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出液口 9伸出段的侧壁上设有一个连通出液口 9内腔和出液口 9周围间隙的小槽,该结构使得出液口 9内腔与间隙连通,过滤膜上层的药液流入出液口 9伸出段的入口增多,流速自然下降,从而避免药液流速过快将气体带入出液口 9。
[0042]当然,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还可以选择开设两个或者更多个小槽,以便进一步减小流经出液口 9伸出段处的药液的流速,彻底避免药液中的气体穿过过滤膜现象的发生,进一步保证滴斗的使用安全性。
[0043]另外,排气腔7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并配备套接上相应数量的排气帽5。
[0044]实施例三:
[004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下壳10与上盖11连接处还设有初滤层12,初滤层12由过滤膜组成;初滤层12将下壳10和上盖11内部连通的腔体分隔成两个独立的腔体。
[0046]制作时,直接将阻气过滤层8的两层结构压合在下壳10底部的出液口 9顶部,将初滤层12直接压合在上盖11的底部,然后将上盖11与下壳10连接。
[0047]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与实施例一的过程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上盖11流下来的药液,首先经过出滤膜初步过滤后,再进入初滤层12与阻气过滤层8之间的下壳10内腔内。该结构实现了对药液的二次过滤,可以将较大的杂质阻挡在上盖11内,避免杂质对阻气过滤层8的过滤膜造成损坏;同时也是一种双重保险,即使其中一层过滤膜意外破裂,滴斗仍然可以实现过滤的功能,确保杂质不会混入人体。
[0048]实施例四:
[0049]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三基本相同,区别在于:阻气过滤层8由医用硅橡胶膜81和过滤膜组成,医用硅橡胶膜81也用来阻气;下壳10内设有挡圈13,挡圈13放置在下壳10内,挡圈13的底部与下壳10的底面之间留有间隙,医用硅橡胶膜81平铺在该间隙内,并可在该间隙内上下运动,过滤膜压合在上盖11的底部。本实施例中的阻气过滤层8的作用与实施例一中的相同,都是用来实现阻气过滤功能;但是在生产制造时,只需将医用硅橡胶膜81平铺在出液口 9的上方,将挡圈13放入下壳10内,然后将过滤膜压合在上盖11的底部并于与下壳10组装成型。在过滤膜和医用硅橡胶膜81之间留有一段空隙,医用硅橡胶过滤膜平放在出液口 9的顶部,当药液通过过滤膜过滤后,下流至出液口 9处,药液通过医用硅橡胶膜81的边缘流下去,此时医用硅橡胶过滤膜就会浮起,与挡圈13的底部紧贴在一起,起到阻气作用。该结构使得出液口 9处的药液积存较多,流动面积较大,相应的流动速度就比较慢,可以减少因药液流速过快产生的气泡数量。
[0050]实施例五:
[005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不设排气腔7,排气帽5位于上盖11的侧壁高度1/2处,排气帽5的内部直接与上盖11内部的空腔连通。上盖11内的气体直接通过排气帽5的排气孔4排出,由于排气孔4处设有止液膜6,药液不会从排气孔4流出,排气孔4的位置高度就是药液的高度。
[0052]该结构无需设置排气腔7,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节约了生产上盖11所需的材料。
[0053]实施例六:
[005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可以实现双极过滤。在上盖11底部压合初滤层12,并在下壳10出液口 9上平放医用硅橡胶膜81,当药液流入,医用硅橡胶膜81浮起,同样起到过滤药液、自动止液的功能。
[0055]当然,这种将排气帽5设置在上盖11侧面的设计,也可以用于替代其他实施例中的排气腔7和排气帽5,构成新的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56]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采用上盖11与下壳10组装成型的自排气过滤滴斗,上盖11上设有与上盖11内腔连通、且与上盖11为一体结构的注射口、进液口 3和排气腔7,三个接口与上盖11可以一次注塑而成,简化了制作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排气腔7上端设有排气帽5,排气帽5上设有排气孔4,排气帽5内设有止液膜6 ;只需要将排气帽5直接套在排气孔4处,即可实现自动排气、自动止液和液面控制的功能,有效提高组装效率;阻气过滤层8由阻气膜和过滤膜两层结构组成,过滤膜位于靠近出液口 9的位置,实现了药液过滤、阻气和自动止液的多重功能;阻气过滤层8与下壳10内壁之间留有间隙,间隙与出液口 9之间设有小槽,方便快速将间隙和出液口 9内的气体排出;下壳10内增设初滤层12,实现了药液的二次过滤。
[005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自排气过滤滴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和下壳,所述上盖的底端为敞开结构,所述下壳连接在所述上盖的底端; 所述下壳上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连接有输液导管;所述出液口上方设有阻气过滤层,所述阻气过滤层包括阻气膜和过滤膜,所述过滤膜较阻气膜靠近所述出液口 ; 所述上盖上设有分别与上盖内的空腔连通的注射口、进液口和排气帽,所述注射口上套接有胶帽,所述进液口连接有输液导管;所述排气帽上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处设有止液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排气过滤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设有排气腔,所述排气腔的一端与所述上盖的内部连通,另一端穿入所述排气帽并与所述排气孔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排气过滤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注射口、进液口与所述排气腔为一体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排气过滤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与上盖的连接处还设有初滤层,所述初滤层将所述上盖内腔与下壳内腔隔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排气过滤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滤层为过滤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排气过滤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在所述下壳内设有一伸出段,所述下壳内壁与过滤膜之间位于所述伸出段的周围留有空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排气过滤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段的侧壁上还设有小槽,所述排气口使所述空隙与出液口伸出段的内腔相互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排气过滤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腔位于所述上盖内部的一端,沿所述上盖的侧壁设有一延伸段。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排气过滤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内设有挡圈,所述过滤膜位于上盖和下壳的连接处,所述阻气膜位于下壳内部的出液口上方,所述挡圈位于过滤膜和阻气膜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排气过滤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气膜为医用硅橡胶膜。
【文档编号】A61M5/40GK204050480SQ201420354214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7日
【发明者】由渠力 申请人:由渠力

  • 一种可调吸力的医用吸痰管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吸力的医用吸痰管,包括吸痰管头部,吸痰管中部、接口部和吸力调节部,所述的接口部是和吸痰器紧密相连部位,所述的吸力调节部包括导管、调节盘、通气条和密闭滑块,所述的通气条外侧
  • 专利名称:一种纸尿裤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婴幼儿和成年人用卫生护理用品,具体地说是一种纸尿裤。 背景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在婴幼儿和成人用卫生护理用品中,一种由表面包覆层、吸收芯层和底布构成的一次性纸尿裤、纸尿片
  • 专利名称:Gypensapogenin A在降低血糖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Gyperisapogenin A的一种新用途,具体地说是Gyperisapogenin A在制备抗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背景技术:糖尿病(diab
  • 专利名称:助力行走康复训练车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器械领域,涉及康复治疗器,尤其是一种助力行走康复训练车。背景技术:卧床治疗时间较长的病人、老人,以及及腿脚不灵便甚至失去行走能力的人,必须通过腿脚训练进行康复练习,以恢复
  • 一种颈椎前路内固定装置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椎前路内固定装置,包括一对上固定脚、一对下固定脚、一对第一连杆、一对第二连杆及至少一根加强杆,所述上固定脚和所述下固定脚相对设置;两个所述上固定脚通过一根所述第一连杆相连接,两
  • 一次性便携式多功能组合输液泵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次性便携式多功能组合输液泵,包括泵体和安全输液器,泵体包括外壳、硅胶储液囊、连接管和第一三通阀,硅胶储液囊设置在外壳内,连接管一端伸入外壳内且与硅胶储液囊连通,连接管另一端
  • 一种鼻骨骨膜起子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鼻骨骨膜起子,涉及美容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鼻骨骨膜起子分离鼻骨和鼻膜时易出现假道及腔隙偏斜现象等问题而设计。该鼻骨骨膜起子包括把手以及与所述把手连接的剥离部,所述剥离部
  • 专利名称:九味明目驻景散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纯中药制成的九味明目驻景散。现有的补益肝肾明目中成药,由“金匮肾气丸”去桂枝、附子、再加以衍化而来的“明目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对肝肾两亏内障眼病针对性不足。本发明九味明目驻景散
  • 一种卧床患者护理床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床患者护理床,涉及医学设备领域,包括床面和床支架,床支架由支架面和支撑脚组成,床面由腿部床面、臀部床面和背部床面组成,臀部床面的一端与腿部床面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另一端与背部床面通
  • 专利名称:拇外翻分趾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拇外翻分趾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足部矫形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足部护理如拇外翻、重叠脚趾、趾骨关节疼痛等使用的拇外翻分趾器。背景技术:拇趾外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其中,20
  •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聚焦定位的冲击波碎石治疗装置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石定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聚焦定位的冲击波碎石治疗装置及其系统。背景技术:结石定位装置属于医疗器械,在现实中使用的频率是非常高的,用于定位人体内
  • 输液加温装置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加温装置,属于护理技术设计领域,其包括断面形状为C型的导热体、发热体和壳体,发热体外裹有导热体,导热体包括带通电线路的铝基板和压板,铝基板和压板之间设置有电阻器,电阻器的电源连接端与铝基
  • 专利名称:溶剂萃取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溶剂萃取方法,其中,含特定化合物或组合物的原料与萃取溶剂一起处理,以从原料中分离出至少一部分化合物或组合物。用合适的萃取溶剂从包含所需的化合物或组合物作为组成部分的原料或疏松料中,提取该化合物或
  • 专利名称:基本无萜烯的银杏类黄酮提取物在牙颊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含有这种提取物的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银杏类黄酮提取物的应用,具体而言是指基本上不含有萜烯的提取物在牙颊领域中的应用。本发明还涉及含有这种提取物的牙颊用组合物。本发明
  • 一种全身治疗仪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身治疗仪,包括座椅部分、头部治疗部分、腰部治疗部分、妇科治疗部分及腿部治疗部分,分别设置将上前(面部)、上后(头部)、前(胸、腹部)、后(腰部)、下后(阴、肛部)、下(腿部)能量发生器
  • 全硅胶自动排气叶片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用品领域,尤其是全硅胶自动排气叶片,其封闭于奶瓶瓶口并与奶嘴连接,其安全无毒、不易变形、通气效果好;全硅胶自动排气叶片包括:本体,与本体连接的壳体以及由壳体向外延伸的吸管柱;所述壳
  • 专利名称:粘连受体拮抗剂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式Ⅰ化合物以及其生理上可接受的盐和或溶剂化物, 并涉及相应的5,6,7,8-四氢咪唑并〔1,2-a〕吡啶衍生物,其中R为Q或COX,R′当R为COX时为Q,且当R为Q时为COX,Q为NO
  • 专利名称:稳定的无定型盐酸氨溴索化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无定型盐酸氨溴索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盐酸氨溴索为一种黏痰溶解剂,又名盐酸溴环己胺醇,袪痰和改善肺功能作用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该药能作用
  • 专利名称:具有可折叠支撑柱的移动式射线照相单元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总体涉及射线照相领域,尤其涉及便携式射线照相成像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具有可折叠以增强移动性的支撑柱的移动式射线照相装置。背景技术:移动式X射线装置在强化治疗单元(
  •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安全喉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喉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安全喉罩。背景技术:目前,喉罩是一种新型的声门上通气设备,它在临床麻醉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常的喉罩包括喉罩气囊、与喉罩气囊的气腔连通
  • 自动轮椅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上下楼梯的自动轮椅。该自动轮椅包括底盘、座椅、履带机构、前车轮机构、后车轮机构以及控制器。底盘具有整体承力箱型结构;履带机构包括履带、履带轮以及履带驱动装置;前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