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盈VI

油压机,油压机厂家

全国产品销售热线

15588247377

产品分类

您的当前位置:行业新闻>>一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制造方法

一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制造方法

发布时间:2025-04-30

一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包括与第一输液瓶连接的第一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一瓶塞穿刺头与第一输液软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与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一入口连通,所述输液器还包括至少两个与附加输液瓶连接的附加瓶塞穿刺头,所述附加瓶塞穿刺头与附加输液软管上部连接,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二入口连通,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伸入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下部,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外径比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内径大,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下部伸入所述第一滴斗的内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下部与附加浮球的内腔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本低,且可利用不同接口来连接多个输液瓶的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
【专利说明】
一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器械类,特别涉及一种换瓶输液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今传统使用的医疗输液器输液方法是把需输入的液体装在一个输液瓶或输液袋中,并将其悬挂在高处,利用重力的作用使液体通过输液皮管流入静脉内,流速的大小由安置在皮管上的调速夹进行手工调节。对于现今实用新型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其通过连接多瓶、多管进行换瓶输液,而其他环节则与传统输液方式类似。通过以上多种方法输液,存在以下问题:1)对于传统方式,需要输一瓶以上的被输液者需换瓶,而当医疗人员处于繁忙状态之时便无法顾及病人,因此病人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保障;2)传统换瓶输液需要经过手工拆卸等繁琐环节,时间上造成浪费;3)对于现今换瓶输液器装置,其多数为定瓶定量,或为装置复杂、不易控制,无法得到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输液器的装置复杂、安全性能低、成本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本低,且可利用不同接口来连接多个输液瓶的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包括与第一输液瓶连接的第一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一瓶塞穿刺头与第一输液软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与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一入口连通,所述输液器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与附加输液瓶连接的附加瓶塞穿刺头,所述附加瓶塞穿刺头与附加输液软管上部连接,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二入口连通,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伸入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下部,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外径比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内径大,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下部伸入所述第一滴斗的内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下部与附加浮球的内腔连通,所述附加浮力软管上部与所述附加输液软管下部的摩擦阻力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和附加浮球的组合重力小,所述摩擦阻力与附加浮球的浮力之和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和附加浮球的组合重力大;
[0006]至少两个附加浮球呈上下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一滴斗内,上下相邻两个附加浮球之间的间距比位于上方的浮球所在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高度大,位于最下面的附加浮球与第一滴斗的内腔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最下面的附加浮球所在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高度大。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上安装第一流速调节器。
[0008]更进一步,第一瓶塞穿刺头包括并排设置的通气管和第一通液管,所述第一通液管与第一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包括并排设置的通气管和第二通液管,所述第二通液管与第二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通气管与大气连通。
[0009]或者是:第一瓶塞穿刺头包括第一通液管,所述第一通液管与第一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通液管的下部设有通气孔;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包括第二通液管,所述第二通液管与第二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通液管的下部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管与大气连通。
[0010]附加浮力软管包括第一浮力软管和第二浮力软管,所述第一浮力软管下端的第一浮球比所述第二浮力软管下端的第二浮球高,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制作为真空,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的直径设为Rl ;所述输液软管的直径设为R2 ;所述第一滴斗的直径设为R3,其中,R2〈R1〈R3。控制R2与Rl差值足够小,在使用之前使得软管能够附在其连接的输液软管上而不会向下脱落。
[00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是:采用了第一滴斗以及浮力软管的连接作用,使得A, B, C三瓶药液能够以此流出,实现换瓶作用。首先由第一瓶塞穿刺头与外接输液瓶A相连,当第一滴斗中的液面达到一定高度时便通过第二瓶塞穿刺头、第三瓶塞穿刺头连接B,C两瓶药液。通气管分别与外接输液瓶A,B,C相连,并利用药液对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的浮力作用实现依次换瓶,最后为人体输入药液。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第一滴斗有三个连接口,并通过制作可以变换为两个、四个、多个,通过连接以符合病人所需;药液对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的浮力作用有效的控制了药液的先后流出,使得实现了自动换瓶的作用;进一步,此装置成本低、结构简单、成效显著,能够有效弥补现有输液器的不足之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一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的结构图。
[0014]图2是第一滴斗的结构图。
[0015]图3是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的结构图。
[0016]图4是在第一滴斗中的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功能实现图,其中分为(a)(b) (c) (d)。
[0017]图5是通气管与瓶塞穿刺头的其余组合方法,其中分为(a) (b)
[0018]图6是另一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的结构图,其中,12为第一流速调节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0020]参照图1?图6, —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包括与第一输液瓶连接的第一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一瓶塞穿刺头与第一输液软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与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一入口连通,所述输液器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与附加输液瓶连接的附加瓶塞穿刺头,所述附加瓶塞穿刺头与附加输液软管上部连接,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二入口连通,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伸入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下部,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外径比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内径大,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下部伸入所述第一滴斗的内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下部与附加浮球的内腔连通,所述附加浮力软管上部与所述附加输液软管下部的摩擦阻力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和附加浮球的组合重力小,所述摩擦阻力与附加浮球的浮力之和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和附加浮球的组合重力大;
[0021]至少两个附加浮球呈上下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一滴斗内,上下相邻两个附加浮球之间的间距比位于上方的浮球所在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高度大,位于最下面的附加浮球与第一滴斗的内腔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最下面的附加浮球所在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高度大。
[0022]进一步,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上安装第一流速调节器。
[0023]更进一步,第一瓶塞穿刺头包括并排设置的通气管和第一通液管,所述第一通液管与第一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包括并排设置的通气管和第二通液管,所述第二通液管与第二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通气管与大气连通。
[0024]或者是:第一瓶塞穿刺头包括第一通液管,所述第一通液管与第一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通液管的下部设有通气孔;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包括第二通液管,所述第二通液管与第二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通液管的下部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管与大气连通。
[0025]附加浮力软管包括第一浮力软管和第二浮力软管,所述第一浮力软管下端的第一浮球比所述第二浮力软管下端的第二浮球高,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制作为真空,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的直径设为Rl ;所述输液软管的直径设为R2 ;所述第一滴斗的直径设为R3,其中,R2〈R1〈R3。控制R2与Rl差值足够小,在使用之前使得软管能够附在其连接的输液软管上而不会向下脱落。
[0026]本实施例以三瓶输液瓶为例,即A输液瓶,B输液瓶,C输液瓶;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包括通气管1,第一瓶塞穿刺头2,第二瓶塞穿刺头3,第三瓶塞穿刺头4 ;第一滴斗5,第一输液软管6,第二输液软管7,第三输液软管8,第四输液软管9 ;第一浮力软管10,第二浮力软管11。
[0027]所述第一瓶塞穿刺头、第二瓶塞穿刺头、第三瓶塞穿刺头、第一滴斗、第一输液软管、第二输液软管、第三输液软管、第四输液软管的材料与传统输液器的材料相同。
[0028]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的材料与传统输液软管的材料相同,但其为真空且直径略小于传统输液软管。
[0029]参照图2,所述第一滴斗的顶部设有三个连接口 a、b、c,底部有d出口,药液经d流出。其中,a、b、c分别连接第一输液软管、第二输液软管、第三输液软管,d连接第四输液软管。其内部还含有第一浮力软管与第二浮力软管。
[0030]参照图3,所述第一浮力软管与第二浮力软管各直径大小适宜。所述浮力软管,其直径设为Rl ;所述输液软管,设其直径设为R2 ;所述第一滴斗,其直径设为R3。其中,R2〈R1〈R3,控制R2与Rl差值足够小。第一浮力软管与第二浮力软管制作为真空。
[0031]参照图4,所述第一浮力软管,设其直径设为R1,长度为Hl ;所述第二浮力软管,设其直径设为R1,高度为H2 ;所述输液软管,其直径设为R3 ;所述第一滴斗,其直径设为R4,高度为H3。(a)图中为A瓶药液最开始流出,第二输液软管与第三输液软管未连接B,C两瓶药液时,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附在第二输液软管与第三输液软管上;而当第一滴斗中的药液达到一定高度时,设此高度为H4,如图4(b),此时已连接B,C两瓶药液,但由于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堵住B,C两瓶药液流出的出口,所以B,C两瓶药液不能流出。
[0032]其中,H4+HDH3, H4+H2>H3,第二输液软管、第三输液软管出口被堵住,B,C两瓶药液无法流出。
[0033]而当A瓶药液快用完时,第一浮力软管脱落,B瓶药液便开始流出,原理如图4 (C)。
[0034]其中,H4+H1〈H3,H4+H2>H3,第二输液软管流通,但第三输液软管出口被堵住,所以B瓶药液流出,C瓶药液仍然被堵住。
[0035]同理,当B瓶药液快用完之时,第二浮力软管脱落,C瓶药液便开始流出,原理如图4(d)。
[0036]其中,H4+H1〈H3,H4+H2〈H3,第三输液软管流通,C瓶药液开始流出。
[0037]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脱落之后便无法直立,所以在后续药液滴入第一滴斗后,由于药液面上升不会堵住出口。
[0038]参照图5,除了上述将通气管与瓶塞穿刺头相分离的方案,也即是通气管与瓶塞穿刺头不属于同一根管道,图5提供了另一种组合方法,其将通过通气管与瓶塞穿刺头的组合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a)图为整体组合结构图,(b)图为通气孔的结构图,外界空气通过通气孔进入到输液瓶内从而使液体流出。
[0039]进一步,第一滴斗的设计。滴斗由三个接口来连接、控制药液的进入,再由一个出口连接下一个结构,其中,三个接口分别连接输液软管,从而使得A,B, C三瓶药液能够通过接口到达第一滴斗。
[0040]再进一步,第一浮力软管与第二浮力软管的设计。第一浮力软管与第二浮力软管设计为真空,且顶部为软管,底部为球体。所述浮力软管,其直径设为R1,所述输液软管,设其直径设为R2 ;所述滴斗,其直径设为R3。
[0041]其中,R2〈R1〈R3,控制R2与Rl差值足够小,在使用时使得软管能够附在其连接的输液软管上而不会与容器一起向下脱落,而当药液流至浮力软管之后,使得由于药液流至输液软管而不能留出时,便产生水柱,由水柱的压力作用将浮力软管脱离吸附作用而在输液软管里自由移动。当满足一定条件时,浮力软管便向下脱落。
[0042]更进一步,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与第一滴斗的控制作用。所述第一浮力软管,设其长度为Hl ;所述第二浮力软管,设其高度为H2,所述第一滴斗,设其高度为H3。最开始,A瓶药液流出,而B,C两瓶药液在开始时被浮力软管堵住。
[0043]其中,H4+HDH3,H4+H2>H3,由于第一浮力软管与第二浮力软管为真空,所以药液能够使其浮在液面上,而浮力软管的一部分仍在第二输液软管、第三输液软管出口里,所以出口被堵住,从而使B, C两瓶药液无法流出。
[0044]而当A瓶药液快用完时,第一浮力软管脱落,B瓶药液便开始流出。
[0045]其中,H4+H1〈H3,H4+H2>H3,同理,由于药液对第二浮力软管的浮力作用使得第二浮力软管有一部分仍在第三输液软管的出口处,但第二输液软管流通,所以B瓶药液流出,C瓶药液仍然被堵住。
[0046]同理,当B瓶药液快用完之时,第二浮力软管脱落,C瓶药液便开始流出。
[0047]其中,H4+H1〈H3,H4+H2〈H3,第三输液软管流通,C瓶药液开始流出。
[0048]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脱落之后便无法直立,所以在后续药液滴入第一滴斗后,由于药液面上升不会堵住出口。
[0049]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瓶塞穿刺头与第一输液软管和A输液瓶相连,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与第二输液软管和B输液瓶相连,所述第三瓶塞穿刺头与第三输液软管和C输液瓶相连,所述第一滴斗与第一输液软管、第二输液软管、第三输液软管、第四输液软管相连,所述第一浮力软管与第二输液软管相连,所述第二浮力软管与第三输液软管相连。
[0050]首先,医护人员将I与所准备的药瓶A连接,待5中的药液面恒定时,通过2、3、4连接药瓶B,C,A、B、C药瓶分别连接6、7、8,其中,6、7、8连接包含10、11的5,再经过5的出口连接9,药液再经9输出。
[0051]其中,A中药液流入第一滴斗时并达到一定药液面高度时,再连接B,C两瓶药液,但B,C两瓶中药液被第一浮力软管与第二浮力软管堵住而不能流出。所以,A中药液逐渐流出至第一滴斗、第四输液软管,再经第四输液软管与其他环节到达人体静脉。所述第一浮力软管,其长度为Hl ;所述第二浮力软管,其高度为H2,所述第一滴斗,其高度为H3。
[0052]其中,H4+H1>H3, H4+H2>H3, H2>H1,由于第一浮力软管与第二浮力软管为真空,所以药液能够使其浮在液面上,而浮力软管的一部分仍在第二输液软管、第三输液软管出口里,所以出口被堵住,从而使B,C两瓶药液无法流出。
[0053]而当A瓶药液快用完时,第一浮力软管脱落,B瓶药液便开始流出。
[0054]其中,H4+H1〈H3,H4+H2>H3,同理,由于药液对第二浮力软管的浮力作用使得第二浮力软管有一部分仍在第三输液软管的出口处,但第二输液软管流通,所以B瓶药液流出,C瓶药液仍然被堵住。
[0055]同理,当B瓶药液快用完之时,第二浮力软管脱落,C瓶药液便开始流出。
[0056]其中,H4+H1〈H3,H4+H2〈H3,第三输液软管流通,C瓶药液开始流出。
[0057]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脱落之后便无法直立,所以在后续药液滴入第一滴斗后,由于药液面上升不会堵住出口。
[0058]为满足病人所需,可充分利用第一滴斗所设立的接口,在制作之时可通过设立多个接口,从而可通过这些接口以连接多瓶溶液,再实现自动换瓶。
[0059]药液最后都将经过第四输液软管,在流经传统的输液环节,如流速调节器、药液过滤器、静脉针,最后进入人体静脉,实现对病人的治疗。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包括与第一输液瓶连接的第一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一瓶塞穿刺头与第一输液软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与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一入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器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与附加输液瓶连接的附加瓶塞穿刺头,所述附加瓶塞穿刺头与附加输液软管上部连接,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二入口连通,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伸入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下部,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外径比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内径大,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下部伸入所述第一滴斗的内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下部与附加浮球的内腔连通,所述附加浮力软管上部与所述附加输液软管下部的摩擦阻力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和附加浮球的组合重力小,所述摩擦阻力与附加浮球的浮力之和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和附加浮球的组合重力大; 至少两个附加浮球呈上下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一滴斗内,上下相邻两个附加浮球之间的间距比位于上方的浮球所在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高度大,位于最下面的附加浮球与第一滴斗的内腔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最下面的附加浮球所在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高度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上安装第一流速调节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瓶塞穿刺头包括并排设置的通气管和第一通液管,所述第一通液管与第一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包括并排设置的通气管和第二通液管,所述第二通液管与第二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通气管与大气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瓶塞穿刺头包括第一通液管,所述第一通液管与第一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通液管的下部设有通气孔;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包括第二通液管,所述第二通液管与第二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通液管的下部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管与大气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附加浮力软管包括第一浮力软管和第二浮力软管,所述第一浮力软管下端的第一浮球比所述第二浮力软管下端的第二浮球高,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制作为真空,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的直径设为Rl ;所述输液软管的直径设为R2 ;所述第一滴斗的直径设为R3,其中,R2<R1<R3<,
【文档编号】A61M5/14GK204121505SQ201420301787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6日
【发明者】洪榛, 冯艺潇, 谷天行 申请人:谷天行

  • 专利名称:止泻丸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一种止泻丸,属于蒙药制药领域。蒙药是中华民族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医药。它在几千年临床医学中被证实为一门不可缺少的学科。但对药物的加工制做还停留在较原始的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 专利名称:一种白发变黑的外用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是ー种白发变黑的外用药。背景技术:白发是ー种常见病,给患者带来不尽烦恼。因为引起脱发、白发的病因较多,生活节奏快,化学品多,食辛竦肥甘,肝肾亏虚,阴血不足,阴虚则阳盛
  • 专利名称:一种补肾壮骨防治骨质疏松的口服液的制作方法一种补肾壮骨防治骨质疏松的口服液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补肾壮骨防治骨质疏松的口服液。背景技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量量下降和骨
  • 专利名称:治疗风湿类疾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中药,尤其涉及一种治疗风湿类疾病的药物。 背景技术:风湿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主要累及骨、关节、肌肉等部位, 一般表现为 疼痛,严重的会对内脏造成损害,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目前治疗风
  • 专利名称:抗真菌剂及其化合物和它们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抗真菌剂、使用该抗真菌剂预防或治疗真菌病的方法、它们的新的旋光活性衍生物和盐以及制备该衍生物的方法。背景技术:已知各种唑类化合物具有抗真菌活性。例如JP-A-60-218387
  • 一种t型鼓膜通气管推进器的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T型鼓膜通气管推进器,它包括推进管(5)、管蕊(6)和操作杆(1),操作杆为管状,推进管为由直线段和倾斜段组成的折弯形,推进管的直线段一端与操作杆一端相通连接,倾斜段端面为斜
  • 一种可固定胃管及胃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固定胃管及胃管固定装置,包括管体、套设在管体上的固定装置及与固定装置相连接的固定带;固定装置为中部带有圆孔的片状结构,片状结构的中部设有将其分为上下两部分且能够对折的折线
  • 专利名称:黄芪皂苷Ⅱ在制备抗肝癌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及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黄芪皂苷II在制备抗肝癌药物中的应用。背景技术:正常机体中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总是在严密调控下维持动态平衡,该平衡一旦被打破,将
  • 一种便携式疼痛评估工具尺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疼痛评估工具尺,包括尺体,其中,所述尺体上设有刻度部和指示部,所述刻度部包括n个单位刻度,其中n为自然数,每一所述单位刻度为凸起或凹入所述尺体的矩形框结构,且每一所述单
  • 专利名称:一种蒸汽房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洗浴房。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带有前装饰裙板的蒸汽房底座、蒸汽房房身,蒸汽发生器及其相应的控制装置,其特别之处在于在蒸汽房前设有立柱,立柱上设有蒸汽出口,蒸汽发生器及其相应
  • 专利名称:一种消炎霜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消炎霜剂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的治疗皮损性疾患如冶疗寻常痤疮的膏霜剂,很多都是以糖皮质激素类为主制成,虽然见效快,但难以持久,多次使用对局部皮肤有很
  • 专利名称:具有可折叠支撑柱的移动式射线照相单元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总体涉及射线照相领域,尤其涉及便携式射线照相成像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具有可折叠以增强移动性的支撑柱的移动式射线照相装置。背景技术:移动式X射线装置在强化治疗单元(
  • 专利名称:一种骨科钻孔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医疗手术器具,尤其是一种骨科使用的钻孔器。技术背景骨科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时,需要在椎弓根上钻孔,而过去一般需要开孔锥、套针、钻孔器三者配合才能完成钻孔工作先用开孔锥定位,
  • 专利名称:Houttuynoid C在治疗乳腺癌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化合物Houttuynoid C的新用途,尤其涉及Houttuynoid C在制备抗乳腺癌药物中的应用。背景技术:癌症是对人类生命健康危 害最大的疾病
  • 专利名称:溶解血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溶解血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血栓是活动机体心脏或血管内某一部分因血液成分发生析出、凝集和凝固所形成的固体状物质,血栓由不
  •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妇女痛经的外用药袋及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中药配制的治疗妇女痛经的外用药袋。痛经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本病每月随月经周期发作,常年不愈,严重危害了妇女的身心健康,许多患者因痛经而不能正常工作,而且在
  • 专利名称:一种消暑剂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与卫生用品有关,是用于消暑的消暑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都盼望有一个舒适清心的生活环境。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多种空气清新剂,有的主要利用香精的遮盖作用,给人以清新感觉,并无消暑降
  • 专利名称:电子内窥镜及电子内窥镜系统以及激发光照射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从体腔内的活组织发出的自体荧光进行观察的电子内窥镜及电子内窥镜系统以及激发光照射方法。背景技术:近年来在医疗领域中,使用电子内窥镜系统的诊断或治疗已广为普及。在
  •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家畜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兽药领域,尤其是一种治疗家畜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湿疹的发生常因皮肤不洁、被毛积蓄污垢,阴雨,潮湿,强阳光照射等,使皮肤受到刺激,或吃了发霉变质饲料,
  • 专利名称:一种磷脂-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胶束的应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磷脂-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胶束在制备促进功效成分透皮吸收促渗剂中的应用,尤其涉及一种磷脂和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混合的水溶性胶束冻干水溶粉。属于制
  • 专利名称:阴道保健润滑液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妇科保健技术领域。背景技术:长期以来,女性由于荷尔蒙变化、更年期或使用芳香酶抑制药物引起的阴道粘膜干燥,从而产生疼痛等不适的感觉。经研究发现,女性应尽量避免使用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