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最新文章
一次性医用牵拉滑动移送单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一次性医用牵拉滑动移送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次性医用牵拉滑动移送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院医疗护理中,将患者维持平卧位姿态被动地由一个承载平台移送到另一个承载平台的移送操作尚未能得到很好解决,特别是对麻醉条件下经历手术后的患者的移送问题一直无简便、实用、有效的器具可供临床使用。迄今为止,解决前述问题的主要方法如下其一,多人以手的直接搬移方法;其二,以裹附有滑动带的硬质移送滑板的推移方法,其三,以金属楔形板体侧插置的搬移方法;其四,以手术时段患者躺卧用的垫单的平移或搬移方法。前述方法主要弊端在于其一必须需要两人以上的人工同时实施操作,需要人员较多,劳动强度较大,并有需协调操作的不便;其二必须向患者躯体与承载平台间插入人手或硬质板体,对患者存在不良刺激,并且移送着力部位及移送中患者姿态均不易良好控制;其三移送所借助的器具结构复杂且使用不便;其四前述的垫单平移或搬移使移动前后患者躺卧在同一垫单上,不符合卫生学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是手术时患者躺卧垫层、也是可用较少人力在较好地维持患者平卧体位和体姿不变的条件下实现对手术后患者牵拉滑动平移的一次性器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一次性医用牵拉滑动移送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上层单、下层单和滑膜单组成,用于可逆性铺布于一个矩形承载平台上,借之可将躺卧于其上的患者由前述承载平台以牵拉水平滑动的方式移送到与前述承载平台一侧长边邻接的另一个矩形承载平台上;所述的上层单设置为由1 4对具有防液体渗透并具有较好液体吸收性能的医用软材质制成的分单可逆性连接而构成的矩形单,或所述的上层单设置为具有防液体渗透并具有较好液体吸收性能的医用软材质制成的整单且于其上设置有 1 4串小孔的矩形单,所述的上层单的形状及面积与所述的承载平台的形状及面积大致等同;所述的下层单设置为一层具有较高抗拉强度的医用软材质矩形单,或所述的下层单设置为相贴附的两层具有较高抗拉强度且具有下表面较低摩擦系数、上表面较高摩擦系数的医用软材质矩形单,所述的下层单的形状及面积与所述的承载平台的形状及面积大致等同;所述的滑膜单设置为具有上表面较低摩擦系数的医用软材质矩形单,其短边长度可在相当于所述的承载平台长边长度的0. 3 1. 0倍范围内设定,其长边长度可在相当于所述的承载平台短边长度的3. 0 4. 0倍范围内设定;所述的上层单、下层单、滑膜单和承载平台间连接关系设置为上层单置位于下层单上,下层单置位于滑膜单上,上层单和下层单均覆盖于承载平台上,且上层、下层单和承载平台三者的纵向中心线相一致,滑膜单纵向中心线与承载平台纵向中心线相垂直,滑膜单一侧短边邻接承载平台一侧长边,且部分滑膜单置位于承载平台上,上层单、下层单和滑膜单均可与承载平台构成可逆性连接关系,上层单与下层单可构成可逆性连接关系,下层单与滑膜单可构成可逆性连接关系。所述的1 4 对分单的排列方式设置为以其所共同组成的矩形单的纵向中心线为中轴线的对称排列;所述的1 4串小孔的排列方式设置为只设置1串小孔的方式为该串小孔置位于整单的纵向中心线上,设置2 4串小孔的方式为有1串小孔置位于整单的纵向中心线上,其余串小孔置位于整单的横向线上。所述的两相邻分单间相对的边侧可逆性连接设置有六种方式, 其一为两相邻分单间相对的边侧以不干胶胶连,或以热压处理粘连;其二为两相邻分单间相对的边侧处,两分单的液体吸收材质层呈完全或间断的断开状态,防液体渗透材质层呈连接状态;其三为于两相邻分单间相对的边侧处涂布覆盖防液体渗透的胶连层而使两分单连接;其四为两相邻分单间相对的边侧处贴附一层具有防液体渗透的医用软材质连接带而使两分单连接;其五为两相邻分单间相对的边侧相互折叠或重叠而使两分单连接;其六为前述五种方式的不同组合方式而使两分单连接。于所述的整单的小孔处设置贴附一层具有防液体渗透的医用软材质薄膜而使该小孔封闭,也可不设置贴附该薄膜。所述的上层单在受外力作用而致其表面张力增大时,易于于分单的连接处或整单的小孔处裂开分离。于所述的下层单的长边侧可设置2 4个供人手抓握牵拉的牵拉口或牵拉带,也可不设置该牵拉口或牵拉带。于所述的下层单纵向中心线处可设置一连串小孔,也可不设置该小孔。可于所述的下层单的横向上间断性加设1 4条具有较高抗拉强度的医用软材质加强带,也可不加设该加强带。于所述的滑膜单上可平行于其短边设置等间距的3串小孔或间断性断离,也可不设置该小孔或间断性断离。所述的上层单与下层单可逆性连接设置为于上层单与下层单上多处设置连接部件而使两者连接,或设置为于上层单与下层单上多处设置相配合的构型而使两者连接,或设置为于上层单与下层单相接触表面的部分区域涂布不干胶或热压处理而使两者连接。所述的下层单与滑膜单可逆性连接设置为于下层单与滑膜单上多处设置连接部件而使两者连接,或设置为于下层单与滑膜单上多处设置相配合的构型而使两者连接,或设置为于下层单与滑膜单相接触表面的部分区域涂布不干胶或热压处理而使两者连接,也可设置为下层单仅与滑膜单相接触。所述的上层单与承载平台可逆性连接设置有四种方式,其一为于上层单周缘设置多个牵拉部件或卡扣部件或松紧带而将上层单连接至承载平台上;其二为于上层单四个角端设置套拉部件或钩挂部件或卡扣部件而将上层单连接至承载平台上;其三为于上层单周缘设置多处涂布不干胶的胶连区域或设置多处不干胶胶连带而将上层单连接至承载平台上;其四为以前述三种方式的不同组合方式而将上层单连接至承载平台上。所述的下层单与承载平台可逆性连接设置有四种方式,其一为于下层单周缘设置多个牵拉部件或卡扣部件或松紧带而将下层单连接至承载平台上;其二为于下层单四个角端设置套拉部件或钩挂部件或卡扣部件而将下层单连接至承载平台上; 其三为于下层单周缘设置多处涂布不干胶的胶连区域或设置多处不干胶胶连带而将下层单连接至承载平台上;其四为以前述三种方式的不同组合方式而将下层单连接至承载平台上。所述的滑膜单与承载平台可逆性连接设置为于置位于承载平台上的滑膜单周缘上设置连接部件而将滑膜单连接至承载平台上,或设置为于置位于承载平台上的滑膜单周缘上设置多处涂布不干胶的胶连区域或设置多处不干胶胶连带而将滑膜单连接至承载平台上,也可设置为滑膜单仅与承载平台相接触。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本实用新型上层单、下层单、滑膜单和承载平台间连接关系设置为上层单置位于下层单上,下层单置位于滑膜单上,上层单和下层单均覆盖于承载平台上,且上层、下层单和承载平台三者的纵向中心线相一致,滑膜单纵向中心线与承载平台纵向中心线相垂直, 滑膜单一侧短边邻接承载平台一侧长边,且部分滑膜单置位于承载平台上,上层单、下层单和滑膜单均可与承载平台构成可逆性连接关系,上层单与下层单可构成可逆性连接关系, 下层单与滑膜单可构成可逆性连接关系。上述连接关系可以构成多种形式的本实用新型, 以满足临床的使用需求。初始使用状态下的本实用新型,滑膜单仅有部分铺盖于承载平台上,其余部分可以卷叠的方式收拢于承载平台另一侧长边旁。 使待手术患者按照卧位要求躺卧于前述手术台台面上的本实用新型上,手术结束后,解除上层单或下层单与手术台的连接,解除下层单与滑膜单的连接,由医务人员按照从患者头端向脚端方向或前述的反方向水平向外侧牵拉上层单一侧长边的分单(由分单组成的上层单)或该侧半张整单(带有小孔的整单组成的上层单),由于分单间可逆性连接处 (特别是纵向中心线上的连接)和整单上一连串小孔处(特别是纵向中心线上的一连串小孔)易于受力裂开分离的设置,前述的外力作用使分单间的连接处裂开分离,或使整单于一连串小孔处裂开分离,由此将该侧的1 4个分单或该侧半张整单由患者躯体下方牵拉抽出,而后再以同样方法牵拉抽出上层单的另一侧分单或另半张整单,由此去除整个上层单,也可由上层单的两侧长边处同时施加对称的水平向外侧方向的牵拉力而去除整个上层将移送车的矩形床面调整至与手术台矩形台面同平面状态,并使床面一侧长边与台面有收拢滑膜单的一侧长边尽可能平行邻接,将该收拢部分的滑膜单展开并铺盖于移送车床面上,医务人员取位于移送车床面的非邻接手术台的长边侧旁,以双手分开的方式抓握下层单一侧长边,或抓握下层单一侧长边上的牵拉口或牵拉带,以尽可能接近水平且朝向该医务人员自身的方向用力牵拉下层单,使之徐缓滑动平移至移送车床面,由此将躺卧于下层单上的患者移送至移送车床面上。如滑膜单与手术台台面有连接,则解除前述连接, 而后将置位于移送车床面两侧的滑膜单部分分别以卷叠的方式收拢于床面的两侧旁。以前述移送车将患者推送至病房后,将移送车床面调整至与病床床面同平面状态,并使该两床面各一侧长边尽可能平行邻接,将移送车床面邻接侧旁的收拢部分的滑膜单展开并铺盖于病床床面上,医务人员取位于病床的非邻接移送车的长边侧旁,以双手分开的方式抓握下层单一侧长边,或抓握下层单一侧的牵拉口或牵拉带,以尽可能接近水平且朝向该医务人员自身的方向用力牵拉下层单,使之徐缓滑动平移至病床床面,由此将躺卧于下层单上的患者移送至前述病床床面上,而后剪除病床床面以外的滑膜单部分。此后,下层单及其下方的滑膜单部分的移除时机应根据医疗护理要求把握,可在允许患者可事体位变动的时机予以移除,移除方法可依据下层单和滑膜单的不同设置形式而有不同,对设置有小孔的下层单和设置有小孔或间断性断离的滑膜单,可按照如同去除上层单的方法去除,对不设置有小孔的下层单和不设置有小孔或间断性断离的滑膜单,可按现行医院护理常规对在不使患者离床条件下更换病床床单的方法实施,即先使患者取侧卧位,将原被压在患者躯体下的部分下层单和部分滑膜单卷叠收拢至近病床的纵向中线处,而后使患者取对侧侧卧位,将前述卷叠收拢的部分下层单和部分滑膜单连同原被压在患者躯体下的另一部分下层单和另一部分滑膜单一并移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和有益效果[0012]1.本实用新型是由功能不同的上层单、下层单和滑膜单构成的软材质患者移送工具,上层单构成了暴露于手术时段的适宜垫置层,其较好的液体吸收性能可承接手术时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其防液体渗透性能可避免下层单受到污染;上层单上设置了至少保证在患者躺卧于其上的情况下可经施加于上层单长边侧的外力作用而易于延其纵向中线分离的选择性抗张力薄弱结构区,该结构区包括了分单间多种形式的连接和整单上1 4串小孔。移除上层单的操作为以尽可能水平且向外侧的牵拉力作用于上层单纵向中线一侧的单体,纵向中线另一侧单体受患者重力压迫,由此于该纵向中线上(即选择性抗张力薄弱结构区)产生相对抗的撕裂分离力而使分单裂开分离,或使整单于纵向中线的小孔处裂开分离,由此牵拉移除上层单纵向中线一侧的单体,而后再牵拉移除上层单纵向中线另一侧的单体。上层单上设置的横向选择性抗张力薄弱结构区(分单间横向连接和整单上横向连串小孔)也同样可在牵拉力作用下易于撕裂分离。患者躯体(患者正中线与上层单纵向中线大致一致)与上层单接触的绝大部分区域受到静态摩擦力作用而使患者躯体不易发生相对上层单的位移,只有甚少患者躯体部分受到被牵拉移动的单体的滑动摩擦力作用,由此决定了在牵拉移除上层单过程中,患者躯体处于不易发生位移的稳定状态,也不会对患者造成其它不良的力学影响,在一侧半上层单移除后,原置位于该侧单体上的患者躯体则与下层单上表面接触,同样使患者躯体绝大部分区域受到静态摩擦力作用而使患者躯体在牵拉移除另一侧半的上层单时不易发生相对下层单的位移。移除上层单后,患者被承载于新的且适宜于将之牵拉滑动平移的垫置层上(即下层单),避免了直接牵拉滑动平移手术时所用垫单而不能改变患者垫置层的弊端。移除上层单后,患者被承载于新的洁净的垫置层上,即具有较高抗拉强度(或还具有较低摩擦系数下表面和较高摩擦系数上表面)的下层单上,其构成了牵拉滑动平移患者的适宜承载体。滑膜单设置为具有上表面较低摩擦系数、下表面较高摩擦系数的医用软材质矩形单,其短边长度可在相当于承载平台长边长度的0. 3 1. 0倍范围内设定,其长边长度可在相当于承载平台短边长度的3. 0 4. 0倍范围内设定,且滑膜单纵向中心线与承载平台纵向中心线相垂直,前述设置使滑膜单能够同时铺盖于手术台台面和移送车床面或移送车床面和病床床面两个对接承载平台的全部或近乎全部表面,其材质较低摩擦系数的特定设置,使被覆盖的承载平台的表面区域的力学特征(摩擦系数)发生了改变,即有利于以较小的牵拉力而完成牵拉滑动平移;滑膜单短边长度构成了牵拉下层单滑动平移患者的滑道宽度,其可在相当于承载平台长边长度的0. 3 1. 0倍范围内设定,由此可设置不同型号的本实用新型,以适应于不同性别、年龄、身长和体重患者的移送需求,如将其短边设置为与成人躯干长度大致等同的长度,并将之所构成的滑道对应于患者的躯干部分(其占体重的大部分),由此达到既有利于牵拉省力又有利于节省材料,再如将其短边设置为适合一定年龄范围内的儿童身长的长度,由此达到既有利于牵拉省力又有利于节省材料;滑膜单长边长度构成了牵拉下层单滑动平移患者的滑道长度,其可在相当于承载平台(手术台台面)短边长度的3. 0 4. 0倍范围内设定,因手术台台面、移送车床面和病床床面三者的宽度大致等同,由此可保证在邻接状态下同时覆盖手术台台面宽度和移送车床面宽度,在将患者移送至移送车床面后,于移送车床面两长边侧均有部分滑膜单空余,且每侧长度大致等同于病床床面宽度,在实施由移送车床面至病床床面的牵拉滑动平移过程时,可依据患者所在病房的环境情况决定移送车床面何侧长边与病床床面何侧长边邻接,由此为移送提供了便利的选择。2.本实用新型在上层单、下层单、滑膜单和承载平台间三者连接关系的设置上,含有了上层单与下层单、下层单与滑膜单可逆性连接的形式,该设置的优点之一是便于解除两者间连接,此操作对患者无干扰,优点之二是在手术台上铺布本实用新型时可保持上层单与下层单、下层单与滑膜单的初始对应关系,便利于铺布;此外也含有了滑膜单仅与下层单接触的连接关系,此设置为依据患者在手术台上躺卧的位置而对应放置滑膜单(如对应放置于患者躯干部分下方)提供了便利。3.本实用新型有两种设置形式的下层单,为针对移送不同的患者提供了有益选择,设置有一连串小孔的下层单,在选择适宜材质和设计适宜小孔间距的条件下,可由试验而标定以其牵拉滑动平移患者而不发生于小孔处撕裂的患者体重范围,该形式的下层单在由患者体下移除时具有对患者较小的干扰影响;无设置有一连串小孔的下层单,相对具有更大的牵拉滑动平移患者的患者体重适用范围,该形式的下层单在由患者体下移除时具有对患者较大的干扰影响。还可于下层单的横向上间断性加设1 4条具有较高抗拉强度的医用软材质加强带,以加强牵拉力在下层单上的传递,并减少下层单在牵拉力作用下的变形程度,也可通过增加整个下层单材质的抗拉强度而不加设该加强带。与前述下层单两种设置形式相对应而有两种设置形式的滑膜单,即设置或不设置3串小孔或间断性断离的形式,其用途与前述下层单相同。4.借以本实用新型下层单与患者躯体相接触表面间的静态摩擦力而带动患者由一个承载平台平移到另一个承载平台,该过程的特点在于维持了手术后患者原有的体位和体姿不变,且移动方式为平移,较传统的搬移和借助于向患者体下嵌入滑板的推移具有更好的移送安全性和舒适性,滑膜单的设置为实现以较少的人员和较小的力度完成对患者的牵拉滑动平移操作提供了条件,试验表明一个成年普通体力素质的女性医务人员使用本实用新型可顺利完成对体重100公斤患者的牵拉滑动平移。5.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造价低廉,适宜于制成一次性用品,可较好地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我国绝大多数县市及以上级别的医院配备有可调节台面高度的手术台和可调节床面高度的移送车,由此为借助于本实用新型实现移送手术后患者提供了广泛的适用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层单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层单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层单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层单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分单间连接的一种结构断面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分单间连接的一种结构断面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分单间连接的一种结构断面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分单间连接的一种结构断面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分单间连接的一种结构断面示意图。[0029]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上层单整单上小孔的结构断面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下层单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下层单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下层单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下层单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滑膜单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滑膜单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2、3、6、7、8、9、10、11、12、13、16。本实施例由上层单1、下层单
2和滑膜单3组成(如图1),用于可逆性铺布于一个矩形承载平台上,借之可将躺卧于其上的患者由前述承载平台以牵拉水平滑动的方式移送到与前述承载平台一侧长边邻接的另一个矩形承载平台上。上层单1设置为由1 4对具有防液体渗透并具有较好液体吸收性能的医用软材质制成的分单4可逆性连接构成的矩形单(如图2、3),1 4对分单4的排列方式设置为以其所共同组成的矩形单的纵向中心线为中轴线的对称排列,如图2所示为1对分单4组成的上层单1,如图3所示为4对分单4组成的上层单1 ;两相邻分单4间相对的边侧可逆性连接设置有六种方式,其一为两相邻分单4间相对的边侧以不干胶胶连5,或以热压处理粘连6 (如图6);其二为两相邻分单4间相对的边侧处,两分单4的液体吸收材质层7呈完全或间断的断开状态,防液体渗透材质层8呈连接状态(如图7);其三为于两相邻分单4间相对的边侧处涂布覆盖防液体渗透的胶连层9而使两分单4连接(如图8);其四为两相邻分单4间相对的边侧处贴附一层具有防液体渗透的医用软材质连接带10而使两分单4连接(如图9);其五为两相邻分单4间相对的边侧相互重叠或折叠11而使两分单4连接(如图10);其六为前述五种方式的不同组合方式而使两分单4连接。或上层单1设置为具有防液体渗透并具有较好液体吸收性能的医用软材质制成的整单且于其上设置有1 4串小孔12的矩形单(如图4、5),1 4串小孔12的排列方式设置为只设置1串小孔12的方式为该串小孔12置位于整单的纵向中心线上(如图4), 设置2 4串小孔12的方式为有1串小孔12置位于整单的纵向中心线上,其余串小孔12 置位于整单的横向线上(如图5);于整单的小孔12处可设置贴附一层具有防液体渗透的医用软材质薄膜13而使该小孔12封闭(如图11),也可不设置贴附该薄膜13。上层单1的形状及面积与承载平台的形状及面积大致等同;上层单1在受外力作用而致其表面张力增大时,易于延分单4连接处(6、7、8、9、10)或整单小孔(4、5、11)处裂开分离。下层单2设置为一层具有较高抗拉强度的医用软材质矩形单(如图1、12),或下层单2设置为相贴附的两层具有较高抗拉强度且具有下表面较低摩擦系数、上表面较高摩擦系数的医用软材质矩形单(如图1、12),下层单2的形状及面积与承载平台的形状及面积大致等同;于下层单2的长边侧可设置2 4个供人手抓握牵拉的牵拉口或牵拉带14(如图 1、12),也可不设置该牵拉口或牵拉带14 ;还可于下层单2的横向上间断性加设1 4条具有较高抗拉强度的医用软材质加强带15(如图13),也可不加设该加强带15。[0041]滑膜单3设置为具有上表面较低摩擦系数的医用软材质矩形单,其短边长度可在相当于承载平台长边长度的0. 3 1. 0倍范围内设定,其长边长度可在相当于承载平台短边长度的3.0 4.0倍范围内设定(如图1、16)。上层单1、下层单2、滑膜单3和承载平台间连接关系设置为上层单1置位于下层单2上,下层单2置位于滑膜单3上(如图1),上层单1和下层单2均覆盖于承载平台上, 且上层单1、下层单2和承载平台三者的纵向中心线16相一致,该纵向中心线16与滑膜单 3的纵向中心线17相垂直(如图16),滑膜单3的一侧短边邻接承载平台一侧长边,且部分滑膜单3置位于承载平台上;上层单1、下层单2和滑膜单3均可与承载平台构成可逆性连接关系,上层单1与下层单2可构成可逆性连接关系,下层单2与滑膜单3可构成可逆性连接关系。于上层单1与下层单2上设置连接物18(如图1、2、3、4、5、12、13)而使两者间构成可逆性连接关系,连接形式设置为于上层单1与下层单2上多处设置连接部件而使两者连接,或设置为于上层1单与下层单2上多处设置相配合的构型而使两者连接,或设置为于上层单1与下层单2相接触表面的部分区域涂布不干胶或热压处理而使两者连接。于下层单2与滑膜单3上设置连接物18(如图1、12、13、16)而使两者间构成可逆性连接关系,连接形式设置为于下层单2与滑膜单3上多处设置连接部件而使两者连接,或设置为于下层单2与滑膜单3上多处设置相配合的构型而使两者连接,或设置为于下层单2 与滑膜单3相接触表面的部分区域涂布不干胶或热压处理而使两者连接,也可设置为下层单2仅与滑膜单3相接触。于上层单1上设置连接物18(如图1、2、3、4、5)而与承载平台构成可逆性连接关系,连接方式有四种,其一为于上层单1周缘设置多个牵拉部件或卡扣部件或松紧带而将上层单1连接至承载平台上;其二为于上层单1四个角端设置套拉部件或钩挂部件或卡扣部件而将上层单1连接至承载平台上;其三为于上层单1周缘设置多处涂布不干胶的胶连区域或设置多处不干胶胶连带而将上层单1连接至承载平台上;其四为以前述三种方式的不同组合方式而将上层单1连接至承载平台上。于下层单2上设置连接物18 (如图1、12、13)而与承载平台构成可逆性连接关系, 连接方式有四种,其一为于下层单2周缘设置多个牵拉部件或卡扣部件或松紧带而将下层单2连接至承载平台上;其二为于下层单2四个角端设置套拉部件或钩挂部件或卡扣部件而将下层单2连接至承载平台上;其三为于下层单2周缘设置多处涂布不干胶的胶连区域或设置多处不干胶胶连带而将下层单2连接至承载平台上;其四为以前述三种方式的不同组合方式而将下层单2连接至承载平台上。于滑膜单3上设置连接物18(如图1、16)而与承载平台构成可逆性连接关系,连接方式设置为于置位于承载平台上的滑膜单3周缘上设置连接部件而将滑膜单3连接至承载平台上,或设置为于置位于承载平台上的滑膜单3周缘上设置多处涂布不干胶的胶连区域或设置多处不干胶胶连带而将滑膜单3连接至承载平台上,也可设置为滑膜单3仅与承载平台相接触。实施例2,参照图1、2、3、4、5、6、7、8、9、10、11、14、15、17。本实施例由上层单1、下
层单2和滑膜单3组成(如图1),用于可逆性铺布于一个矩形承载平台上,借之可将躺卧于其上的患者由前述承载平台以牵拉水平滑动的方式移送到与前述承载平台一侧长边对接
10的另一个矩形承载平台上。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下层单2的纵向中心线处设置一连串小孔19 (如图14、15),与之相对应,于滑膜单3上平行于其短边设置等间距的3串小孔20或间断性断离21 (如图17),于下层单2上可间断性加设1 4条具有较高抗拉强度的医用软材质加强带15(如图15),也可不加设该加强带15。本实施例的其它设置与实施例1相同(如图1、2、3、4、5、6、7、8、9、10、11)。
权利要求1.一次性医用牵拉滑动移送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上层单、下层单和滑膜单组成,用于可逆性铺布于一个矩形承载平台上,借之可将躺卧于其上的患者由前述承载平台以牵拉水平滑动的方式移送到与前述承载平台一侧长边邻接的另一个矩形承载平台上;所述的上层单设置为由1 4对具有防液体渗透并具有较好液体吸收性能的医用软材质制成的分单可逆性连接而构成的矩形单,或所述的上层单设置为具有防液体渗透并具有较好液体吸收性能的医用软材质制成的整单且于其上设置有1 4串小孔的矩形单,所述的上层单的形状及面积与所述的承载平台的形状及面积大致等同;所述的下层单设置为一层具有较高抗拉强度的医用软材质矩形单,或所述的下层单设置为相贴附的两层具有较高抗拉强度且具有下表面较低摩擦系数、上表面较高摩擦系数的医用软材质矩形单,所述的下层单的形状及面积与所述的承载平台的形状及面积大致等同;所述的滑膜单设置为具有上表面较低摩擦系数的医用软材质矩形单,其短边长度可在相当于所述的承载平台长边长度的0. 3 1. 0 倍范围内设定,其长边长度可在相当于所述的承载平台短边长度的3. 0 4. 0倍范围内设定;所述的上层单、下层单、滑膜单和承载平台间连接关系设置为上层单置位于下层单上, 下层单置位于滑膜单上,上层单和下层单均覆盖于承载平台上,且上层单、下层单和承载平台三者的纵向中心线相一致,滑膜单纵向中心线与承载平台纵向中心线相垂直,滑膜单一侧短边邻接承载平台一侧长边,且部分滑膜单置位于承载平台上,上层单、下层单和滑膜单均可与承载平台构成可逆性连接关系,上层单与下层单可构成可逆性连接关系,下层单与滑膜单可构成可逆性连接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医用牵拉滑动移送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 4对分单的排列方式设置为以其所共同组成的矩形单的纵向中心线为中轴线的对称排列;所述的1 4串小孔的排列方式设置为只设置1串小孔的方式为该串小孔置位于整单的纵向中心线上,设置2 4串小孔的方式为有1串小孔置位于整单的纵向中心线上,其余串小孔置位于整单的横向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医用牵拉滑动移送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相邻分单间相对的边侧可逆性连接设置有六种方式,其一为两相邻分单间相对的边侧以不干胶胶连,或以热压处理粘连;其二为两相邻分单间相对的边侧处,两分单的液体吸收材质层呈完全或间断的断开状态,防液体渗透材质层呈连接状态;其三为于两相邻分单间相对的边侧处涂布覆盖防液体渗透的胶连层而使两分单连接;其四为两相邻分单间相对的边侧处贴附一层具有防液体渗透的医用软材质连接带而使两分单连接;其五为两相邻分单间相对的边侧相互折叠或重叠而使两分单连接;其六为前述五种方式的不同组合方式而使两分单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医用牵拉滑动移送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的整单的小孔处设置贴附一层具有防液体渗透的医用软材质薄膜而使该小孔封闭,也可不设置贴附该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医用牵拉滑动移送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单在受外力作用而致其表面张力增大时,易于于分单的连接处或整单的小孔处裂开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医用牵拉滑动移送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的下层单的长边侧可设置2 4个供人手抓握牵拉的牵拉口或牵拉带,也可不设置该牵拉口或牵拉市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医用牵拉滑动移送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的下层单纵向中心线处可设置一连串小孔,也可不设置该小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医用牵拉滑动移送单,其特征在于可于所述的下层单的横向上间断性加设1 4条具有较高抗拉强度的医用软材质加强带,也可不加设该加强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医用牵拉滑动移送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的滑膜单上可平行于其短边设置等间距的3串小孔或间断性断离,也可不设置该小孔或间断性断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医用牵拉滑动移送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单与下层单可逆性连接设置为于上层单与下层单上多处设置连接部件而使两者连接,或设置为于上层单与下层单上多处设置相配合的构型而使两者连接,或设置为于上层单与下层单相接触表面的部分区域涂布不干胶或热压处理而使两者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医用牵拉滑动移送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层单与滑膜单可逆性连接设置为于下层单与滑膜单上多处设置连接部件而使两者连接,或设置为于下层单与滑膜单上多处设置相配合的构型而使两者连接,或设置为于下层单与滑膜单相接触表面的部分区域涂布不干胶或热压处理而使两者连接,也可设置为下层单仅与滑膜单相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医用牵拉滑动移送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单与承载平台可逆性连接设置有四种方式,其一为于上层单周缘设置多个牵拉部件或卡扣部件或松紧带而将上层单连接至承载平台上;其二为于上层单四个角端设置套拉部件或钩挂部件或卡扣部件而将上层单连接至承载平台上;其三为于上层单周缘设置多处涂布不干胶的胶连区域或设置多处不干胶胶连带而将上层单连接至承载平台上;其四为以前述三种方式的不同组合方式而将上层单连接至承载平台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医用牵拉滑动移送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层单与承载平台可逆性连接设置有四种方式,其一为于下层单周缘设置多个牵拉部件或卡扣部件或松紧带而将下层单连接至承载平台上;其二为于下层单四个角端设置套拉部件或钩挂部件或卡扣部件而将下层单连接至承载平台上;其三为于下层单周缘设置多处涂布不干胶的胶连区域或设置多处不干胶胶连带而将下层单连接至承载平台上;其四为以前述三种方式的不同组合方式而将下层单连接至承载平台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医用牵拉滑动移送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膜单与承载平台可逆性连接设置为于置位于承载平台上的滑膜单周缘上设置连接部件而将滑膜单连接至承载平台上,或设置为于置位于承载平台上的滑膜单周缘上设置多处涂布不干胶的胶连区域或设置多处不干胶胶连带而将滑膜单连接至承载平台上,也可设置为滑膜单仅与承载平台相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医用牵拉滑动移送单属医疗器具领域,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上层单、下层单和滑膜单组成,其用于铺布于一个矩形承载平台上,借之可将躺卧于其上的患者由前述承载平台以牵拉水平滑动的方式移送到另一个矩形承载平台上;上层单置位于下层单上,下层单置位于滑膜单上,上层单为手术时的垫置层,下层单为牵拉移送患者的承载体,由此较好地解决了用较少人工且维持患者平卧位姿态不动而实现对其由一个承载平台移送到另一个承载平台操作的难题。
文档编号A61G7/05GK202288686SQ20112029446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5日
发明者郝天羽, 郝宽 申请人:郝天羽, 郝宽
产品知识
行业新闻
- 专利名称:环状被取代氨基甲基类化合物和含有这些化合物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本申请涉及环状被取代氨基甲基化合物、其制备方法、这些方法的中间体化合物、含有至少一种所述环状被取代氨基甲基化合物的药物、所述环状被取代氨基甲基化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疼痛、尿失
- 专利名称:乌发强身丸的制作方法目前,国内外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白发,甚至一些青少年也出现了所谓“少白头”。祖国中医学认为这是人体素质下降的反映,白发是一种表面现象,其实质在于肾、肝等内脏的经络气血不畅通所致。要根治白发就
-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治疗胃病和胃溃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胃病和胃溃疡以及包括治疗胃脘痛、急慢性胃炎,萎缩性、浅表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胃出血等胃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 现有治疗胃病的中西药种
- 专利名称: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口服含片及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口服生物制剂及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口服含片及制备方法。背景技术:超氧化物歧化酶(英文简称“S0D”)是国际上公认的具有人体垃圾“清道夫”、“抗衰王”、“美
- 专利名称:一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剂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仅患病率高,且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状动
- 专利名称:一种颈椎治疗外敷用药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颈椎治疗外敷用药物。背景技术: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 专利名称:枪式复位钳器械包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钳类器械包,尤其是一种枪式复位钳器械包。技术背景枪式复位钳器械包主要用于骨科手术中,对骨盆骨折、关节内骨折及长骨骨折进 行骨折复位,通过恒定、持续的应力传导及可控的加压,从而大大降
- 一种抬升转移装置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抬升转移装置,包括床板结构、升降装置、底座和脚轮,所述脚轮设置于底座下方,其中,床板结构包括床板支架、支撑木板、抽拉过床板和抽拉扶手,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弯臂、转轴折页、螺旋升降杆、螺旋升
- 一种多功能电动轮椅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电动轮椅,包括转轮组,轮椅底板,轮椅座椅和电机,所述转轮组包括前转轮方向轮,后转轮主动轮,从动轮和辅助轮,所述转轮组固定在轮椅底板上,在方向轮上方连接着拉杆,拉杆上方设置为转
- 一种重睑定位器的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睑定位器,其包括:主轴、标尺和用于固定标尺的支角;主轴为梭形,长度为176-184mm,中间宽度为5.5-6.5mm,主轴的两端分别为主轴第一端、主轴第二端,且主轴的两端的宽度均为0.
- 用于输氧管的固定调节装置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输氧管的固定调节装置,属于医疗护理【技术领域】,其包括固定板,固定板左侧水平固定有相互平行的两个轴承,两个轴承之间的固定板上竖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滑块和滑轨,在两个轴承上安装有
- 专利名称:一种更年安片的提取加工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取加工方法,特别是一种更年安片的提取加工方法。背景技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中成药的质量,是中药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更年安片是治疗更年期出现的烦热出汗、眩晕耳鸣、烦燥不
- 专利名称:家用胎儿心率电子监听测量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医用电子仪器,具体地说是用于监听和测量胎儿心率的家用胎儿心率电子监听测量器。背景技术:人类胎儿正常发育16周至18周,借助适当仪器,可以在孕妇腹壁外听到胎儿心脏跳动的声音。
- 专利名称:一种增强体质、健脑、活血的保健中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地说是一种保健中药。背景技术: 世界卫生组织经过严格的统计学统计,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不足23,有13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
- 髋臼拉钩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保持伤口张开的器械,特别涉及一种髋臼拉钩。该髋臼拉钩包括铰接在一起的2个单体(1),每个单体(1)的顶部均由一个供手指穿过的环套(11),每个单体(1)的底部均设置有一个尖部(12),尖部(12)
- 专利名称:胸外手术拉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胸外手术拉钩。背景技术:目前,临床上在给病人进行胸部手术时,需要助手牵拉手术创口暴露手术视野,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拉钩便于手术,操作十分麻烦、费时费
- 专利名称:针防护罩组件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申请涉及针的防护罩,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防护罩组件,它可以与注射器组件、皮下注射器针头、针组件、带针固定器的针组件、血液采集针、血液采集装置、静脉输入装置或其它的带穿刺件的液体处理装置或组件连接使用
- 专利名称:一种热疗仪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涉及一种热疗仪。技术背景中国专利申请第87201514号(专利申请日1987年5月9日;专利申请人山东 中医学院)公开了一种穴位热疗器。其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有一袖珍外壳
- 专利名称:粘接式固定桥的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缺失牙、间隙牙、四环素牙及斑釉症损害牙的一次性固定修复的方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牙齿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前牙,还是后牙,不但影响人们的美观,也影响着口腔的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对于牙齿缺失,长
- 专利名称:新的甾酯类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新的、具有消炎和抗过敏活性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含有这些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和所述组合物的药理学应用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消炎、免疫抑制和抗过敏活性的糖皮质甾类或其药物组合物
- 专利名称:5-ht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与5-HT1A受体亚型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方法。其活性组分含有喹诺酮衍生物或其盐。相关技术美国专利No.5,006,528、欧洲专利No.367,141和日本专利Kokai(公